2021-05-28 09:27 瀏覽量:23867 來源:食品網
2021年“十四五”強勢開局,鄉村振興起步發力。近年來四川犍為縣玉屏鎮隨著交通的改善,村風村貌的改造,溫氏畜牧入駐、花卉種植、茶葉深加工等產業的不斷鋪開,一幅玉屏鄉村振興的時代新畫卷正在展開。
三牛上路 做好鄉村振興領路人
玉屏鎮緊緊抓住全縣上下“學黨史、葆初心、添干勁、促發展”的活動契機,主動作為,超前謀劃,迅速在全鎮拉開了以“重溫百年奮進路、肩扛使命跟黨走”為主題的黨史教育活動,班子成員人人誓為俯身為民的 “孺子牛”,黨員干部個個爭當干事創業的“拓荒牛”,村委班子你爭我趕勇做產業發展的“老黃牛”。班子學,統籌謀劃抓部署;集中學,以學帶用重實效;自覺學,提升素質強本領。
近年來,玉屏鎮大力發展蠶桑,果林,中藥材種植,已經形成了產業規模,成為了村民致富的手段。
玉屏鎮建設村蠶桑園負責人岑保安介紹,養一張蠶全年收入可達1600元。這一批屬于春蠶,共16張,下一季蠶開始桑葉量會大大增加,所以夏蠶和秋蠶飼養規模預計最少50張,屆時能夠解決更多的農戶就近務工。”
建設村目前總共種植蠶桑120畝,修建養蠶大棚2個,占地400余平。蠶桑養殖成本低、效益高而且周期短、風險低,蠶桑基地近年來累計吸收務工1000余人次。蠶桑已經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四面擂鼓 產業勃發遍玉屏
據悉,近年來玉屏鎮黨委政府,加速推進產業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在鞏固4000余畝柑橘、李子、蠶桑等規模特色產業基礎上,新發展柑橘500畝、李子400畝、中藥材250畝、林茶套種300畝,以林果為主的產業發展連片示范帶基本形成。
清晨,涼橋村五組的草莓種植大戶張孝罰就蹲在了10畝大棚里,用上了“繡花”功夫,細心地伺弄草莓。據了解,張孝罰以前在廣東打工,進廠做皮具,因照顧家里,2014年8月,他回鄉自主創業,到夾江、成都等地引苗試種草莓,當年就失敗了,一虧就是數萬元。
玉屏鎮黨委和政府在得知該情況后,積極引導,并開展了幫扶工作,并且鼓勵其堅定信心。到2020年,他的10畝草莓已全部掛果上市,年產值10萬元。預計今年將全部收回所有投資。
張孝罰是玉屏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得益于政策紅利、政府扶持、村組助力的種養殖業專業戶,在玉屏鎮還有很多。
說起村里產業發展,涼橋村支部副書記余超打開了話匣子,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們引進了黑龍江的業主陳樹閣,投入400多萬元,在建設村和竹根村流轉土地680畝,種植鳳凰李、茶葉、沃柑,間種豆子、生姜、小米辣,多渠道增收……鄉村振興這個事干到了點子上,農民歡迎。”
目前,玉屏鎮已經形成“五指齊抓”引領產業發展,即抓服務和人才統籌,抓集鎮規劃建設,抓農網基礎改造,抓鄉村振興聯動,抓住交通區位提升,從而形成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