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14:57 瀏覽量:14106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期待也越來越高。一部分人認為國外對食品監管更嚴格,一些進口食品隨之被吹捧成“安全標桿”。然而,近日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反映出,進口食品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近日表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海關未準入境的不合格食品有691批、2.3萬噸,價值481.2萬美元,主要涉及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主要問題是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可見,進口食品并不一定比國產的安全。
加工食品,通常是由人操控機器加工農產品原料得到的。從原料到加工,從生產到儲存、運輸,涉及很多環節。無論哪個環節出現“意外”,都可能導致生產出的食品不合格。有的不合格食品是生產過程中的疏忽與失誤導致的,有的則是生產者為獲得更多利潤人為造成的。企業重視及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能杜絕“故意犯錯”,也能大大減少“疏忽”,但無法完全避免“失誤”。因此,不管是哪國的食品,都不可能做到“絕對安全”。
實際上,進口食品經過的物流和存儲條件要比國產食品更為復雜,出問題的幾率也就更高。尤其是微生物安全方面,進口產品面臨的風險比國產食品更大。海關總署的檢驗檢疫,為保障我國市場上的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線,但那些繞過正常進口渠道的代購食品,未經海關檢驗檢疫,來源不確定性更大、物流風險更高,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此外,食品即使在保質期內,也處于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檢驗檢疫只能針對關鍵指標檢測食品在某個時間點的狀態,無法做到全程監控。
我們平??吹降母嗍菄a食品檢測不合格、被媒體曝出違規生產之類的新聞,這可能打擊了人們對國產食品的信心。但仔細一看,就能發現那些被曝出的問題食品多是中小型企業生產的,“黑作坊”“黑窩點”也極少有主流品牌。目前,我國大超市、大品牌的食品在售賣前都經過了嚴格的檢驗,安全性并不比進口食品低,大家應對國產食品有信心?!?nbsp;(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咸鴨蛋番薯葉潤腸通便
下一篇:餐飲企業超范圍網售保健食品如何定性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