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15:16 瀏覽量:2800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成都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造型別致的地標性高樓“中國—歐洲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大樓內部,已入駐的40多家國家機構、研究機構和企業全部來自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還有來自35個國家的150多家外方機構已提交入駐申請,正辦理相關手續。
改革開放40年,成都實現了從半封閉內陸腹地到全方位開放高地的歷史性跨越。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對歐綜合合作交往平臺,“中國—歐洲中心”正是成都市致力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破除區位制約 建設國際門戶樞紐
一列列滿載筆記本電腦、服裝鞋帽、汽車配件、食品飲料等產品的中歐班列,往返于成都與歐洲及“一帶一路”國家之間。6月底,成都成為我國首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2000列的城市。中歐班列(成都)實現了國內國外雙向拓展,構建起以成都為樞紐、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一帶一路”,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很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過去是邊緣地區,而一旦同周邊國家實現了互聯互通,就會成為輻射中心,發展機遇很大。
作為古代南絲綢之路起點和當代“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成都市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破除開放區位制約,依托國際空港、鐵路港“雙樞紐”,高水平規劃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使成都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成都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成為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四川省正在構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開放新格局,成都是“突出南向、提升東向、深化西向、擴大北向”的“四向拓展”起點,又是“全域開放”的支點,為成都未來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通航航線318條,其中國際航線106條。2017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980萬人次,位居全國第四;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達540萬人次,居中西部首位,雙流國際機場成為西部地區唯一航線覆蓋世界五大洲的機場。與此同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成都將繼北京、上海之后,成為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破除開放通道制約,使成都由“蜀道難”變為“全球通”,“成都制造、成都創造、成都服務、成都消費”與沿線國家旺盛需求和廣闊市場相銜接,正持續成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最具潛力的合作紐帶。
破除平臺制約
建設國際投資貿易平臺
成都海關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進出口值2162.9億元,其中,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達1511億元,拉動全省外貿增長15.4個百分點,成為推動成都以及四川全省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
成都堅持以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戰略平臺為支撐,擴大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口岸平臺服務半徑,增強國別園區等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強化“中國—歐洲中心”等交流窗口作用,形成了帶動西部地區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臺。
掛牌才一年的成都自貿試驗區,完成復制推廣118項試點經驗,借鑒73項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形成166個具有成都特色的制度創新案例成果。自貿區建設帶動全市2017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41.8億元,同比增長45.4%,增速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如今,成都自貿區正在加快形成結構更優、質量更好、動力更強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國別產業園區正在成為成都對外開放的新亮點。近年來,中德創新合作平臺、中法生態園、中意文化創新園、中韓創新創業園、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多個國別園區相繼落戶成都。其中,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已落戶德國博世集團等162家企業,中法生態園已落戶東風神龍整車等30多個項目。
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建設“一帶一路”開放高地
7月2日,世界500強企業賽諾菲公司宣布,“賽諾菲中國中西部運營與創新中心”及“賽諾菲全球研發運營中心”正式落戶成都高新區。至此,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281家落戶成都。
近年來,成都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形成,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迅速提升。成都市口岸物流辦負責人介紹,中歐班列(成都)開通之后,先后有戴爾、沃爾沃、格力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與成都建立起國際產能戰略合作關系,有力促進了成都對外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
位于雙流綜合保稅區的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基地寬敞、整潔、明亮,今年年初,四川首臺境外保稅維修飛機發動機在這里交付使用。該基地主要維修用于空客和波音系列飛機的CFM56發動機,年維修能力達600臺,是亞洲規模最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不僅如此,該基地對成都對外開放的產業結構來說還有另一層標志性意義:借助平臺效應,從以前單純的制造業向“制造+服務”轉型。
日前,成都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要全面建成國際門戶樞紐,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110萬噸。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國際班列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000億元;要全面建成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全市貨物及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2萬億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20億美元,以確保在未來繼續走在對外開放最前沿。(經濟日報 記者 鐘華林)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