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09:43 瀏覽量:1624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1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8月17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關系發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點評: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發展質量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質還需改善,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需要我們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2 習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時強調
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
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8月23—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切實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點評:綠色發展任重道遠 艱巨使命呼喚擔當
弘揚塞罕壩精神,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綠色發展任重道遠,艱巨使命呼喚擔當。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不少難關要攻克。這就要求我們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取得新進展,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力求取得新成效,不斷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進一步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蘊。
3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強調
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
完善物資儲備體制機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8月30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更加有效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的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點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兩手并重、兩手都要硬,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引導督促企業服從黨的領導,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鼓勵支持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
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有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貫通國民經濟循環各環節,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4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舉辦
8月19—22日,由中國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在寧夏銀川舉辦。此屆博覽會共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簽署各類合作成果8個,投資總額111.8億元。
博覽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的辦會模式,包括開幕式暨工商峰會、“一帶一路”投資促進大會等活動,并設數字經濟、清潔能源新型材料、醫療康養等6個主題展區,以深化中阿之間能源、產能、基建等傳統領域合作,拓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合作。
點評:推動中阿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更高水平
近年來,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緊密,雙方貿易往來優勢互補,雙向投資亮點紛呈,基礎設施合作成效顯著。面對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帶來的全球挑戰,中阿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并沒有按下“暫停鍵”,而是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2020年,中阿貿易額為2394億美元,中國持續保持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中阿博覽會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前四屆中阿博覽會累計簽訂各類合作項目936個,有力推動了雙方務實合作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此屆中阿博覽會取得豐碩成果,充分彰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共謀合作發展、共促和平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勃勃生機,有助于推動中阿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更高水平。
5 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
8月24日,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55條,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登記機關和工作要求,規定登記、備案事項和具體要求,明確登記規范,加強監督管理等方面。
點評:我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基礎性制度確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從制約百姓投資興辦企業的第一道門檻改起,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我國先后出臺多部規范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創業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行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制度逐漸暴露出一些與新時期市場主體發展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為使立法更好地主動適應“放管服”改革需要,《條例》應運而生。
作為我國制定出臺的第一部統一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條例》對各單行法律法規中關于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了優化和統一,確立了我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在市場主體準入方面,《條例》對登記主體、登記程序、登記備案事項、登記規范等4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統一規定,有效提升登記注冊便利度;在市場主體退出方面,《條例》進一步完善了市場主體的注銷制度,最大限度地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注銷難”問題,對釋放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優勝劣汰市場機制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條例》首次設立歇業制度,為經營困難的企業提供了一個緩沖性的制度選擇,降低市場主體維持成本,有利于助企紓困,也為我國出臺相關的幫扶政策措施提供制度基礎。
6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耕地19.18億畝
8月26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公布,全面查清了我國國土利用狀況。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耕地19.18億畝、園地3.03億畝、林地42.62億畝、草地39.68億畝、濕地3.52億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30億畝、交通運輸用地1.43億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44億畝。從調查數據上看,全國層面實現了國家規劃確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標。此外,“二調”以來的10年間,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增加了2.6億畝。
點評: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守牢耕地紅線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國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出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存在的問題。從“三調”數據看,“二調”以來,全國耕地地類減少了1.13億畝,在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了占補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地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事實上,只要統籌安排,嚴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耕地紅線。
7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
《“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
8月12日,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對“十四五”我國種業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的總體思路、框架體系、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主要涵蓋農作物種業、畜禽種業、水產種業能力提升3個方面。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要緊緊圍繞種業振興重點任務,聚焦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測試評價和良種繁育四大環節,布局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的標志性工程。
《規劃》要求,對標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按照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部署,加快改善提升現代種業基礎設施條件,加緊推進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和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種業現代化水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點評:加快完善現代種業全產業鏈 打好種業翻身仗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當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糧食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種業振興,必須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提高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確保良種供應安全,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種業包括品種選育、種子繁殖、推廣銷售等環節,打好種業翻身仗,必須加快完善現代種業全產業鏈,促進產學研用結合,育繁推一體化。《規劃》的出臺為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供了支撐。
8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
《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等3部規章規范性文件
8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等3個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擴大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列入范圍,聚焦食品、藥品和特種設備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市場監管領域,針對市場秩序中固疾頑癥,出重拳、下猛藥,強化信用約束和失信懲戒,著力解決群眾痛點、治理難點。
新修訂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和新制定的《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共同推動解決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較長、信用修復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點評:推動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監管長效機制
出臺新修訂的《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真正讓市場監管長出牙齒,實現“利劍高懸”,促使市場主體知敬畏、存戒懼、守規矩,提升守法誠信意識和水平,對提升市場監管效能、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出臺新修訂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和新制定的《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通過健全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縮短信息公示期限,規范信用修復程序等,鼓勵違法失信當事人重塑信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將構建放管結合、寬嚴相濟、進退有序的市場監管部門信用監管新格局。
這3個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公布施行,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推動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高質量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9 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8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東、中、西部分別有1773家、746家、411家,占比分別為61%、25%、14%,與全國制造業企業區域分布規律基本保持一致。從細分行業分布看,呈現出“6789”的特點:超六成屬于工業“四基”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所在省份細分市場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具有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企業支撐大配套、小產業干成大事業等特點,在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點評:讓“小巨人”企業發揮承上啟下關鍵作用
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門此前聯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目標是在“十四五”期間,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在這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是推動中小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的關鍵交匯點。
要把培優企業與做優產業相結合,支持企業自身創新與加強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在政策上發力,在服務上用力,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第三方評估促進各地建立更好的營商環境,與各類服務機構合作推出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產品,解決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堵點難點,助力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小巨人”企業。
10 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總體不合格率為2.34%
8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2021年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808640批次,依據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檢驗,檢出不合格樣品42412批次,總體不合格率為2.34%,較2020年同期上升0.23個百分點。
從食品抽樣品種來看,消費量大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抽檢不合格率均低于總體不合格率。與2020年同期相比,水產制品、蜂產品、水果制品等20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有所降低,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酒類等13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從檢出的不合格項目類別看,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分別占不合格樣品總量的37.29%、19.01%、15.21%;質量指標不達標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總量的9.70%;有機物污染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總量的8.40%;重金屬元素等污染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總量的6.31%。
點評: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 監管必須“零容忍”
近年來,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更加嚴格,群眾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逐步得到解決。當前,食品安全狀況雖然不斷好轉,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監管手段、監管效能仍需進一步持續提升。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必須“零容忍”。要進一步推動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監管與標準制修訂的銜接;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群眾關切痛恨的違法犯罪行為和突破道德底線的突出問題,從嚴、從重、頂格處罰,依法加強行刑銜接、聯合懲戒,縱深、持續推進“鐵拳”執法震懾;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進一步強化社會共治,推動行業嚴格自律,積極鼓勵社會監督。
上一篇:湖南:“湘”村面貌換新顏
下一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進糧食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