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13:47 瀏覽量:18944 來源:陜西日報
近日,連續陰雨的秦嶺迎來了久違的陽光。在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三河口水庫,隨著一尾尾魚苗躍進湖中向遠方游去,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庫首次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拉開帷幕。這些魚苗正式在三河口水庫(子午湖)“安家”,開啟嶄新生活。
“這些活蹦亂跳的魚苗全部都是在黃金峽魚類增殖站里經過精心養育的。”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移民環保部副部長王浩說,“魚類在廠房產卵后,卵孵化為1厘米到2厘米的魚苗,成魚后經野外仿生魚池馴化,放流漢江自然水體,從而促進水域內自然魚類資源的有效恢復。”
據了解,黃金峽魚類增殖站是引漢濟渭工程生態環保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王浩介紹,本次共放流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翹嘴鲌等7個品種,共17.5萬尾魚苗,均在黃金峽魚類增殖站經過科學繁殖培育。黃金峽魚類增殖站年孵化能力為65萬尾,除了青魚、草魚等常見品種,還開展了鯮、蛇鮈、尖頭鲌和漢水扁尾薄鰍4種珍稀魚類人工繁殖、放流科研攻關。
“我們提前對1.75萬尾魚苗做了標記。”黃金峽魚類增殖站技術員陳凡剛說,在放流前,技術員會在部分魚苗身上做熒光標記和T型標記,通過定期回捕,研究魚苗放流后的生長、分布狀況,進一步優化調整增殖放流措施,持續鞏固魚類增殖放流效果。
“魚菜共生”是黃金峽魚類增殖站的綠色養殖模式,通過“魚肥水—水澆菜—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模式,將魚排出的糞便經過分解、過濾后變為蔬菜的營養液,蔬菜吸收營養后,又將水充分凈化循環給魚用,讓蔬菜和魚在潺潺流水間和諧共生。“因為黃金峽魚類增殖站設計規劃標準高,設計理念新,環保措施得當,被生態環境部稱其為‘亞洲最高標準魚類增殖站’。”王浩說。
為促進流域內水生物多樣性,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在黃金峽水利樞紐設計了1970米的過壩魚道,保證魚類洄游產卵需求。在三河口水利樞紐,未來將通過過壩捕撈的方式,解決壩上壩下魚類的種群交流,這對于珍稀瀕危魚類種群資源的恢復、基因交流以及維持水系魚類種群正常繁殖、生長、越冬等具有重要意義。
“每年3月,我們都會在三河口水利樞紐附近放置人造水生植物魚巢。這些由棕櫚片組成的魚巢可以模擬魚類生態環境,為魚媽媽搭建‘育嬰所’,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幫助魚兒們更好地繁殖。”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大河壩分公司員工陳元盛介紹。
“今后,我們將持之以恒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逐年加大放流規模,持續做好放流效果監測,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以實際行動打造生態引漢濟渭,為陜西追趕超越提供強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杜小洲在魚類增殖放流活動上說。(吳莎莎 任童)
上一篇:云南基諾山茶香飄四海
下一篇:近期菠菜價格飆升? 北方降雨增多影響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