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13:55 瀏覽量:25623 來源:新京報
近期,夏進乳業五年戰略規劃引起業內和投資者關注。按照部署,夏進乳業確立了“銷售收入漲一倍、低溫產品漲兩倍、奶牛存欄量漲3倍”的目標,母公司新希望乳業欲借此在陜西、甘肅甚至全國市場創造更多增長機會。
有聲音稱,一向以“鮮”為戰略的新希望乳業有可能開啟西北市場的巴氏奶爭奪戰。但更多業內分析認為,目前西北市場以常溫奶為主,礙于消費習慣、冷鏈體系、產品價格等因素,推廣巴氏奶并不容易。此外,夏進乳業開拓陜、甘市場還會面臨乳業巨頭和區域乳企的夾擊。
新希望乳業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夏進乳業仍以常溫產品為主,低溫乳品占比較小,但會逐漸提高比例。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由于基數較小,夏進乳業低溫產品的五年目標不難實現。與之相比,夏進的奶源對于擴張期的新希望乳業來說更為重要。
西北低溫乳品戰火難燃
9月29日,新希望乳業在第八屆“新鮮盛典”上公布夏進乳業未來五年戰略部署,擬通過新希望乳業在產業鏈、數字化、科技研發、組織人才等方面的賦能,將“夏進”打造為“寧夏牛奶”地理標志,達成“銷售收入漲一倍、低溫產品漲兩倍、奶牛存欄量漲3倍”的戰略目標。新希望乳業也將在寧夏市場輻射帶動下,在陜西、甘肅創造增長機會,進而在全國區域挖掘更多機會增長市場。
有分析認為,新希望乳業自2010年以來一直主打“鮮”戰略,此次夏進五年戰略目標的提出,有可能將低溫乳品尤其是巴氏奶戰火引向西北地區。
2020年5月,新希望宣布計劃收購寧夏寰美乳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寰美乳業”)100%股權,“夏進牛奶”被納入麾下。并購資料顯示,寰美乳業以控股子公司夏進乳業集團為運營主體。而夏進乳業成立于1992年,是西北地區乳制品行業龍頭,主要覆蓋陜西、寧夏、甘肅及長江以北主要城市,對寰美乳業營收貢獻率超過90%。不過從產品結構來看,截至2020年5月,寰美乳業低溫奶產量占比不到7%,其中巴氏奶占比不到0.3%。
10月8日,新希望乳業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未透露夏進低溫乳品的具體數據,但承認相關數據占比較小,產品仍以常溫為主,而低溫乳品中包含了酸奶和巴氏奶,“未來會逐漸提升低溫乳品的占比”。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由于夏進低溫乳品基數較小,五年目標不難實現,難的是在西北地區大規模復制。“在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帶動下,西北市場以常溫白奶、乳飲料和低溫酸奶產品消費為主,低溫鮮奶沒有優勢,且西北地區冷鏈體系并不發達。從新希望乳業‘鮮’戰略來說,夏進的‘鮮’更多指的是低溫酸奶。”
“西北地區和東南沿海不同,對低溫白奶不是很感興趣,巴氏奶很難爭取到市場份額。” 據陜西省乳品安全生產協會副秘書長王偉民統計,目前西安地區乳品市場以常溫奶為主,銀橋、伊利、蒙牛三足鼎立,市場較為穩固。當地經營巴氏奶的品牌主要有銀橋、東方、飛天、華山牧等,本土企業產量加一起僅100多噸,占比僅為整個乳品市場1/5左右。“西北地區冷鏈鋪設不好弄,外地鮮奶不容易過來,巴氏奶相對較高的價格也是瓶頸。”
突圍陜甘市場恐遇強敵
早在2020年收購美寰乳業時,新希望乳業就提出將西南、西北的戰略布局連成一片,進一步鞏固在西部市場的領先地位,提升全國影響力。
在今年10月8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記錄表中,新希望乳業就夏進如何實現五年戰略規劃答復機構稱,夏進乳業在寧夏本地市場占有率高,未來面對的是產品升級和渠道變化。目前,夏進線上渠道占比較低,已開始對私域流量進行優化管理,未來在低溫、鮮奶、酸奶上渠道策略也會有變化。夏進在陜西、甘肅將做全品類布局和市場復制,在河南、山東、遼寧有一些客戶沉淀和品牌積淀的地區會進行供應鏈延伸。對于類似“枸杞奶”“塞上牧場”這類地方特色產品,會通過線上銷售走向全國。
不過在業內看來,新希望乳業在整個陜甘寧地區打開局面并非易事。據宋亮掌握的數據,陜西已被伊利、蒙牛拿下七成市場,君樂寶在當地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酸奶市場占有很大比例,再加上其他區域品牌,夏進進入陜西地區可謂夾縫求生。
在甘肅市場,夏進則可能直面A股、H股上市公司莊園牧場的競爭。資料顯示,莊園牧場是甘肅省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早在2010年收購青海湖乳業時就開啟了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市場的擴張步伐。2014年-2016年,由于冷鏈液奶產品價格及毛利較高,莊園牧場決定在甘肅及青海地區擴大冷鏈液奶產品規模,并在2018年收購西安東方乳業。今年4月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莊園牧場表示將采取模式復制的擴張策略,加強其在甘肅、陜西及青海地區市場的領先地位。
就低溫乳品而言,夏進在陜甘寧地區的另一主要對手是中墾乳業。公開資料顯示,中墾乳業有4個乳制品加工基地,擁有“天友”“華山牧”兩大品牌,覆蓋重慶、陜西等10余個省市。2020年3月,中墾乳業陜西定邊6萬頭奶牛智慧生態牧場項目簽約,總投資達22億元。據媒體報道,位于渭南的中墾華山牧乳業已成為陜西省最大的巴氏奶供應企業。
王偉民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中墾華山牧在西安市場躍躍欲試,巴氏奶、酸奶產品售價高,但消費者還是認的,賣得相對可以。”
從業績表現來看,夏進乳業并非沒有壓力。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月-11月,寰美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3.66億元、14.84億元、13.8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000.82萬元、7832.21萬元、1.1億元。2020年,美寰乳業營收、凈利分別降為8.54億元、5161.05萬元。
另從新希望乳業對投資者的答復來看,其2020年整體毛利率水平下降,主要原因是會計準則調整,另一方面則源于夏進牛奶毛利率相對較低,并表后拉低大盤毛利率。對于如何改善夏進毛利率,新希望乳業表示將在市場、研發上賦能夏進,幫助其梳理產品結構,優化老產品,導入低溫品類,并根據市場定位和競爭態勢推新。
面對西北市場來自業內巨頭和區域品牌的競爭,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在9月29日的“新鮮盛典”上坦言,區域品牌當前存在資源被集中、流量被分化、市場被擠出三大痛點,面臨行業內卷、用戶躺平、供應鏈隔離三大現實,但隨著消費升級、民族崛起和國品自強趨勢疊加,區域品牌發展仍存在較大的空間和希望,機會和動力在于從“專精特新”上去探索創新。
奶源意義更為重要
在宋亮看來,相較于低溫乳品增長,夏進的奶源布局對于新希望乳業來說更為重要。“新希望乳業與現代牧業的合作保障了其華東地區的奶源供應,西北地區奶源壯大后,可以供給西南工廠,西南地區的奶源則可以供給華南市場,利于新希望乳業整體奶源調配。”
新希望乳業方面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其華北地區奶源主要來自剛剛入股的澳亞牧場,華中、華東地區奶源主要由現代牧業供給,西南地區奶源除自建牧場外,有一部分取自夏進乳業,這些奶源可根據不同區域市場需求靈活調配。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與夏進乳業簽約的牧場及園區約20個,日均可確保提供鮮奶500噸左右。2010年-2019年,夏進陸續投入4億元用于牧場建設,自有奶牛存欄數近萬頭,日產鮮奶140余噸。同時,新希望乳業也于2020年在寧夏海原和甘肅永昌建設了2個萬頭牧場。
今年8月,新希望乳業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透露,公司有穩定的上游奶源供給,其中現代牧業占比超過20%,“在西北地區另有2個萬頭牧場投產,夏進也會為公司整體穩定輸送優質原奶。”
另一方面,由于近幾年奶源短缺、奶價上漲,“搶奶大戰”在乳制品行業已不是新鮮話題。對于處于戰略擴張期的新希望乳業來說,奶源保障尤為重要。
今年5月,新希望乳業發布2021年-2025年戰略規劃,提出“三年倍增、五年進入全球乳業領先行列”的戰略目標,分析認為這一目標背后有全國性的布局考慮。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曾表示,將依靠存量增長和并購加持來保證未來戰略實施。
在品類策略上,新希望以“鮮”為核心拓展賽道。在并購方面,自2002年起,新希望乳業通過整合或聯姻區域性乳企,實現全國迅速擴張,截至目前共有57家控股子公司、16個工廠、13個自有牧場,存量部分低溫奶產品占比從不到30%上升到接近60%。
整體來看,新希望乳業近幾年的投資布局均側重奶源與并購工廠的區位匹配。在華中、華東地區,新希望乳業擁有杭州雙峰、安徽白帝、蘇州雙喜、湖南南山等子公司,奶源主要對應現代牧業。
在華北地區,新希望乳業擁有子公司河北天香、青島琴牌、朝日乳業,奶源主要對應澳亞牧場。今年9月,新希望乳業宣布以5840萬美元購買澳亞投資5%的股權,滿足“鮮立方”戰略的深化和業務規模規模擴大。資料顯示,澳亞投資在山東、內蒙古等地共經營10家規模化牧場,牧場分布與新希望乳業在山東、河北等地區的乳制品加工廠分布高度契合。
據新希望乳業10月9日披露的數據,目前其自有可控奶源占比接近50%,未來會保持該相對穩定的比例,并根據發展需要繼續適度布局上游奶源。有投資機構提出奶價下降隱憂時,新希望乳業表示,在供求關系博弈中,奶價變動會逐步趨于合理。公司投資和自建牧場都是為下游產品服務,只要下游產品需求穩定增長,上游奶價變化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影響不大。
上一篇:近期菠菜價格飆升? 北方降雨增多影響產量
下一篇:河南省新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回頭看”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