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09:26 瀏覽量:23741 來源:中國食品報
在外賣平臺點餐時,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疑問:食物為什么制作得這么快?而答案或許在“料理包”內。料理包的身影,如今已經滲透到日常所點的各種外賣中。在一家料理包采購平臺上,從粥粉面飯到湯煲盆菜,樣樣俱全,簡單加熱3分鐘就可以出餐。
“料理包”外賣毛利率可達70%
用水加熱幾分鐘,打開包裝后,熱氣騰騰的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就做好了。然后,它們變成了消費者的外賣。
來自四川宜賓某供應商陳心(化名)表示,外賣店使用料理包在行業內已是常態,便宜、省時、省人力,還能保證菜品的標準化。陳心店內有近70種料理包品種,包括主菜、配菜、下飯菜、湯等,售價多在3—10元之間。這些料理包部分可常溫保存,保質期為6個月;部分需要零下18度冷凍保存,保質期為一年。
“現在外賣店基本上都在用料理包,尤其是那些有幾十個菜品的商家,一到中午,一個廚師根本炒不過來,用的其實都是料理包。”成都一家料理包供應商于翔(化名)也表示。
店鋪在福建福州的劉明(化名)介紹,料理包的應用在業內已十分普遍,使用料理包能大大提高外賣商家的毛利率。在劉明提供的推介單中,一份售價為6.5元的宮保雞丁料理包,再加上鹵蛋、蔬菜、米飯后,就成為一份精美的外賣套餐。而這全部的食材加起來,成本也不過8元。若以20元出售,毛利率高達60%,若是以27元出售,毛利率則高達70%。而在劉明的店內,這些料理包的售價大多只要幾塊錢。最便宜的有1.8元的素菜套裝,保質期也是6個月到1年,需要冷凍保存。“凍起來什么時候想用就可以拿出來,不會壞,也不會影響口味。”劉明介紹。
“餐飲店、外賣、機場、茶餐廳、網咖,我們都有供貨,只要在開水里加熱2—3分鐘,就可以出餐。”于翔稱,他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也就是所謂的“貼牌”,“單品100件起,5個單品起定,可以根據客戶給的配方做料理包。沒有配方的,我們也能提供配方。”
在電商平臺上,也有不少商家售賣各種口味的外賣料理包,單包價格通常在10元以下,保質期多在一年左右,使用時也只需簡單加熱幾分鐘。
在一家餐飲店內,8個料理包只要40元,口味任選。“我們的產品分量是針對快餐行業的蓋碼飯、煲仔飯、商務套餐出餐定的,一包一個主菜的量足夠了。”餐飲店客服稱,其產品采用的是炒制工藝,跟現炒的口感一樣。
“有身份”“食用安心”
行業中普遍存在的料理包,消費者能接受嗎?
經常點外賣的北京白領熊女士表示,在保證干凈、衛生、生產達標的前提下,自己是可以接受一些商家使用外賣料理包的,不過她認為,商家應將使用情況如實告知消費者。
“我之前點過一份外賣,配送距離并不算近,也是訂餐高峰,但很快就送到了。我懷疑他們用的是料理包,就打電話詢問商家,不過商家堅稱是現做的。”北京消費者李女士表示。訂單截圖顯示,李女士在下單14分鐘后就收到了這份外賣,其中從商家接單到騎手取餐僅用了2分鐘。
于翔稱,外賣商家是否使用料理包,消費者通常吃不出來。而且,即便被有關部門查到也沒關系,“我們有生產資質,每個產品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也都有檢測報告,就算是查到了也不怕。”某電商平臺上專門售賣料理包的店鋪也在商品詳情頁面介紹,其產品“有身份,食用安心”,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等證書齊全。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介紹,法律上并沒有明確規定在哪些情況下,商家需要對消費者達到何種程度的告知義務。“不過,如果消費者去問,那么商家肯定要如實回答,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受侵犯。”李旻還表示,判斷外賣商家是否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主要是看對方的主觀意愿,是否有明確表態自己產品不是料理包,或者通過一些行為、言論等進行暗示,而不能簡單以商家沒有主動說自己使用了料理包就認定其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事實上,外賣料理包只是預制菜的一種。早在2000年前后,中國陸續出現了半成品菜生產企業。半成品菜企業主要客戶是區域內各加盟商,包括生鮮食品店、農貿市場攤販、超市等,少部分產品直接銷售給餐廳、終端消費者。
在“懶宅經濟”趨勢下,預制菜市場發展迅速,有機構預測其未來將達到萬億級規模。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21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中國目前的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若按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中國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
但是,目前預制菜行業充斥著大量作坊式加工商。安信證券認為:“我們長期看好預制菜行業發展前景,但我們認為行業整體生產門檻并不高,研發門檻較低,且當前預制菜專業企業仍處于激烈的‘群雄逐鹿’階段,急需解決生產規模、異地復制、物流運輸等問題,尚無行業領跑者出現。”
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MO、新零售及零售業務部負責人高陽表示,預制食材及半成品食材目前還處于一個逐漸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前端市場和后端供應鏈進一步匹配。”
(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