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13:29 瀏覽量:28994 來源:中國網
“留過洋,下過鄉。”巴中平昌縣金寶街道石廟村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服務員”,他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李小林博士。正如李小林的微信個性簽名,他的求學和工作經歷非常豐富。他是四川農業大學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聯合培養博士,他是四川大學與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培養的博士后,他還曾在瀘州市敘永縣掛任過一年的縣委縣政府顧問。
“因為我出生于農村,所以對農村有很深的感情。”李小林說,脫貧攻堅他沒有缺席,鄉村振興更不想缺席。“我留學的時候去過歐洲近二十個國家,發達國家的城市并不一定有多發達,那些國家的很多城市和我們國家的城市比起來不如我們現代化,但別人的發達就在農村,我想這也就是鄉村振興吧。”李小林表示,通過以前對國外鄉村的調研,看我們國家鄉村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大有潛力,未來可期。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黨建引領
“村里的黨員同志是我們鄉村振興最應該信任和依靠的力量,必須把他們發動起來。”別人看起來李小林應該是個泡在實驗室的知識分子,可來到村里工作后,這位留過洋的博士卻對鄉村工作毫不含糊。到村后,李小林忙乎的第一件事情是查找黨員名單,確保組織不渙散。他很明確,建好隊伍才能打勝仗,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才能確保建好隊伍。李小林與村支部書記王德文同志齊心協力,通過“三會一課”及時傳達黨中央最新文件精神,適時開展“第一書記講黨課”等活動不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利用對村“兩委”干部及在家黨員的談心談話時機,不斷提醒同志們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政治第一位,堅持講政治、講規矩、講紀律。
李小林在調研中了解到,石廟村黨員年齡結構不合理,70歲以上的黨員占了近50%,年輕黨員則多數在外打工就業,全村在家黨員不足三分之一。針對老黨員,李小林利用走村入戶的機會與他們拉家常,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同時及時地傳達黨的最新學習內容。針對外出務工黨員,李小林則利用微信、電話等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思想動態,時常將“學習強國”里面的重要文章分享到黨員交流群里,鼓勵他們加強黨的理論學習,要求他們加強與黨組織的聯系。
村委委員何波和潘術林是村上今年新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對這兩個入黨積極分子,李小林格外開起了“小灶”。一有機會,他就與兩個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思想交流,不斷鼓勵他們加強理論學習,堅定他們的政治立場,時刻考察其思想覺悟。“跟著李書記,我們學習了很多,是他讓我們知道了作為入黨積極分子講政治是第一要務。”何波表示,李書記對他和潘術林的政治要求特別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很多基層黨組織渙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員同志的政治意識和規矩意識比較淡薄,所以我時常跟村‘兩委’及在家黨員強調政治意識。只有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李小林說道。
求實創新 興農利民
“我希望能用我所學,為村民實實在在地解決一些問題。”作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副研究員,李小林自身也是四川省的食用菌知名專家。剛駐村不久,村民潘盛靜表示想學習食用菌知識,李小林便從成都將自己團隊編寫的食用菌小冊子送到了潘盛靜家里。通過了解,石廟村在過去一年還種植過羊肚菌,很多村民對這項技術很有興趣。李小林見狀很是欣慰,很快便通過石廟村農民夜校將村民組織起來,自己編寫多媒體課件,自己上臺當老師,親自為石廟村村民講解羊肚菌的大田栽培技術。“要不是李書記在我們這里駐村的話,沒有兩千元以上的專家費可請不來這樣的專家啊。那天我百度了一下李書記的個人簡歷才知道他有多牛,原來大專家就是我們身邊啊!”村委委員潘術林笑著說道。通過對石廟村氣候、土壤和水源等情況的調研,李小林決定今年底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石廟村引進羊肚菌、大球蓋菇和毛木耳等進行試驗示范。
“石廟村的主導產業是茶葉、李樹和柑橘等,我最近天天都在學習茶葉和李樹知識,有不懂的地方就不停地‘騷擾’省農科院的茶葉和李樹專家,只有自己懂了才能更好地去服務村民。”來到茶葉地里,李小林指著一張病葉說道,“你看這是茶葉炭疽病,一種真菌性病害,現在有很多辦法可以防治它了。以前對茶葉一無所知,隔行如隔山,現在什么三花1951、中茶108、茶葉小綠葉蟬等專業名詞能說出一二三來。”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服務茶農,李小林充分利用派出單位的資源,將省農科院茶葉所所長、研究員羅凡,植保所茶葉病蟲害專家蒲德強博士、李星月博士,省農科院巴中分院茶葉所所長張蕭引等專家,請到田間地頭免費為老百姓實地示范試驗和技術指導。據不完全統計,駐村以來,石廟村在李小林的聯系下,引進了省級各類茶葉專家近20人次,開辦了兩期茶葉技術培訓專題班,累計培訓80人次以上。
近日,通過開展“大走訪、大調查、大幫扶”活動,李小林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來到四社村民家中。了解到任正坤地里的柑橘正在生霉駐蟲落果,李小林立刻撥通了成都大學柑橘專家王建輝博士的電話,在王建輝博士的指導下制定了一套防治辦法。“這是由于柑橘小實蠅導致的問題,現在一是要摘除病蟲果,集中深埋;二是要利用甲基丁香酚誘捕器加入敵百蟲誘殺成蟲并掛黃板;三是果實成熟前要進行套袋。”通過現場學習,李小林把處理措施一字一句地教給種植戶。在繼續走訪過程中,又有農戶表示今年李子有裂果問題,李小林又馬上撥通了省農科院園藝所果樹專家陶煉博士的電話進行請教……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感覺李書記人挺好的,沒有領導架子,雖然是省上下來的干部,但平易近人,我們有什么事他都愿意幫忙。”村民任在明說道。
“食用菌我比較在行,其它的產業不太懂,不過這個難不倒我,我們省農科院的農業科學技術力量強大,只要你地里有的,基本上我們都能找到這方面的專家。”李小林表示,省農科院強大的科技資源背景是他駐村的堅強依靠,是他駐村的底氣和信心來源。“組織上對我個人駐村生活和工作非常關懷,只要村里有需要,我們院從上至下均是有求必應,有求必來。”
據了解,根據省委安排部署,省農科院的定點幫扶縣由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調整到巴中市平昌縣。今年8月,省農科院派駐李小林博士任平昌金寶街道石廟村第一書記。省農科院將根據金寶山石廟村的現有產業情況,重點開展“三千工程”,即:圍繞3000余畝的主導產業,為茶葉、水產、特色果蔬(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最終實現人均3萬元的目標。
農業興,農村穩,農民富。遠處石廟村內金寶山茶旅融合示范園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為未來發展而奮進。對于石廟村的未來,李小林充滿希望。“雞鳴豬叫魚兒跳,茶香菌鮮花果笑,家家坐地收現錢,戶戶幾代都團圓。”李小林笑言,這是我們村支部書記王德文同志的話,也是村民們的愿望。我相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上下聯動、左右協同,會有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加入鄉村振興工作。王德文同志和村民們的愿望,必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