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12:27 瀏覽量:2500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春節一直是零售企業的銷售旺季,在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商超企業實際銷售情況如何?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采購委對全國56家商超企業2022年春節實際銷售數據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春節期間,商超企業實際銷售整體好于預期。
疫情、就地過年政策及地方風俗等對春節銷售高峰起始時間均有影響。多數零售企業銷售高峰在5—15天之間,其中有4家企業超過21天。在銷售方面,56家商超企業16個大分類實際銷售各商品情況表現不一,和預期相比差距較大的品類中,水產、酒類、休閑食品、水果、冷凍食品、豆制品等超出預期,表現亮眼。
商品結構及營銷方案作用凸顯
調查顯示,今年的銷售高峰起始時間延后。大多數零售企業從1月21日(農歷臘月十九)才開始陸續進入銷售高峰,甚至受疫情、就地過年政策等影響,有些地區零售企業除夕當天才進入銷售高峰。另外地方風俗等因素也對春節銷售高峰起始時間有影響。
與往年相比,銷售高峰持續天數基本不變,多數零售企業銷售高峰在5—15天之間,其中有4家企業超過21天。節前宣傳、店內布置、商品結構、服務及營銷方案等方面對銷售高峰持續天數起關鍵作用,2022年春節實際銷售基本好于預期。
水產、豆制品及休閑食品等超預期
在大分類中,超出預期的主要有水產、酒類、休閑食品、水果、冷凍食品、豆制品等。
水產類(鮮活水產、冰鮮水產、稱重冷凍水產、聯營水產、速凍水產)表現最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15家,增長15%—20%的有4家,增長10%—15%的有9家,增長5%—10%的有6家,增長5%以內的有13家,只有9家同比下降。雖然進口水產品受疫情影響,但是國產冷凍水產品在標識、品相、包裝方面大幅提升,加上淡水活鮮品種豐富、消費者健康消費觀念的逐步樹立,所以水產類銷售表現良好。
酒類(白酒、啤酒、紅酒)表現良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10家,增長15%—20%的有5家,增長10%—15%的有8家,增長5%—10%的有9家,增長5%以內的有11家,只有13家同比下降。春節期間聚會、走親訪友都是酒類商品的消費場景,加上消費者對中高端酒類的需求提升、商家備貨充足,促成了酒類銷售提升。
休閑食品(堅果炒貨、果脯蜜餞、肉干、豆干、糖果、果凍)表現良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6家,增長15%—20%的有5家,增長10%—15%的有9家,增長5%—10%的有15家,增長5%以內的有8家,只有13家同比下降。休閑食品一直是春節期間的重點商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散稱、禮盒、團購各方面銷售都較好。
水果類(蘋果、梨、桃李杏、柑橘、瓜果、漿果、熱帶類、其他水果、水果禮盒)的表現良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6家,增長15%—20%的有5家,增長10%—15%的有6家,增長5%—10%的有11家,增長5%以內的有14家。水果類商品同比上升的企業在賣場陳列、禮盒、大單品打造方面準備充分。
冷凍食品(速凍面點、速凍料理含炸貨、涮貨、冷凍蔬菜等)表現良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12家,增長15%—20%的有3家,增長10%—15%的有5家,增長5%—10%的有9家,增長5%以內的有11家,只有16家同比下降。春節期間,餃子、湯圓消費量大,各品牌口味品種多。另外,在家吃火鍋的消費者不斷增加,也促進了冷凍食品的銷售增長。
豆制品類(豆腐、豆漿、豆制品深加工)表現良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3家,增長15%—20%的有4家,增長10%—15%的有6家,增長5%—10%的有6家,增長5%以內的有20家,只有17家同比下降。豆制品自帶的健康標簽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另外,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自己加工豆制品,質量和數量都有保障。
蛋品類(鮮蛋、加工蛋品)的表現也不錯,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6家,增長15%—20%的有3家,增長10%—15%的有6家,增長5%—10%的有10家,增長5%以內的有12家,有19家同比下降。蛋品類一向銷售穩定,春節前后我國部分地區有降雪,對物流運輸產生了不利影響,對零售企業備貨是個考驗,供應鏈基礎扎實的零售企業才能保證品種齊全。
方便食品(餅干、曲奇、派類、沖調食品、保健品、方便餐、巧克力、嬰兒食品)的表現也不錯,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4家,增長15%—20%的有7家,增長10%—15%的有5家,增長5%—10%的有8家,增長5%以內的有12家,有20家同比下降。新品引進和備貨數量是決定方便食品銷售的關鍵因素,同比下降的企業大多是因為缺貨和新品引進不足。
飲料及烘焙類銷售略好
飲料(瓶裝水、功能飲料、茶飲、果蔬飲料、碳酸飲料、含乳飲料、沖飲、咖啡)的表現略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3家,增長15%—20%的有3家,增長10%—15%的有9家,增長5%—10%的有12家,增長5%以內的有8家,有21家同比下降。同比下降的企業大多是因為氣溫降低導致。
烘焙類(面包、中西糕點)的表現略好,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7家,增長15%—20%的有1家,增長10%—15%的有8家,增長5%—10%的有7家,增長5%以內的有12家,有21家同比下降。烘焙類商品專賣店數量很多,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方法就是加大研發新品能力,達到差異化,樹立主力大單品。
糧油及熟食類符合預期
糧油類(米、面、雜糧、掛面、烹飪油)的表現基本符合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4家,增長15%—20%的有3家,增長10%—15%的有8家,增長5%—10%的有7家,增長5%以內的有12家,有22家同比下降。糧油類商品春節銷售受團購影響很大,另外,烹飪油、雜糧禮盒品種少。
熟食類(包含主食加工、散裝肉制品、熟食加工、小菜、配菜)的表現基本符合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7家,增長15%—20%的有1家,增長10%—15%的有6家,增長5%—10%的有7家,增長5%以內的有13家,有22家同比下降。熟食類商品是零售企業的新護城河,以往大多以聯營為主,受聯營商制約,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自產自營,加工的品種也越來越多。
蔬菜類(葉菜類、根莖類、瓜類與茄果類、菌菇類、花菜、芽苗、豆類、腌漬加工蔬菜、其他蔬菜)的表現基本符合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增長20%以上的有4家,增長15%—20%的有3家,增長10%—15%的有6家,增長5%—10%的有6家,增長5%以內的有15家,有22家同比下降。
奶飲、副食、肉禽類銷售低于預期
奶飲冰品(液奶、酸奶、乳酸菌、低溫制品、奶酪黃油奶油、冰淇淋)的表現明顯低于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下降10%—15%的有5家,下降5%—10%的有7家,下降5%以內的有14家,有30家同比增長。奶飲冰品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零售企業及其經銷商備貨不足,或常溫奶和低溫奶結構不合理,也有企業反映,今年進口牛奶禮盒銷售不理想。
副食調料(調味油汁、調味粉晶、醬制品、腐乳、醬、干菜、海味、配料、罐頭、蜂蜜果醬)的表現明顯低于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下降20%以上的有2家,下降15%—20%的有1家,下降10%—15%的有2家,下降5%—10%的有7家,下降5%以內的有15家,有29家同比增長。副食調料銷售同比下降是因為今年春節疫情平緩,外出就餐比例較高,且去年銷售基數大。
肉禽類(豬、牛、羊、禽及其他肉類,調理肉類半成品,速凍禽類、肉類)的表現大大低于預期,銷售同比2021年下降20%以上的有12家,下降15%—20%的有1家,下降10%—15%的有10家,下降5%—10%的有5家,下降5%以內的有8家,有20家同比增長。肉禽類今年春節表現不如去年,主要原因是豬肉售價同比去年下降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