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10:56 瀏覽量:12907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周 巖
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集體采訪,9位來自不同行業基層一線的人大代表通過屏幕回答記者提問。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西九江柴桑區新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洪亮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講述了他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幫助村民實現脫貧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元子河村黨支部書記郭建仁則講述了在冬奧會帶來的紅利下,依托產業發展,他們村發生的種種新變化。
“在興村富民上多想辦法,讓鄉親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李洪亮代表是來自廬山腳下九江市柴桑區新合鎮的一名普通基層干部,他在采訪中說:“回想起四年前得知自己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那一刻,依然十分激動,我深知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2012年大學畢業后,我放棄了較穩定的工作,毅然選擇來到涌塘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涌塘村是一個移民新村,全村426戶,三面環水、地勢低洼,千百年來飽受水患之害,人稱“十年九淹,十種九不收”。“剛到村里,人又年輕,鄉親們并不買賬,對我總是客客氣氣,但是遇到事情總是找本地干部。”李洪亮說,他發現村里的雜物占道問題比較突出,于是就從村莊環境整治著手,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將全村散落各處的60余噸雜物清除一空,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他把好事實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在鄉親的信任和支持下,2015年,李洪亮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他下決心一定要在興村富民上多想辦法,讓鄉親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他帶領群眾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發展“蝦稻共作”產業,實現了套種套養,一田雙收。開發四季果園、畜禽養殖基地,現在村里的瓜果、蓮藕、優質水稻、小龍蝦等產業蓬勃發展,年產值達3500萬元。“村民吳大哥曾是我的結對幫扶對象,我除了幫他及時對接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優惠政策,獲得相應的減免報銷和補助外,還幫他申請了農家書屋管理員、環保員公益性崗位,介紹他到產業基地務工,每年可增加1.2萬多元的收入,徹底擺脫了貧困。”李洪亮說道。
脫貧不返貧,是檢驗脫貧成果的試金石。“為了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洪亮說,2020年底,他轉崗到了鎮政府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事務中的領頭作用,想方設法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現在鎮上建起了千畝茶葉、千畝油茶、千畝蓮藕、千畝中藥材、千畝蝦稻基地,正朝著打造萬畝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不斷邁進。“農村這片廣袤天地生機勃勃,我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用腳沾泥土的力度傳遞情系民生的溫度,把青春的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李洪亮說。
“享受冬奧紅利,老百姓拔掉了窮根兒”
郭建仁代表來自河北張家口,隨著冬奧會的圓滿落幕,他工作的村子也實現了奧運夢想。“我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親眼見證了河北人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齊心協力發展‘兩翼’,建設‘兩區’,交出‘兩份答卷’的奮斗精神,我倍感驕傲和自豪!”郭建仁說,“其實,我們村就是享受冬奧紅利的一個縮影。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親身經歷了冬奧會的籌辦。村里的老百姓拔掉了窮根兒,實現了全面小康。我們村建起了智能化的溫室和園區,冬天有草莓,夏天有櫻桃,一年四季有蔬菜,‘魚菜共生’的種植養殖新模式吸引了大批游客來我們村采摘、研學。我們一個小山村去年就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園區智能化的溫室不但綠色環保,還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原來我們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現在已經達到了兩萬元,還有的達到六七萬元。2021年,我們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正是冬奧會的舉辦,讓郭建仁的家鄉張家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里建起了機場和高鐵、高速公路、世界化的冰雪小鎮。“老百姓出行方便了,腰包鼓了,出去坐飛機旅游的、坐高鐵購物的人越來越多。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雪運動在我們那兒扎下了根。”郭建仁說,“接下來,我們要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現代農業和新能源產業。今年,我們村預計投資1個億,建成300張床的康養產業;打造200畝的精品農業園區;謀劃3萬千瓦農光互補的新能源項目。我們要弘揚奧運精神,當好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