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08:40 瀏覽量:19754 來源:食品網
2022年3月7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股份公司董事長丁雄軍攜“核心層”跨過赤水河,赴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雙方圍繞傳統釀造技藝、企業改革創新、酒文化傳播、構筑行業良好生態等方面進行了座談交流。濃醬雙雄聚會,受到行業關注。
使命與擔當,共建酒業大舞臺
1952年,中國“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在北京舉行,瀘州大曲酒、茅臺酒被評為“中國四大名白酒”,此后評選的“老八大名酒”“新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瀘州大曲酒和茅臺酒依然在列,分別被確定為濃香型白酒和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同時,作為同處于地球同緯度上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 “中國白酒金三角”生態區,共同的使命驅使雙方以傳承白酒文化、振興中國白酒為己任:2008年,瀘州老窖攜手茅臺、汾酒共同代表中國蒸餾酒傳統釀制技藝聯合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瀘州老窖與茅臺等8家白酒企業共同簽署了《中國白酒聯合申遺共識》,為保護中華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傳承與創新,天工人巧日爭新
茅臺酒和瀘州老窖之所以能成為行業明星,引領行業發展,與他們一直以來堅持“傳承而不拘泥,創新而不離宗”的匠人精神分不開。無論是經營戰略還是品牌打造,“茅、瀘”都起到了榜樣作用。
茅臺集團:
發展歷程中彰顯著傳承與創新
改革開放前:
國家高度認可,形成名酒印象
1915年,在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大獎;
1935年,紅軍在茅臺鎮三渡赤水河,茅臺酒為中央紅軍解乏療傷,紅軍政治部頒布《關于保護茅臺酒的布告》;
1958年8月,茅臺酒出口商標“飛天”牌在香港五豐行辦理注冊,雙語包裝;
1975年,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在全國食品工作會議上指出:“茅臺酒是國酒”;
1977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750噸茅臺酒生產計劃。
1978-1997:
產量高速增長,品牌意識覺醒
1978年,茅臺酒生產突破千噸大關,達到1068噸;
1983年,茅臺酒生產釀造工藝正式列為輕工系統第一批科學技術保密項目;
1989年,超額完成國家計劃突破了億元大關;
1990年,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為酒廠題詞:“茅臺酒是當今中國白酒之冠”;
1997年,茅臺中國酒文化城建成。
1998-2011:
對接資本市場,確立龍頭地位
1998年,茅臺開始進行由“坐商”向“行商”的渠道轉型,招募了第一批營銷人員積極主動地開拓市場;
2001年,貴州茅臺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募集資金20億;
2002年,開始投放新聞聯播報時廣告;
2008年,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國家推薦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009年,貴州茅臺酒成為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白酒;
2010年,公司總市值達1.735億元,高居白酒上市公司第一位。
2012-至今:
堅守高端品牌,強化龍頭地位
2012年,茅臺開設第一家直營專賣店,開始發力直營渠道建設;
2013年,公司降低了茅臺經銷商的加盟門檻,在區縣開設茅臺專賣店,積極承接大眾消費需求:茅臺開設阿里巴巴、天貓、京東旗艦店;
2014年,實時133戰略;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統一運營集團官方電商平臺;
2017年,股票再創新高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白酒制造企業:舉辦第一屆全球“茅粉節";
2018年,削減經銷商數量,增加直營、團購的供貨投放;
2019年,提出“雙輪驅動戰略”;
2020年,茅臺集團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通過一代又一代茅臺人的辛勤探索與大膽創新,茅臺酒業給酒業帶來新格局,引發了持續高溫的醬香熱,2021年,貴州茅臺更是以營收總收入約1090億的傲然成績完美收官;2022年1-2月,貴州茅臺又以202億元左右的營收總收入開局,同比增長20%左右,實現歸母凈利潤102億左右,龍頭地位可謂是牢不可破。
瀘州老窖:
一直以創新和品質標桿問鼎
源頭有機種植:
在食品安全方面,瀘州老窖早在2001年就提出“有機高粱種植”的概念,將生產的第一車間放到田間地頭,在種植糯紅高粱時不使用化肥、農藥,竭力維護瀘州作為“中國釀酒龍脈”這片黃金產地的純粹和有機,從源頭上保證產品安全與絕佳品質。
釀造工藝科技化:
早在元朝時期,瀘州老窖釀制技藝第一代傳人郭懷玉首開人類科學利用生物酶釀酒先河,讓中國白酒進入大曲酒時代;“窖藏釀制”法的發明,開創了濃香型白酒“千年老窖萬年糟”的獨有工藝,使白酒進入泥窖生香的時代;“新舊搭配”的勾調技藝,讓中國白酒的質量更加穩定、口感更加醇厚;依托國家和省級平臺,瀘州老窖更是借助現代科技與瀘州老窖傳統工藝相結合,為同行業企業提供了多項系統配套的技術服務,成功推動了固態釀造行業的發展。
管理工業化,自動化:
從2007年至今,瀘州老窖加快了生產設備機械化、自動化的步伐,基礎酒釀酒方面,實施了機械化晾糟機升級改造、輸酒管網改造等項目;基礎酒儲存方面,進行了酒庫自動化控制系統建設、酒體安全轉運數字化控制管理集成建設、門禁系統建設等項目;成品酒包裝方面,開展了國窖1573包裝生產線升級改造、穿梭式立體倉庫建設等項目。
組建科研平臺:
瀘州老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企業創新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建設了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并組織承擔了863計劃主題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形成了“產、學、研、推、用”一體化合作機制,實現了企業生產力與科研院校科技研發能力的有機結合。
致敬弘揚傳統文化:
自2011年以來,瀘州老窖連續舉辦的高粱紅了文化采風活動,首度將酒文化與詩詞藝術、攝影藝術進行了整合打造。自2017年起,瀘州老窖打造的、在海內外極具影響力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通過詩與酒的交融,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碰撞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營銷多元化:
瀘州老窖開辟了以整合營銷、社會化營銷、跨界營銷、IP營銷等為主的精準營銷矩陣模式,并從創意內容、媒介、場景等多個維度,突破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壁壘,更好地與年輕消費者玩在了一起。國窖1573·冰JOYS、高光“種草計劃”、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窖齡研酒所”等營銷活動以時尚、科技的語言與消費者溝通,傳遞白酒的豐富內涵;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瀘州老窖·國窖1573藝術周、瀘州老窖特曲重陽奇妙游等活動則深度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演繹國潮魅力。一系列創新營銷既提升了瀘州老窖“百年老字號”品牌的時尚度、美譽度,又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敢”字文化和“實戰”文化,向來根植于瀘州老窖的發展基因中,縱觀白酒行業發展史,全國第一次白酒技藝查定試點、中國第一本白酒教科書、第一個敞開大門傳播技藝的企業、首開封藏大典……瀘州老窖的生長邏輯滿載著“敢打敢拼”的創新色彩。
這一系列敢為人先的舉措,讓瀘州老窖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141.1億元,同比增長21.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76億元,同比增長30.32%。2022年將發起全面進攻、目標是“問鼎前三”。
傳承與堅守,濃醬并肩譜新篇
此次座談會,茅臺考察團一行參觀了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共同感受 “傳承古法、純糧釀造、傳統工藝、智能科技”的魅力。隨后,茅臺考察團一行還逐一參觀瀘州老窖制曲車間、1573國寶窖池群,體驗行業領先的智能釀造科技,感受瀘州老窖“濃香鼻祖”“濃香正宗”的深厚底蘊。
為更好地“勾兌古今、共釀美好”, 共商酒是、共謀未來,合力推動中國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丁雄軍認為需要做好“六個堅持”:堅持質量信仰、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美美與共、堅持文化賦能、堅持責任擔當;劉淼也表示應堅守“五心”:初心、匠心、信心、雄心、愛心。、
此次雙雄聚首,互通經驗,美美與共,讓文化落地生根、讓思想開花結果,希望能全力推動中國白酒行業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