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5:37 瀏覽量:27934 來源:中國食品報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生產,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同時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畜牧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從新品種培育、擴繁、育肥,到營養、疫病等各個方面,都需要突出科技引領,核心是突破種業“卡脖子”,探索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尋求當家大畜種豬、牛、羊、雞等與特色小畜種驢、馬、駝、兔等的科學匹配、和諧發展之道,突破飼料糧短缺與草料失配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報訊 (記者羅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關系到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關系到公共環境衛生安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及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且給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何避免病死畜禽進入流通環節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如何避免病死畜禽所攜帶的病原體擴散傳播引發公共衛生問題等,仍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喬曉玲表示,我國在對病死畜禽進行處理時,依舊存在著補償機制不足、無害化處理場所不足、技術落后以及二次污染嚴重等多方面問題。她建議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加大對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經費投入,要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補償費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顚S?;提高補助標準,擴大補助范圍,將散養戶統籌納入補償范圍內,擴大無害化處理畜禽種類的補貼政策;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成本相結合,完善和補充現有的補助標準;從中央層面制定統一的無害化處理補貼標準、補貼時間,便于全國各地無害化處理考核、監督及財政部門執行。
二是進一步完善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和處理體系建設。根據當地畜牧業發展的實際現狀、畜禽養殖數量和分布,設置分布合理、建造科學和方便儲存消毒的區域性病死畜禽收儲點;建立區域性大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規劃修建適當規模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所,支持利用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加大研發投入,從綠色、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科學發展出發,開發新型生物技術與機械融合的處理設備,實現就地處理、肥料還田的增效、減排的良性循環。
三是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健全監管監督機制。加強基層動物衛生隊伍建設,加大對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經費投入,確保配備足夠的監督執法人員和必要的工作設備,加強動物防疫執法監督,從源頭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入市場。
四是制定相應的配套法規。依據動物防疫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配套法規,明確不按照法律法規處理病死畜禽的處罰條款;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嚴厲查處收購和販賣病死畜禽的違法行為;設立公布執法監督電話,設立適當的舉報獎勵措施,形成守法執法互動、充分發揮法規的效力。
五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各類媒體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以及《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對相關人員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培訓,增強法律意識,能夠正確、規范地處理病死畜禽尸體,防止動物疫情擴散、危害人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