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11:31 瀏覽量:23017 來源:中國食品報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64億人,到“十四五”末期,預計突破3億人。為滿足老年人的飲食需求,“幸福食堂”“老年食堂”“爸媽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務在全國各地應運而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鼓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可以預見,在政策的助力下,養老助餐服務將會不斷完善,溫暖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
老有所食 優先發展養老助餐
今年2月,《“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中首次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列為“十四五”時期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其中,養老助餐被列入要優先發展的事項。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9073”的養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加快健全。要構建城鄉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打造一批標準化社區老年食堂(助餐服務點);支持高質量多元化供餐,圍繞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就餐需求,鼓勵助餐機構開發餐飲產品、豐富菜色品種、合理營養膳食,建立助餐服務合理回報機制,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助餐服務,引導外賣平臺等市場主體參與助餐配送,推動助餐機構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也在關注養老助餐服務的健康發展問題。“社區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場所,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助餐服務是關鍵一環。”全國人大代表龔立群認為,近年來,我國各地在社區老年助餐服務上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受到群眾好評。但不能忽視的是,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在實際運行中仍面臨著一些困難,有的甚至“難以為繼”。
“目前,社區老年助餐服務面臨著社區養老機構數量少且能力不足、資金壓力大以及服務縮水等問題。”龔立群認為,助餐服務須滿足就近、便捷、普惠、營養、安全等要求,建議采用“公建民營”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多渠道增加助餐供給主體。同時,通過調整補貼政策,改變“重建輕管”的現象,比如,加快智慧養老平臺建設,精準對接助餐服務需求,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助餐服務網絡,實現多部門聯合的全過程監管,提高助餐服務質量及效率。
在1月份召開的云南省昆明市兩會上,昆明市人大代表楊菊芬提到,由于老年助餐服務具有公益、普惠性質,目前基本由民政部門主導,依托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運營,市場化不足,沒有持續的資金支持,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楊菊芬建議,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出臺優惠政策,支持老年助餐服務發展。同時,鼓勵引進中央廚房,更大范圍地為社區老人配送用餐;引進專業化餐飲公司創辦中央廚房,鼓勵品牌餐飲企業以中央廚房形式構建采用“中央廚房+社區配餐點+入戶”的服務方式,統一制作、統一配餐、統一管理,以專業化的配送系統為依托,在規定時間內配餐至老年人的家中,最大程度解決失能半失能、殘疾等行動不便老年人的“就餐難”問題。
近年來,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推進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早在2019年,天津市就發布了《關于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試行辦法》;2021年,安徽省安慶市開通并運營5個社區老年食堂,服務老年人6000余人次,以堂食為主的同時,為周邊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有效滿足社區和居家老人用餐需求;今年,浙江省溫州市提出,通過新建、改建一批老年助餐機構,引入社會餐飲企業等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實惠的助餐服務;江蘇省常州市今年也將新增60個老年助餐點,并加大老年助餐補貼力度,對中央廚房、社區助餐點等給予補貼。
智慧助餐 傳遞城市溫度
“不能讓農村老年人八九十歲高齡還要自己劈柴做飯。”在今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這既點明了我國部分老人當下用餐所面臨的迫切需求,也體現出對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設的有力決心。在實際操作方面,各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和探索,用“一日三餐”細微處的人文關懷傳遞出一座城市的溫度。
在上海市徐匯區有一個當地居民爭相去打卡的地方,這就是徐家匯街道的食尚書舍社區長者食堂。長者食堂飯菜品類豐富、葷素搭配,一日三餐會提供幾十種菜品,而一頓飯的價錢不超過15元。好吃、方便、實惠,是當地老年人青睞這里的原因。
在長者食堂后廚,也看不到炒菜師傅的身影,只有智能炒菜機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煮面的機械臂也在忙個不停,取面、投面、翻轉湯簍、加底湯,操作起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一碗熱氣騰騰的本幫湯面就制作完成了。
除了后廚的這些智能裝備,這家老年助餐點還采用了AI智能結算系統,老人選好餐食后,把餐盤放到AI攝像頭下,屏幕就會自動顯示每道菜品的價格。通過智能結算系統可以看到,每份蔬菜的價格在3—6元、一小份葷菜的價格在6—9元、一大份葷菜的價格最高16元。按照政府的補貼政策,60—69周歲的老人每餐可享9折優惠,70周歲以上老人可享85折優惠。
除了到長者食堂就餐,社區的老人們還可以訂餐,由無人送餐車將飯菜送到指定的樓單元門口后,下樓取餐的老人只需刷一下餐卡,就能拿出自己選擇的套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小洋壩村的老年食堂自去年年底啟用以來,也有了很多擁躉。目前,共有150余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報名來老年食堂吃飯。針對行動不便或者住得遠的老人,食堂還提供送餐服務。
此外,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諸葛村的長者食堂、河北省廊坊市上善頤園小區的長者公寓等都為老人就餐提供便利。據悉,老年助餐服務有多種模式,比如設置老年食堂,指的是按市場監管部門有關規定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的場所;設置老年助餐服務點,即接受配送的成品餐飲、為老年人提供堂食的場所;送餐入戶服務,即由老年助餐機構派專人將配餐送至有需求老年人家中的服務。
與普通餐廳不同,很多老年助餐服務除了提供餐食與上門服務,還可以通過智能設備,記錄分析老年人用餐情況,并針對性地進行健康飲食指導。徐匯區長者食堂的智慧助餐養老服務平臺可以對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菜品的受歡迎程度、社區老人的用餐時間進行精準的統計分析。上善頤園小區的長者公寓還設有“社區健康管理中心”,為588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收集血壓、血糖、心腦血管等數值,通過網絡后臺進行即時性動態監測管理。
專家表示,老年助餐服務的不斷發展,讓老年人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吃”出幸福感。
(高嬌娣 綜合整理)
上一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解決蘋果汁生產“卡脖子”問題
下一篇:海鮮粉“一鮮到底”要闖三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