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4:00 瀏覽量:12425 來源:中國食品報
福建作為全國第一個開展全面“治理餐桌污染 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的省份,20年來已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近年來,福建省莆田市以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為契機,將治理“治理餐桌污染 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力推進,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加快創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確保食品安全。2016年以來,莆田市以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積極推行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互聯網+明廚亮灶”、食鹽追溯“12345工作法”等創新做法,促進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去年以來,莆田市市場監管局在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莆田實際打造特色亮點,開展了多項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創新。”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總監林群芬表示。
開展食安網格化管理
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
“食品經營商戶是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是否將許可證粘貼于明顯處、證件是否處于有效期、直接接觸入口人員是否有健康證、健康證是否在有效期內等。”這是荔城區北高鎮竹莊三的網格員日常對村居店鋪進行巡查工作內容之一。
作為荔城區優秀網格員,翁海英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部分商鋪存在健康證過期、食品經營許可證過期等問題,她都會勸導店家盡快辦理健康證、更換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維護安全有序的市場經營環境。她還定期為群眾進行蔬菜農殘速測檢驗,確保群眾的飲食安全。這些看似小事,但只要是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對翁海英來說就是大事。
在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和莆田市“綜治+”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上,多達十幾個部門的執法聯動工作事項都被納入其中。“在市場監管網格化入格事項里,就有無照經營、食品流通、餐飲服務、電梯安全問題四大工作事項,具體內容非常細致。”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負責人林水陰介紹。
目前,莆田全市網格員有2701名,他們日常巡查使用4G無線信息采集終端對食品主體進行動態信息采集、上傳,實現食品安全高效、精準監管。據悉,在2019年第二屆“推進機制活、建設新福建”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選送的案例“創建‘1+1+N’食品安全治理機制”榮獲一等獎。莆田市在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的過程中,開展的“一網一試行N示范”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創新中的“一網”,即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
截至目前,莆田全市已實現食品網格化監管全覆蓋,村居覆蓋率85%。2021年以來,全市網格員在對食品經營主體檢查中,共采集有效信息3.4萬多條,督促整改問題32000多個,據此查處食品案件436起。
走進荔城區闊口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一樓便民服務大廳,便可以看到專職工作人員為社區群眾提供市場監管相關工作事項咨詢服務,柜臺上擺放著有關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同時配置了惠民寶政務自助機、莆田e政務自助機等自助服務機,可進行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息查詢。據介紹,“荔城闊口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的市場監管工作協同,是莆田市荔城區提出的深化食品安全社會共治‘1+3+N’模式中‘N’的一個縮影,是在原有工作模式基礎上進行的整合與升級。”
深入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
智慧食安賦能校園安全
在莆田第五中學學生食堂后廚,廚房干凈整齊,廚具都按照生熟葷素不同功能有序歸置,墻壁上有醒目的管理標語:“工具不回家,我就不回家”。要求做到“4D”,即整理到位,責任到位,培訓到位,執行到位。
這一切,都在分布于烹調區、切配區、洗消區、粗加工區的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下。在城廂區智慧食安監管信息中心的監控大屏幕上,監管人員可以隨時操作監控視頻,學校食堂后廚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據了解,這套智慧食安監管平臺,引入了AI抓拍技術,對后廚操作人員的穿衣戴帽、佩戴口罩等情況進行自動抓拍,出現違規問題可第一時間通過平臺及短信進行預警提醒。除了監管部門能看到后廚發生的一切,社會公眾也可以見證“明廚亮灶”,解決了家長關注關心學校飲食安全的疑惑。在手機“智慧食安城廂”小程序上可以查看實現明廚亮灶的學校食堂和社會餐飲企業信息,包括企業資質證件、后廚操作人員的健康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也可以看到后廚的實時監控畫面。
位于城廂區的希爾頓逸林酒店也納入了“明廚亮灶”智慧平臺監管,營運經理鄭仁富說,“這個平臺非常好,真誠歡迎公眾的監督,我們非常愿意展示我們酒店高標準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我們還在客戶就餐區主動設置了后廚實時監控展示屏,客戶可以直接看到我們后廚的衛生情況。”
城廂區是莆田市第一個建成使用“明廚亮灶”智慧監管系統的城區,截至目前,市級“明廚亮灶”協同智慧監管平臺已經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市7個縣(區)級“明廚亮灶”智慧監管系統陸續建設完成,逐步實現全市學校食堂、大型及以上酒店、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養老機構食堂等重點敏感餐飲服務單位全覆蓋接入智慧平臺監管。
“目前,全市“明廚亮灶”覆蓋率為55.4%,有力保障餐飲消費知情權,不斷釋放餐飲消費監督權,促進餐飲質量衛生不斷提升。”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餐飲科長林德輝認為,由于餐飲消費信息的不對稱,消費知情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導致餐飲服務消費糾紛和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而“明廚亮灶”的建設是保障餐飲消費知情權重要舉措。
創新推行“12345工作法”
食鹽追溯管理顯規范
根據國家食鹽管理相關法規,食鹽零售終端進鹽時要索取有效票據。據福建省莆田鹽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莆田鹽業公司)城廂分公司經理陳晶介紹說,每天配送商都會把商超零售商的進貨信息及時發送給我們,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開電子發票到零售終端。他拿出手機出示了收到的配送信息表,這些表格由下游的配送商每天匯總發送給莆田鹽業公司。
“今年1月全市出票3000多張,往年每個月平均是700多張的樣子。這一切得益于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食鹽科出臺的一系列‘給力’舉措,我們一直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推進。”莆田鹽業公司鹽政科科長林明娟說。
去年以來,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食鹽監管科科長許玉芳通過深入一線調研,發現在日常檢查監管中食鹽票據存在三大問題:一是“雜亂無”,有手寫的收款收據,有隨時可填寫的送貨單,還有無任何票據的。二是“查后補”,待監管人員檢查時,才向進貨上家臨時補開票據。三是“不一樣”,跨省食鹽批發企業和本地食鹽批發企業開具的票據不一樣,經營跨省食鹽商戶意見較大,要求統一檢查標準。”
許玉芳表示,工作的難點在于食鹽零售終端數量眾多,參差不齊,負責人員構成較為復雜。如何讓他們形成進鹽索票的意識和習慣,在食鹽追溯管理規范工作上如何理順零售終端、配送商、鹽業公司的關系,讓他們順利形成閉環流轉,是破題的關鍵。
“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在規范食鹽追溯管理上,許玉芳針對性地提出并推行“12345工作法”,即梳理一遍責任清單(明確零售終端、配送商、鹽業公司以及轄區市場監管人員的責任)、建立兩本監管臺賬(食鹽定點批發企業簽訂的配送商名冊臺賬和配送商配送到零售終端明細臺賬)、組織三輪推進動作(組織零售終端雙隨機抽查、組織莆田鹽業公司60家配送商集體約談會、組織跨省經營企業的6家配送商集體約談會)、擬制四種普法宣傳(針對零售端、配送商、定點批發企業、市場監管人員定制宣傳單頁)、創新五種監管機制,推進“票達終端、隨貨提供、杜絕轉賣轉批”目標,這一創新性做法將有效規范食鹽追溯管理工作。隨著“12345工作法”的有效推行,食鹽追溯管理工作將會取得明顯成效,每個月零售終端開票數將會達到6000張以上。
莆田市通勤貿易有限公司是城廂區規模較大的食鹽配送商,倉庫食鹽區整齊堆放著大量的待配送產品,這些產品都是來自莆田鹽業公司。“市局食鹽科找我們開了會,提了具體的要求,明確了我們的責任。我們現在操作很規范,每天都向鹽業公司準時匯總推送配送信息。”該公司總經理許志通說。
(王述明 康偉強)
上一篇:黃茶的價值需被市場“看見”
下一篇:江蘇常熟“標準化+”為市場監管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