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09:43 瀏覽量:21228 來源:中國食品報
四川省南充市糧食穩產增產的制約因素是土地細碎、勞動力短缺。如何提升“種糧效益”?為破解這一難題,全市各級各部門紛紛因地制宜、各顯身手。嘉陵區龍蟠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該鎮通過不斷探索,走出一條“專業化+機械化+科技化+訂單化”的四化聯動新路子,唱響了“巴掌地”的“穩糧經”。
引進業主百余家土地可耕種率達97% 在嘉陵區龍蟠鎮境內,綿延的山坡上,綠油油、黃燦燦的一片,小麥已進入拔節期,油菜迎來了花期。
龍蟠鎮位于嘉陵區西部,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這里曾經流傳著一句話——種糧不掙錢,掙錢不種糧。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機械化作業、運輸施展不開,降低了種糧效率,提高了用工成本。過去,許多農民種地不賺錢甚至虧本,許多土地成了撂荒地。
種糧增收,復墾撂荒地,千方百計挖掘糧食面積潛力尤為重要。
“我們制定了全域糧油生產產業規劃建設,分兩期完成。”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期規劃以龍蟠場鎮為中心,帶動周邊7個村,建設糧油基地共計1.2萬余畝。第二期規劃帶動余下19個村糧油產業基地5萬余畝,力爭兩年內全部解決全鎮撂荒土地,基本實現全域糧油生產的目標,切實解決土地撂荒問題。
為了將規劃變為現實,龍蟠鎮探索出一條“專業化+機械化+科技化+訂單化”的四化聯動新路子。如引進順成糧桑、綠盛科技、碩豐益民等118家農業公司和專合社,50余家家庭農場到龍蟠投資農業,帶動全鎮3000余名留守農民到園區務工。
專業化的方法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截至2021年年底,全鎮處置撂荒地9500余畝,土地可耕種率達到97%。
機械化+科技化+訂單化土地畝產值4000余元 在該鎮鞍子山村,只見蜿蜒逶迤的產業道路四通八達,像紐帶一樣將一塊塊產業園串聯起來。產業園內,蓄水池、排水渠等一應俱全。
南充市嘉陵區碩豐益民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清平正在小麥地里指導村民除草。“兩年前,這里還是荒山荒坡、雜草叢生。”陳清平說,2019年,受政府招引,他決定落戶龍蟠,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兩年多來,在該鎮司南埡村、鞍子山村、王家店社區等近10個村(社區)整治撂荒地7000余畝。原來的荒山荒坡搖身一變,成了連接成片的高標準農田。
如何提高土地產量,增加種糧收入?該合作社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走出了“機械化+科技化+訂單化”的路子。綠油油的小麥地里,插上了黃色、藍色的“小彩旗”,行間套種有白菜、茄子。“這是可降解粘蟲板。”陳清平介紹,這種物理滅蟲的方式與傳統的噴灑農藥滅蟲法相比,更綠色、更安全。合作社采用的是土地套種、輪種模式,在油菜地、小麥地里套種蔬菜,待到油菜小麥豐收后,輪作一季高粱。
至于產品的出路也完全不用擔心。以高粱為例,該合作社與四川凸酒酒業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實行保底價收購,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小麥畝產值700元、蔬菜畝產值2000元、高粱畝產值1700元……”陳清平細算了一筆經濟賬,在“機械化+科技化+訂單化”的發展模式下,土地畝產值4000余元,增糧增收信心十足。
如今在龍蟠鎮,這里種糧已成為掙錢的行業,越來越多的國投資本、工商資本都來這里投資產業。
(來源:南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