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15:29 瀏覽量:21121 來源:中國食品報
編者按
疫情之下,在家吃飯成了更多人的消費習慣。借著這股東風,預制菜成為了如今家庭餐桌上的新寵兒,各大企業紛紛發力,各地政府紛紛支持,預制菜行業蓬勃發展。近日,深圳、上海疫情備受關注,在眾多保供戰疫的企業中,也不乏預制菜企業“出圈”的身影。
3月21日,深圳市地鐵全線網恢復運營,這座以“速度”著稱的一線城市,正在逐步恢復正常。此前一周,因為疫情反彈影響,深圳突然被按下“暫停鍵”,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也變得冷冷清清。
非常時期,負責民生保障的企業則更顯繁忙。由餐飲轉入快手菜生產的深圳市農耕記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耕記”),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基本上能供應上萬份預制菜,但仍然供不應求。”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說。
呂翠平/文
為盒馬鮮生、沃爾瑪等供快手菜
深圳農耕記異軍突起
盡管已經與盒馬等知名零售平臺建立了合作,但馮國華表示,農耕記其實是預制菜行業的新兵,一直在摸索和嘗試。
據介紹,農耕記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在深圳主打湖南土菜的餐飲連鎖企業,目前有近50家餐飲直營店。在2020年疫情來臨之前,一直以餐廳堂食為主,也曾有開拓半成品預制菜的想法,但一直沒能實施。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堂食暫停,企業為自救,開始嘗試售賣預制菜半成品,沒想到開辟了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當時,我們上線了一個小程序,消費者可以在小程序上購買我們洗好、切好、配好調料的菜品,消費者購買后,只需在家里簡單炒制即可。因為有之前農耕記的老顧客作為流量池,再加上菜品新鮮、口感好,銷售情況很不錯。”馮國華介紹說。
農耕記預制菜品的熱賣很快引起了錢大媽、盒馬等知名新零售平臺的注意。2021年6月,錢大媽主動找到馮國華尋求合作。
當時,農耕記預制菜品的生產主要在餐廳后廚完成,尚沒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廠,因此當錢大媽找來的時候,馮國華直接拒絕了,“我就實話跟他們說了,做預制菜品需要有工廠和車間,我連車間都沒有,都是在餐廳后廚制作的,肯定沒法給他們.代工。”然而,錢大媽并沒有放棄,承諾可以幫農耕記尋找合作工廠,農耕記只需要輸出自己的產品標準和生產流程即可。由此,農耕記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式啟動。
繼錢大媽之后,盒馬、樸樸、沃爾瑪等平臺也先后上門尋求合作,農耕記預制菜品開始為更多的消費者所知。而那時,距離農耕記進入預制菜領域也才剛剛一年時間。
作為一家新進入預制菜的企業,農耕記為何能獲得盒馬、錢大媽、沃爾瑪等新老零售大佬的青睞呢?
馮國華分析,這與農耕記主打短保概念有重要關系。據了解,行業內的預制菜保質期通常較長,長則一年,短則半年,而業內人士都知道,任何一款速凍食品距離生產日期越近,口感越好。
針對傳統預制菜的這一痛點,農耕記推出保質期僅有4天的短保預制菜。“預制菜有兩大賣點,一個是方便,一個是美味。而當前,很多預制菜解決了方便的問題,卻沒有解決美味的問題。我們做短保的預制菜,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馮國華介紹,農耕記的預制菜具體來說是凈菜,將菜、肉等食材都清洗干凈,根據烹飪方式的要求切成塊、段或者片,里面搭配好各種調料,消費者買回家后,只需簡單炒制即可品嘗到美味的菜肴。
此外,其他平臺看中的可能還有農耕記在產品推廣方面的貼心。
據了解,為了方便一些不會烹飪的消費者,農耕記除了在每款產品的包裝袋上標明烹飪方式外,還每款產品都附有一個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本款菜品的烹飪視頻和烹飪技巧,讓新手也能做出媲美大廚的味道。
4天的保質期,對于消費者來說,確實可以品嘗到最新鮮的菜品,但是對于生產廠家和零售商來說,如何實現貨品的快速流通,避免產品積壓成了一大考驗。
經過一年多的合作,農耕記與盒馬等平臺已經基本跑通了各個環節:盒馬等零售商會根據大數據統計,提前給農耕記下訂單,農耕記根據訂單安排生產,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會產生的產品積壓。還有一些平臺采用預售的模式,先有客戶訂單,然后再向農耕記下生產訂單,讓整個流程更加通暢。
據了解,農耕記是一個起家于深圳的湘菜品牌,打出的口號是“湖南鄉下菜,深圳城里賣”,在店面裝修上,湖南特色也非常明顯。黃土墻、紅燈籠,高高吊起的臘味,成筐的土雞蛋;辣椒、土豆等被碼放在籮筐里;鋤頭、獨輪車、犁耙成為“軟裝”元素;收銀叫“賬房”……“土味”在這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農耕記也因“土”而走紅。
土味的農耕記開拓預制菜賽道,最先嘗試的也是湖南特色菜品。“農耕記餐廳是憑借湖南特色菜出名的,我們做預制菜,前期也主打湖南菜。而且有餐廳的消費者反饋做基礎,我們更知道消費者喜歡哪些菜品。”馮國華介紹,當前,預制菜品賣得比較好的,也是餐廳的經典菜品,比如酸菜小筍、小炒黃牛肉等。
更讓馮國華欣慰的是,農耕記預制菜的產品復購率很高。“我們一直認為,復購率才是衡量一款產品成功與否的標準。一款產品只有讓消費者愿意重復購買,才說明它品質、口感、性價比各方面都達到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也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而不是嘗鮮心理形成的一次性買賣。”
馮國華也正在謀劃增加其他菜系的產品,“一個餐館可以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但是如果一個工廠只做某一菜系,局限性就太大了。而且,現在很多菜系都在融合發展,只做一種菜系,就很難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他表示,農耕記投建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隨著新工廠和研發中心的投用,未來,農耕記的菜品種類必將更加豐富。
近年來,隨著預制菜越來越火,很多電商平臺和零售渠道都開始推出自有品牌,比如知名電商平臺——叮咚買菜。它前期主要通過售賣第三方品牌的方式銷售預制菜,后來開始找代工廠加工自有品牌的預制菜,深度介入預制菜行業。
永輝生鮮作為老牌零售商,剛開始也是售賣各種品牌的預制菜,后來也推出了輝媽到家預制菜,加碼自主品牌。這都給“農耕記”們敲響了警鐘:沒有自己的渠道,就沒有話語權。
作為一個對盒馬、錢大媽等零售渠道高度依賴的預制菜品牌,農耕記也意識到了這種危機。
馮國華介紹,今年農耕記預制菜的年銷售額能破5000萬元,主要是借助盒馬、錢大媽等平臺實現的。
“沒有自己的渠道,掌握不了話語權,在市場上就比較被動,一旦失去了零售平臺,就徹底抓瞎。所以,等新工廠建好、產品更加豐富,我們也計劃自建渠道,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讓公司更加健康良性地發展。”馮國華說。
針對新一輪疫情,從3月28起,上海開始實施新的防疫政策,引發全國關注。“網紅醫生”張文宏發文稱:“上海在打著抗疫以來最艱難的仗。”
在這場最艱難的戰疫中,上海盤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點美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叮咚買菜、盒馬、家樂福、聯華、奧樂齊等多個零售平臺和餐飲酒店的重要供應商,面對此輪疫情,盤點美味開足產能保供應,推出了“守‘滬’套餐”,保障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所需。
呂翠平/文
日產10萬袋預制菜保民生
上海盤點美味守護餐桌
疫情讓上海市很多地方按下了暫停鍵,但作為盤點美味董事長的伍俊峰卻更忙了。“疫情暴發后12個小時內,我們就申請成為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重點企業,為上海市民能正常吃到美味的飯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伍俊峰說,考慮到當前正是春季,再加上疫情之下人們容易焦慮,所以盤點美味從養生的理念出發,根據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研發了多款適合春季吃的菜品,讓消費者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更吃出健康。
“俗話說,不時不食。春天萬物生發,人們要用春芽來滋潤臟器。我們順應這個養生的規律,利用春天特有的食材,比如馬蘭頭、春筍、薺菜等,研發了馬蘭頭香干、腌篤鮮、春筍薺菜百葉包等節令性很強的菜品,助力消費者提升抵抗力。此外,春天人們容易沒有胃口,我們推出了酸甜口味的產品,比如糖醋里脊等幫消費者開胃。”伍俊峰說。
在積極研發新品的同時,考慮到當前很多地方的快遞已經停運,盤點美味還把公司的辦公人員和業務人員都發動起來,投入到一線的產品配送中。“我們提出‘三門合一’的口號,實現從工廠門到配送車門再到小區門,讓消費者品嘗到安全、新鮮、美味、健康的產品。”
據了解,盤點美味日產10萬到12萬袋菜品,消費者可在盤點美味小程序、天貓、叮咚買菜等多個電商平臺下單,公司根據下單時間,按時將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保證日常生活所需。
面對疫情,盤點美味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反應,與其在市場和行業內多年的積淀有重要關系。
伍俊峰介紹,他自1992年進入餐飲行業,1996年開始自主創業,主要生產熟食類產品,供應給大賣場的熟食區。“當時還沒有預制菜的概念,但是,我們生產的熟食和調理品,其實都是預制菜,也是中國較早切入預制菜,推動中餐標準化的企業之一。”
后來,公司規模不斷擴大,開始給餐飲公司供應涼菜、熟食和調理品。隨著合作客戶的增多,他發現,中餐的標準化很大程度上依賴調味料,尤其是復合調味料,于是在公司品項中增加了復合調味料,很受客戶歡迎。后來,他又以復合調味料為基礎,推出了預制菜品。
“我們是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反饋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強,反饋也及時。”伍俊峰說。
當前盤點美味的產品線可以分為標品和定制化產品兩種,標品包括公司根據二十四節氣研發的時令性產品,以及一些常規產品。定制化產品則可以分為OEM和ODM,前者客戶提供全套的配方和品牌,盤點美味就負責生產;后者則是盤點美味的配方,生產后貼上客戶的品牌。此外,還有一部分產品是客戶和盤點美味深度合作,共同研發生產,從而更好地適合客戶需求。
當前,我國預制菜行業處于大行業、小企業的狀態,行業號稱有萬億元的規模,但是行業內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寥寥無幾。與此同時,行業機械化程度較低,依然有大量的工序需要人工完成。
正是看到了行業的這種痛點,盤點美味創立之初,伍俊峰就致力于用數字化和生產自動化改造預制菜行業,這也是盤點美味公司名稱包含“科技”二字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是用系統來管理生產,現在公司里一線生產人員大量減少,少數人輔助機械生產。”伍俊峰介紹,公司采用了U8系統、WMS系統、WCS系統等組成一個云信息管理系統,結合物聯網IOT等來管理公司,讓公司的整個生產流程從計劃中心到原料出入庫、成品出入庫,每個流程都做到數字化。“以糖醋里脊為例,里脊用多少,糖醋汁的比例是多少,油炸多長時間,炒制多長時間,做出來是多少克,都是由系統控制機器完成的。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整個生產流程,正可查詢,倒可追溯。”
和很多預制菜生產企業不同,盤點美味盡管也以生產為主,但在公司定位上,則更側重是中餐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
“這是我們和其他預制菜生產企業最大的不同。”伍俊峰進一步解釋了這個不同:很多品牌會以某一類菜品或者某一菜系的菜品為主,但是盤點美味則不是這樣,它在產品選擇上,一開始就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客戶需要什么就研發生產什么,產品品類非常豐富。
據了解,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當前盤點美味有兩個工廠,一個占地10000平方米,另一個占地25000平方米,共有10個SC食品生產許可認證,從涼菜、熱菜、面點,到湯品、點心,各類產品都有。“可以說,客戶只要找到了我們,需要的產品基本都能找到,即使這個產品我們暫時沒有,也很快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研發生產出來。”伍俊峰表示這也是叮咚買菜、盒馬等知名平臺喜歡和盤點美味合作的原因。
當前,預制菜概念比較模糊,普遍分為四類:即熱、即食、即烹、即配。
伍俊峰也談到了他對預制菜概念的理解:即熱應該是指越煮越好吃的菜品,比如茶葉蛋之類的;即食,開袋即食的;即烹,原料、輔料、復合調味料都備齊了,加工即可的;即配,配不是配送,而是搭配,比如蛋餃,可以蒸,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炒,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做湯。
伍俊峰認為,當前預制菜行業尚沒有一家全國性的知名品牌,但隨著行業標準逐漸完善,經過一輪洗牌,未來3到5年內,將出現一家百億級甚至千億級的企業。“現在就是看誰做得更用心,更能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前幾年,很多餐飲企業隨著連鎖化進程的發展,都喜歡自建中央廚房,伍俊峰則提醒餐飲企業一定要謹慎而為:“我算過,一個年銷售額億元的餐飲企業,采購費用大約為3000萬元,除了酒水、龍蝦等品類,用于預制菜半成品的采購金額估計在1000萬元左右,是完全不足以支撐一個中央廚房的。還是應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