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13:38 瀏覽量:12996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高 偉 通訊員 馬淑芬
近年來,面對黑土層變薄、肥力下降、土質變硬、土壤污染等黑土退化和污染挑戰問題,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把黑土保護工作作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立足保護耕地生態,大力實施農業“三減”、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回收農藥瓶等一系列系統工程,有效提升了黑土耕地生態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筑牢了糧食安全“壓艙石”,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數據顯示,2021年,寶清縣(含三大農場)糧食產量實現超40億斤,連續17年獲得全國產糧大縣獎勵,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087元,同比增長8%。
實施黑土保護項目,煥發耕地生命力 2018年,寶清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縣之一,項目區面積達20萬畝,連續實施3年。項目區通過農藝、農機、工程、生物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減少了化肥的用量,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增加了耕層深度,平衡了土壤養分,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目前,寶清縣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區域土壤耕層厚度提高了7.2厘米;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3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05個百分點以上;旱田耕作層厚度平均達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層厚度達20厘米左右。
回收農藥瓶+“三減”,根治農業面源污染 近年來,寶清縣全面深入地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農業“三減”行動計劃,以及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實現了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化,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和黑土地農業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全縣落實農業“三減”高標準示范基地186個、面積達55.06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區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植保機械作業實現全覆蓋,化肥施用量比2017年減少1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45%以上。同時,縣政府每年列支300多萬元開展了農藥瓶(袋)回收處置工作,3年投入905萬元,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681.5萬個,全部進行了集中無害化處置。寶清縣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保障了黑土地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轄區內撓力河水質由Ⅳ類提高到Ⅲ類。
建設高標準農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近年來,寶清縣圍繞“穩糧、優功、增效”目標,著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范圍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兩區”耕地用途管控,通過完善農田輸變電設施設備和田間路網、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確保“兩區”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寶清縣彩云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土地面積達13.48萬畝,總投資13099萬元,涉及11個村屯,規劃建設“旱能灌、澇能排、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達11.7萬畝,現已全部投入使用,帶動項目區每年新增利潤1503.55萬元,人均收入提高1750元;東升富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0204萬元,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達13.82萬畝,2022年6月末建成,將帶動項目區每年新增收入3723.4萬元、利潤2567.6萬元,人均收入可提高2350元。
系統治理侵蝕溝,提升黑土地硬實力 侵蝕溝是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問題的集中表現,易造成坡耕地黑土層逐年變薄,土壤有機質流失且蠶食耕地,致使大型農機無法作業,降低農業生產效率。為助力黑土地保護,保障農業生產,2021年,寶清縣總投資2873萬元,實施了侵蝕溝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侵蝕溝88條,治理面積達4318公畝,有效控制溝道侵蝕和坡面水土流失,有力地保護了黑土資源。通過黑土保護綜合治理,寶清縣黑土耕地不僅使農業生產條件、黑土耕地質量和生態得到顯著改善,而且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明顯提高。
寶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胡鋒表示,將建立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以“管、護、建、種、用”五字為工作方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繼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提升耕地質量,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上一篇:茶葉進出口供求信息采集平臺升級
下一篇:科技點化 “救命薯”變成“致富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