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11:19 瀏覽量:27904 來源:食品網
入春以來,為了滿足春耕生產需求,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育種育苗、翻耕土地、籌備農資、檢修農機具,實現糧食“雙穩”目標。
農機檢修備戰春耕春種
走進位于西洲村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一臺臺拖拉機、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擺放整齊,負責人程兆軍正在忙著檢修,為春耕作準備。
程兆軍是西湖有名的種糧大戶,2012年,在外打工的他返鄉流轉土地,購買了農機設備,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農田夢想”,從當初的200多畝,到現在創辦合作社,流轉土地共有4200多畝的水稻種植規模,擁有各類大型農機30多臺,每年為種糧大戶提供智能育秧、機插機拋、高效植保、谷物烘干等農機服務,現在每年服務全區農機作業面積超5萬畝。
在倉庫內,今年訂購的糧食種子已早早地堆滿。“今年的主栽品種是湘早秈32號和中嘉早17,它們不僅產量高、成熟早,且具有耐旱、抗倒伏、抗病強等優點。”程兆軍對這一批良種贊不絕口,隨著天氣回暖,已經開始安排人手進行春耕作業,談到今年的種植計劃,他興致勃勃,“我今年準備種2000多畝早稻,種子都已經進回來了,湘早秈32號進了1萬多斤,中嘉早17進了6000多斤,再就是中早53也進了2000多斤,我想過了這個寒潮,就準備開始浸種,大概4月份移栽,我的農機也都已維修好,都在春耕準備當中。”
集中育秧確保糧食產量
在裕民村的田間地頭,種糧大戶陳建忠也調來旋耕機對耕地進行翻耕、蓄水、平整。田地里,農機手正操控著旋耕機一圈一圈翻耕秧田,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我現在組織了三臺旋耕機對農田進行翻耕,這幾天天氣回暖,得搶抓時節,大干快干加油干,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工作。”陳建忠表示,“現在通過農田翻耕,有利于農田增肥增效,減輕病蟲草危害,為今年早稻豐收奠定基礎。”
在做好土地平整的同時,西湖管理區也大力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通過引進機械育秧流水線,實施工廠化育秧,為即將到來的早稻機插秧做好準備。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西湖管理區壹耕耘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育秧工廠,一條長達數米的工作線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工人們分別將育秧硬盤、早稻種子、基質肥放置于機器中,打底、澆水、施谷、蓋面,這一系列的動作一氣呵成。趁著天氣晴好、溫度適中,為了能讓秧苗盡早種下去,工人們加快了手上的速度,說話間,一塊塊育秧盤“成品”已從生產線上誕生,由拖車送往催芽室進行催芽。
這條工作線是半機械、半人工化合力操作,由輸送帶、水稻育苗用播種機、疊盤機三部分組成,稻種、基質肥拌和均勻,裝盤規范整潔,速度比以前純人工快一倍以上。
早稻種植大戶陳建忠表示,今年準備了早稻谷種12000余斤,利用這些新型農機不僅能大大減少人力、時間和資源的消耗,還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我們合作社共有水稻面積2093畝,現在通過集中育秧、機育機插,今年早稻種植面積應該可以達到800多畝。”
高標準農田建設守護“米袋子”安全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開春,西湖管理區的糧食生產形勢一片大好。放眼望去,西湖管理區原本分布高低不一的田地逐漸平整,硬化后的生產路面平坦寬闊,一塊塊田成片、渠相連、路成網的高標準農田已初具雛形。
為帶動農戶的種糧積極性,西湖管理區按照“黨總支書記包村、支部委員包片、黨小組長包組、黨員包戶”的模式,采取黨員“帶頭種、帶領種、帶動種”的方式,建立黨員對聯系戶種糧情況包干負責制。
“區委、區管委高度重視,采取激勵措施,促進糧食生產的面積落實,對發展早稻生產的每畝補貼230元,黨員干部帶頭下地種田,西湖鎮、西洲鄉,由區級領導牽頭,各辦一個3000畝的早稻生產示范片,每一個鄉鎮主要領導也要辦一個1500畝以上的早稻生產示范片。”西湖管理區農業農村局張文兵表示,今年全區糧食生產任務5.5萬畝,其中早稻8000畝,糧食產量2.4萬噸。目前,全區耕地面積6.56萬畝,十二五以來共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6萬畝,全區耕地高標準農田建成率達到90%以上,特別是2019年以來,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重點對西湖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排灌溝渠、機耕道路、高效節水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建設,有力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