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5:48 瀏覽量:26324 來源:中國食品報
“真心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環境。以前我們風里來雨里去的,在家門口或者路邊擺攤,要么交租金、要么被趕走。哪里想得到現在有這么好的地方給我們賣菜,還不用交錢?,F在顧客多了,日子也好過多了。”來自溫州市平陽縣鳳臥鎮垟頭村的陳大爺感慨道。而這一感慨來源于平陽縣市場監管局一心為民的新舉動——打造共同富裕的農貿市場樣板。
近年來,該局市場主體發展服務中心在日常管理中發現農貿市場周邊經常會出現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的現象,造成交通擁堵、環境臟亂等問題,而這些流動攤販大多是附近鄉鎮自產自銷的農民,如果一味地取締,可能會對這些中低收入的菜農造成巨大的打擊。對此,該局市場主體發展服務中心圍繞平陽縣委、縣政府關于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安排部署,開溫州市之先例,在農貿市場探索出一條共同富裕新路徑。
水頭溪心菜市場自產自銷區一角
“我們首先在縣內水頭溪心菜市場開展試點工作,在市場正大門右側劃分一塊地方建立自產自銷區,大力支持貧困農戶進入。”該局市場主體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五化”市場改造提升后,目前該區域整體面積約250平方米,規劃了43個免費攤位,整體設計兼顧采光與通風,內部還安裝了電燈與風扇。
在市場中心黨支部“紅色領航·守護菜籃”黨建引領下,該市場還將自產自銷區納入日常疫情防控管理以及衛生清潔范圍。入市前落實防控“三要素”檢查,閉市后幫助清潔場地垃圾,為菜農提供一個環境整潔、安全有序的經營條件。
然而,此項利民之舉也讓不少菜販子動起了“歪腦筋”,試點期間該區域曾混入上百個菜販子,為了保障真實菜農的免費入市銷售福利,水頭溪心菜市場管理人員花費半年多的時間,實地走訪了周邊6個鄉鎮、42個村落,通過核實最終篩選出138戶自產自銷困難菜農。同時,自制登記表,做好食用農產品自產自銷地所在村證明的臺賬,每日按照先到先得的規定發放自產自銷區入場券,并利用農貿市場人流集聚效應的優勢,開通了該區域通往內部的卷簾門,為其引入客流。
據統計,自產自銷區今年一季度累計幫助菜農3600余人次,日均客流量達1000余人次,菜農們的日交易額相較于以往在外經營,每人日均增收40元左右,預計一個月總體增收6萬元。
“此舉既為中低收入菜農提供免費又安穩的銷售場所,又為想購買綠色天然自產農產品的顧客提供便利,還能維護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達到了農民‘錢袋子’與市民‘菜籃子’雙重保障的效果,也得到了菜農和市民們的一致好評。”該局市場主體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下一步,該局市場主體發展服務中心將計劃開展市場黨員與低收入菜農的結對幫扶,統籌整合閑置攤位資源,積極搭建“市場+困難農戶”幫扶對接平臺。發揮市場特色農產品展示區和市場供銷合作優勢,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消化多余的農產品,打造共同富裕的農貿市場樣板,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平陽全縣范圍的農貿市場進行推廣,助力推動平陽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
(陳明珠 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