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13:34 瀏覽量:15719 來源:中國食品報
預制菜近年來受到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在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預制菜頻頻被搶購,也讓生鮮電商看到又一突破口。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預制菜行業成為可以預見的下一個萬億市場,今年春節期間,電商、生鮮平臺的預制菜銷量持續走高。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的監測,“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期間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近年,京東七鮮、美團買菜、餓了么、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維小飯等紛紛入局,進入預制菜賽道。
消費需求助推銷量增長
對于“精致懶”一族來說,想要快速烹飪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大餐,光有新鮮的食材是不夠的,而近年來多元化發展的預制菜可以很好地滿足這種消費需求。根據京東超市發布的《2022年貨節食品生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京東生鮮的預制菜已突破百萬銷量,同比去年增長超100%。其中,新雅大廚年夜飯大禮包、西貝八道精品菜禮盒、正大豬肚雞等多種產品迎來熱銷。
美團買菜數據顯示,2021年美團買菜預制菜銷售較上一年增長4倍。近一年持續深耕自營商品的研發,春節期間,美團買菜“象大廚”ד必吃榜”專區上新,該專區由美團買菜自營品牌“象大廚”聯合大眾點評“必吃榜”共同推出,聚合必吃榜、老字號等餐飲品牌,為用戶提供佳節親友共享美食。
在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日前發布的虎年春節消費數據報告中,預制菜均成了主角之一。其中,每日優鮮預計高端預制菜在春節期間實現2倍以上增長,叮咚買菜的高端預制菜銷量則同比增長超過3倍,盒馬預制年菜銷量也同比增長了345%。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莊帥表示,預制菜需求隨著疫情的再次暴發得到增長,另外制作成本低利潤率更高。
平臺加碼預制菜賽道
自疫情發生以來,京東七鮮、美團買菜、餓了么、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先后入局預制菜市場。生鮮電商想通過預制菜尋找新的突破口,多家平臺通過自營或合作的方式布局預制菜市場。盒馬2017年即推出預制菜品牌“盒馬工坊”,從手工現做餛飩這一品類打入預制菜市場;叮咚買菜繼C端的叮咚霸王餐、叮咚大滿貫等自營品牌之后,今年3月推出B端預制菜品牌“朝氣鮮食”;2021年永輝超市推出“輝媽到家”品牌進軍快手菜,每日優鮮上線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
目前,盒馬冷凍預制菜SKU有200個左右,應季售賣的約為100個左右;京東七鮮在2022年推出了“宮廷宴年夜飯”系列,為消費者帶來御膳櫻桃肉、塌思哈密牛肉、戰斧羊腿等宮廷菜,成為七鮮特色年夜飯。
預制菜方便省事且性價比高的特性讓市場需求不斷提高。此外,盈利困難的生鮮電商也一直在擴充自身業務的多元化,其豐富供應鏈管理經驗使得他們也具備發展預制菜市場的能力。
以叮咚買菜為例,2021年第四季度其營收54.84億元,同比增長72%;GMV達60.04億元,同比增長59.6%;凈利潤虧損10.9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45億元相比虧幅收窄。數據顯示,預制菜為其毛利表現最好的部門,去年第四季度預制菜GMV達9億元。
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預制菜是當前整個消費品領域的一個新熱點。這是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人們更追求生活品質,節約家庭時間,從而催生出的新的需求。不僅是生鮮電商應關注該領域,同時也是上游生產企業所需要關注的領域。
創新生產能力是關鍵
預制菜行業面臨的問題與餐飲業類似,企業呈現小而散的特征,且具有較強的區域性。消費者多元的飲食習慣同樣為品牌打造全國化熱銷品增加了難度。同時,預制菜也并非是一個高準入門檻的行業,容易出現同質化產品。以極具時令特色的預制菜為例,無論是夏天的龍蝦還是春天的青團,幾乎各家平臺都會上線類似的產品。
與預制菜市場的其他商家相比,生鮮電商發展預制菜同樣具有優勢。專家認為,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的主要業務就是線上售賣生鮮產品,著眼于農副原產品,具有穩定的供應鏈,在觸達C端、保證時效方面,有前置倉、社區店、社區團購等模式,并基本配備騎手,可不斷提高履約能力和質量,并且生鮮電商的消費者一般還是以高線城市的年輕人居多,這類人對預制菜的需求與接受度都比較高。莊帥表示,生鮮電商要做好需要提升菜品的制作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研發投入提高菜品的研發能力,在采購、存儲和配送環節保證食品安全和品質。
“生鮮電商關注這個領域,還是受上游企業轉型的影響,現在大多生鮮企業圍繞預制菜都在做積極的轉型,包括雙匯、龍大、得利斯等品牌,用原來比較簡單商品化的東西,轉型向預制菜領域發展。有了這種轉型,才有了生鮮電商對這一領域的關注。”鮑躍忠解釋說。
目前預制菜行業發展場景化、智能化特征凸顯,以科技為支撐的創新思維和數字化正推動預制菜等餐飲新品類全面發展升級。如何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人群的消費需求成為當下餐飲行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未來預制菜的市場競爭不僅是產品的競爭、流量的競爭,更是消費場景的競爭、供應鏈的競爭以及數字化管理的競爭。
鮑躍忠認為,做預制菜的關鍵是生產能力和產品的創新能力,生鮮電商可以從口味、做法、品種等多個角度出發,針對傳統口味人群和嘗鮮人群,在菜品上做出差異化的推送和研發,才能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漩渦。
(高娜 綜合整理)
上一篇:莫負人間風物鮮 撩動舌尖品春味(下)
下一篇:三部門鼓勵電商平臺下沉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