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15:10 瀏覽量:24730 來源:中國食品報
筆者發現,在對涉及保健食品的違法案例報道中,常常有一些說的根本就不是保健食品的事。由此,在一些消費者的心目中形成了“保健食品市場假貨盛行”的印象。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首先,國家對保健食品有著最為嚴格的審批和監管。數據顯示,保健食品的國檢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其次,市場方面顯示,保健食品假貨比率極低并且數量在不斷下降。再有,企業的訴求顯示,賣假貨是一個風險最大、檔次最低且被行業唾棄的違法行為。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謀求高質量發展才是保健食品行業的大勢。
當前阻滯保健食品健康消費的主要障礙不是假貨的困擾,而是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認知,在很多涉及保健食品的違法案例中,基本情節都是消費者不懂得保健食品、藥品、有毒有害食品、非食用物質的區別,才購買了假冒偽劣的保健食品。比起鑒別產品的真假,消費者更加關心的是保健食品有什么用。而這也是造成不少消費者把保健食品當藥吃的痛點,不少經營者過度關注營銷話術的熱點。
必須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知道需要并愿意購買保健食品,也知道認清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但是卻不懂得如何正確消費保健食品。這就需要監管者把宣傳科普的重點從如何拒絕假貨轉向如何理解產品的功能。對于消費者而言,明白了保健食品有什么用,明白了保健食品怎么“有用”,也就明白了沒有起到應有功能的或者有副作用的產品就是假貨,而企業也就無須來澄清自己。
健康中國的藍圖越來越清晰,人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保健食品市場越來越繁榮,對于保健食品的宣傳已經到了從“知其然”升級到“知其所以然”。“明明白白消費保健食品”這個口號,說的內容大多是保健食品存在的違法行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欺詐案件,通過這些,消費者仍不能明白保健食品有什么用及怎么用。
順應時代、順應需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宣傳保健食品的真實屬性,是監管部門的責任和行業的使命。
(曉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