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5:50 瀏覽量:15342 來源:中國食品報
當前,上海市的食品經營領域正有序復工復業,一批新茶飲品牌正陸續通過團購的方式,打開經營困局。
“當代年輕人從小養成的消費習慣中,飲料已經成為必需品之一。”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這一現象符合當前疫情下的日常生活。畢竟不能外出以后,樂趣大大降低,同時在較少能調劑口味的情況下,增加含糖量帶來多巴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尋找突破困局路徑
正因如此,新茶飲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甚至在疫情中被譽為“情緒性剛需物資”。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飲品店門店總數約為42.7萬家,2020年年底門店數量約為59.6萬家。其中,新茶飲類門店占比最高,達65.5%,門店數約37.8萬家。僅在2021年,茶百道和古茗新增門店數量超2000家。
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變經營模式,成為商家思考的方向。茶百道董事會秘書古計林表示,就在2021年,茶百道全國區域完成了15個倉庫的建設,預計會在2022年建成22個倉庫。此舉正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各區域門店的原物料物流配送,縮短配送距離以提高配送頻次。
古計林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從以前側重堂食,到如今,線上加線下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消費模式,部分區域線上的消費比例甚至會高于線下,而供應鏈的風控管理也是另一個重點。
調整經營策略
即使消費產品的選擇十分有限,但消費者的熱情卻空前的高漲。對此,品牌也在產品形式上進行了新的設計。根據團購的實際情況,喜茶更新設置了4種產品套餐組合,包含了喜茶多款熱門飲品。茶百道在售團購包含近12款產品,其中包含草莓奶凍、茉莉奶綠等多款產品,但出于鮮果類在運輸中難以保質的問題,尚未推出鮮果類茶飲。
不少新茶飲品牌表示,飲品并非是剛需性物資,在4月初,企業沒有采取行動,也是考慮到不能占用有限的物流資源。但對此,消費者卻有截然不同的意見。
“就在隔離前的一天,我們一口氣點了4杯奶茶,一人喝了2杯,就是想著有一段時間喝不到了。”家住浦西的趙小姐表示,“現在只覺得當時點少了。平時在公司,下午都會和同事們一起點奶茶喝,幾乎是日均1杯。”
多位90后、95后消費者已經將奶茶、果茶看作“續命”標配。他們對于新茶飲需求的呼聲不斷,甚至在疫情中新茶飲被譽為了“情緒性剛需物資”。
對此,崔麗麗認為,除采用團購、外賣和部分區域恢復線下營業以外,研發符合時令和新的宅家場景的新產品,應該也是新茶飲品牌企業探索的方向。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達2795.9億元,預計疫情后新式茶飲市場恢復迅速,同比上升51.9%。新式茶飲消費者以中青年為主,6成為女性用戶,每周消費新式茶飲的消費者占比達91.9%,每天都喝的占比21.8%。在穩定的消費習慣下,新式茶飲市場寬度將不斷拓展。
但是,疫情的影響仍不容忽視。“從中長期來看,線下消費會受到影響,區域擴張也會收縮。”樊慶峰指出,疫情發生已近兩年多的時間,餐飲消費模式受綜合因素影響快速轉向線上消費。同時,后疫情時代可能會出現補償性消費的情況,對于品牌來說,需做好后疫情時代的市場變化準備。
對此,崔麗麗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疫情對社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比如收入下降對于非必要消費的影響,以及消費行為習慣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新茶飲行業整體規模縮水。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還是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即產品品種、形態和業態,及隨著外界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的能力。
(易佳穎 許秋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