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 10:25 瀏覽量:21997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 近日,海洋管理委員會(MSC)發布了全球消費者調研報告,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海鮮產品消費市場涵蓋其中。調研結果顯示,75%的中國消費者認為帶有生態標識的海產品是更加有益于健康的選擇,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6%),位居全球第一。59%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MSC生態標識有所認知,其中89%的消費者信賴帶有MSC生態標識的海產品,還有87%的海鮮消費者愿意向他人推薦可持續的海產品,這個數字比兩年前上升了10個百分點。
據了解,這項針對全球海鮮消費的調研每兩年開展一次,此次調研面向全球23個國家超過2.5萬名消費者。參與此次調研的2245名中國受訪者來自包括麥德龍、家樂福等在內的近20個市場終端的消費者,這些零售和電商平臺也是長期向中國消費者傳遞海洋資源保護和可持續海產品概念的重要渠道。相較于在2020年開展的調研,越來越多的公眾相信“個人的消費選擇可以改變海洋健康”,70%中國受訪者認為他們的選擇可以改變海洋的未來,認為應該選購可持續來源的海產品的比例達到74%,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8%的中國海鮮消費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他們保護海洋資源的行動是購買可持續海產品,全球這一比例為24%,另有33%的中國消費者有意愿通過購買可持續海產品來保護海洋資源。從年齡分布來看,愿意采取行動保護海洋比例最高的是Z世代的消費人群,這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族群更加愿意積極了解、關注可持續海洋及可持續海產品的信息與話題。
MSC首席執行官魯伯特·豪斯表示:“雖然人們對海洋的未來深感擔憂,但是通過此次全球調研可以看到,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他們的選擇可以帶來切實的改變。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共同為保護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糧食供應和漁業生計而努力。消費者和市場是推動行業轉型的強大力量,消費需求的增加可以讓從事可持續捕撈作業的漁民受益。然而,我們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政策參與,對全球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此次調研還涉及了海洋保護的話題,結果顯示,公眾對于海洋問題的關注程度進一步上升。報告總結了全球公眾對海洋最關注的問題前三項分別是海洋污染(65%)、過度捕撈(44%)和氣候變化(37%)。此外,海洋的健康是地球擁有健康未來的重要組成(63%),保護海洋生物防止野生物種的滅絕(60%),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擁有健康的海洋(51%)等因素正在影響人們保護海洋的意愿,并采取行動。由此可見,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他們的選擇可以決定海洋的未來。正如今年聯合國世界海洋日所倡導的“攜手行動,重振海洋生機”主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護海洋的健康。
(李松)
上一篇:總產值逾4000億元 養殖面積2600萬畝 去年我國小龍蝦產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下一篇:規范“直播帶貨” 保障新業態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