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09:29 瀏覽量:10721 來源:食品網
6月8日-9日,我隨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專家組一行走進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古藺“潭”酒,見證 “潭”牌醬香型(純糧固態發酵)系列酒用傳統工藝進行生態釀造的過程。我們沿著赤水河一路向南,穿行在青山綠水間,伴隨朦朧霧色,在仙境里古藺縣太平鎮仙潭酒廠漸漸呈現在眼前。
走進仙潭酒廠,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股濃郁醇厚的醬酒的味道,引入眼簾的是鋪掛在兩側辦公樓面上高雅富貴紫色基調的燈籠,道路兩旁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仿佛走進紫色世界,迫不及待的想探究下2021年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的 “潭”牌醬香型(純糧固態發酵)系列酒的神秘。
當如絲的小雨從空中降落,細密的雨簾給連綿的群山披上一層蟬翼般的白紗。為了挖掘“潭”牌醬香型酒用生態釀造、傳統古法制曲工藝、酒文化和紅色基因傳承,我們在潭酒質管部王雄部長、李艷等相關人員的陪同下踏上了探訪“潭”牌醬酒之路。
獨特生態環境和優質水源:一方水土,一處仙潭
仙潭醬酒為什么藏在這深閨?怎么能釀造出這般甘醇香的美酒?年輕帥氣的王部長向專家一行娓娓道來: 潭酒,生在赤水河畔大山深處,與天然水質優勢和獨特生態環境有著非常密切關系,一方水土,一處仙潭。
四川仙潭酒業是集醬香型和濃香型白酒研發生產為一體的大型集團企業,其下屬仙潭酒廠始建于1964年,位于川、貴邊界赤水河畔古藺縣太平鎮。太平古鎮位于古藺河與赤水河交匯處,距縣城古藺35公里。古藺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邊緣向貴州高原過度地帶,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溫和貴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點。太平古鎮屬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河谷內高溫、低濕,區域內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冬季不太寒冷。氣溫差異大,無霜期長,濕度適中,日照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古鎮依山傍水,高低錯落,街道呈階梯分布,素有“小山城”之稱。太平鎮有著醞釀好醬酒的龐大微生物群、濕熱穩定氣候條件,從而保障其常年10萬余噸庫存量,乃赤水河醬酒核心產區老牌傳統醬香酒廠。 獨有的自然環境孕育出“潭”牌醬香型白酒的獨特品質。
古藺山鄉,有一條風光如畫、山清水秀的石亮河,離石亮河不遠有個仙女潭。白雪皚皚時,潭內熱氣縹緲,暖如春水;烈日炎炎時,潭內水寒徹骨,清冽回甜;而且潭水大雨不渾,天干不涸,兩處均是天然地下水源。水源PH值適中,硬度小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生物活性超強,能充分滋養釀酒微生物。世間獨有的仙女潭優質泉水,使得“潭”牌醬香型白酒具有無可比擬的綜合優勢,是釀造醬酒的最佳生態水源,為玉液佳釀提供了天然保證。這里獨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出“潭”牌醬香型白酒獨有的品質。
在酒廠待了一輩子的釀酒師傅曾這樣說過:“從太平鎮的深山中產出,再到灌裝完成送到消費者手里,年份潭酒就像一個養在深山的人參,吸納夠了天地精氣才被拔出泥土,送到人間來滋養生靈。
生態釀造 傳統古法工藝 真匠心真年份
沿著小路一路前行,路過一間間車間,來到了仙潭酒廠的千壇庫,一壇壇酒壇按照工序陳列整齊有序,王部長介紹道:仙潭醬酒的生產過程中極具特色的便是采用傳統古法釀造,高溫制曲,按照“12987”工藝: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二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攤曬、七次取酒;同時,用以赤水河原生泥燒制的老陶壇儲酒,用赤水河畔特有的青石制成酒窖發酵,本地老陶壇儲酒,釀造全程具有釀酒師傅手工操作完成,醬香潭酒采用原漿勾兌原漿的勾調工藝,勾調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增色物質。最后經過嚴格的質檢方可獲得細密綿長、悠遠濃厚的仙潭醬酒。產品的生態釀造、傳統工藝、勾兌、包裝運輸等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企業堅持綠色、低碳、節能、循環發展,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生態產品。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這種特質在醬酒中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經過一年生產周期生產出來的醬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裝瓶售賣,而是要在專業的存儲環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過時間的沉淀,揮發不利因子,產生有利因素,再進行勾調。
醬香型白酒的陳釀必須要在陶壇中才能實現,因為陶壇的透氣性好,空氣中的氧氣能進入壇內,與酒產生微氧循環,加速酒的酯化、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有效排除醛類、硫化物等物質,辛辣味減少,增加酒的芳香,陳釀過程中甲醇等有害物質被有效揮發,酒體變得醇和,空氣與酒通過陶壇融合,產生陳年老香。
為遏制“年份混勾”酒在市場上混淆視聽,潭酒制定了“透明價格一張表”策略,直接公開不同年份酒的價格,并結合不同年份酒在產品里的勾調比例計算實際產品的最終售賣價格,真正做到了“貨真價實不虛標”。在包裝及產品說明中,都標注了酒體的真實年份及調制配比。這樣的坦蕩作風,其意義不僅僅只是讓消費者消費明明白白,同時也是在行業里豎起誠信標桿。
酒文化與紅色基因成為產業振興動力
仙潭醬酒的誕生,是從一粒粒紅彤彤的高粱與沉甸甸的麥穗開始的。它們伴隨著這塊土地從蠻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條永遠流淌的生命長河。
潭酒,歷史悠久。據古藺縣志記載:古藺古屬夜郎國,夜郎人勤勞、勇敢,用本地盛產的糯高梁和小麥釀造出的“潭酒”、“仙潭酒”,因其工藝精湛、風味獨特,酒質特佳。其釀造工藝歷史沉淀,遺落在赤水河畔太平鎮,為仙潭人所傳承。潭酒從民間小作坊逐步成為縣級酒廠、受省部級領導高度關注的國營企業,并得到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親題“仙潭釀美酒,香飄千萬家”。
時至今日,四川這片美麗的多彩之地,以深邃的內涵與博大的胸懷接納了高粱與小麥的繁育,而高粱與小麥,更以美酒這種巧妙的方式回饋了這片美麗的深山。
據了解,在太平古鎮就發生了毛澤東指揮紅軍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軍事神話。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中國工農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和黔川地方軍的追堵,在川黔滇三省邊境進行了舉世聞名的“四渡赤水”戰役。“四渡赤水”戰役歷時72天,其中在古藺縣轉戰就達54天,太平古鎮就是紅軍長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轉戰的地方。在此期間,紅軍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深情”,并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
1986年離休的車盛寅,當年9歲親歷了紅軍經過太平鎮的過程,并為書寫宣傳標語的紅軍提墨桶。作為紅軍長征的見證者,車老經常在自己的家門口義務為大家講紅軍故事。太平鎮中心小學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傳承與弘揚四渡赤水紅色文化精髓,發揚“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長征精神。
在赤水河畔太平渡口,太平渡渡口紀念碑巍然矗立,老鷹石、毛澤東及軍團首長渡口遺址,古鎮的長征街和紅軍街,紅軍驛站、炊事房舊址、分果實會場(紅軍食堂)、毛澤東住地舊址(榮盛通鹽號)、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以及館內珍藏著的大量文物和圖片,供游客在此駐足瞻仰。太平這座紅色古鎮,以其獨具特色的魅力,成為赤水河流域紅色旅游線上最亮麗的風景。
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 品牌價值提升
潭酒在品牌建設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先后獲得了 “瀘州酒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一系列殊榮。
值得注意的是,“潭”牌醬香型(純糧固態發酵)系列酒于2021年獲得了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取得國家保護,是國家品牌,獲得生態標簽的產品可以塑造企業及其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整體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贏得更多消費者,它是綠色、健康、環保的最有力證明。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產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綠色、低碳、節能、循環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與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在包裝及產品說明中,貼上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標志, 在市場銷售推廣提升競爭力,提升產品檔次贏得市場提高銷售額。優化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形象,獲得產品溢價,提高經濟效益,達到生態化、高質量的目的,生態產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據廠長黃治國介紹:2021年,潭酒全年銷售總額超17億,同比2020年增長超740%,這讓潭酒一躍成為2021年瀘州產區增速最快的醬酒企業,讓更多人認識到潭酒,喝潭酒,還要愛上潭酒。潭酒是古藺欲打造的除郎酒以外的“中國醬酒之鄉第二張王牌”。
瀘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一體兩翼,一群三區”發展戰略,古藺縣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就業強縣、濃郁富民”的發展方向,酒業列入重要產業規劃。十四五期間,潭酒將擴建1.5萬噸,2021年擴建2000噸已投入使用,今年要完成7000噸,同時另外6000噸正在平場,新廠房正在如火如荼加快建設中,十四五末凈產量將增加1.5萬噸。
企業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節能、循環發展理念 ,實現三大目標:第一,增加在職員工,人員到今年端午節將達到2065人,較去年增加300人,增長15%,今年底亞洲最大單體醬香制曲車間全面竣工使用后,人員將凈增1000人,新增就業崗位,解決當地老百姓就業問題。第二,打造酒曲文化醬香第二張王牌,6月18日,由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瀘州市酒類行業協會指導的瀘酒神州行活動將正式啟動,潭酒作為活動首場舉辦地。結合當地紅色文化,成為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的動力,打造潭酒太極小鎮,把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結合,帶動當地發展種植、養殖業實現生態循環產業鏈,帶領老百姓共同致富,做好環保達標承擔太平鎮的污水處理任務,積極公益文化常參與公益事業并為之奉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為子孫后代造福,推進太平鎮的鄉村振興穩步發展。第三,建設潭酒大數據平臺,構建消費者千萬級流量池,精準服務于客戶需求,服務于企業發展。
經過此次“走進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古藺潭酒” ,見證了“潭”牌醬香型(純糧固態發酵)系列酒用傳統工藝進行生態釀造的過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醬心情懷、匠心態度”的醬酒文化和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傳承和發揮傳統釀造工藝,為消費者生產出更多生態、健康、安全的生態原產地產品 。
文/中國食品網特約撰稿人伍敏
上一篇:酒業匠帥陳澤軍:悠悠歲月40載,耕耘出三家酒企四瓶名酒
下一篇:關注:《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7月1日實施,有望進一步擠掉“價格水分”,整治“價格失真”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