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1 10:36 瀏覽量:23925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記者周巖)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331號建議的答復,從“關于加強農產品種植監測”“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優化監測”三方面,回應了運用監測評價手段為農業現代化保駕護航的相關建議。
加強農產品種植監測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現代信息技術,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種植情況開展監測。一是定期開展生產監測。聚焦重要農時,定期監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甘蔗等農作物土壤墑情、種植面積、長勢產量等,每年形成報告30多期。二是及時開展災害預警。適時對洪澇、旱災、低溫冷害、病蟲害等災害進行預警監測,對災害發生面積、發生程度、作物受損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形成東北臺風導致作物倒伏、河南強降雨導致作物受災、南方洪澇等災害遙感監測分析報告,及時提出政策建議。三是組織開展“兩區”種植監測。每年以抽樣方式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目標作物種植情況監測,深入分析“兩區”目標作物種植變化情況,為“兩區”建設和管護提供數據支撐。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種植情況監測。一是提升遙感監測質量。緊盯重要農時、重點品種,加密監測頻次,進一步提高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監測精度,增強病蟲害、自然災害等監測預警能力,及時提出穩定農業生產政策建議。二是加強監測數據應用。強化遙感等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整合匯聚,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分析平臺,搭建業務場景,強化分析應用,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支撐。銜接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待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工作完成后,更新“兩區”電子地圖和數據庫。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是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推廣“陽光農安”試點,利用高清視頻監控、AI識別、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產品生產記錄自動識別、便捷化采集,實現生產過程管控可視化。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省14家企業開展了“陽光農安”試點。二是加強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并與31個省級農產品追溯平臺完成對接,入駐企業40多萬家。各地農產品追溯平臺同步推進,累計入駐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90余萬家,占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的1/5以上。三是強化全鏈條數據支撐。按照統計法要求,已基本建立覆蓋農產品全產業鏈各環節的統計調查體系,包括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多樣的農產品種類,以及生產、加工、市場價格、成本收益等指標,為挖掘農產品價值提供了海量基礎數據支撐。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有關工作。一是擴大試點范圍。扎實推進“陽光農安”試點,在糧食主產區和農產品優勢區擴大試點范圍,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信息平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水平。二是對接監測平臺。會同市場監管部門推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對接,加快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三是強化數據支撐。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全產業鏈統計調查體系,推動建立從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數據體系,為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供數據支撐。
加強耕地保護優化監測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監測監管,推動農田農用。一是強化耕地利用監測。2021年3月,自然資源部印發《耕地衛片監督方案(試行)》,建立耕地衛片監督工作機制,運用衛星遙感影像和信息化手段,定期對耕地保護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二是強化耕地質量監測。2017年,農業農村部成立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著力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累計建立國家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1347個,省、市、縣監測點1.8萬個,定期組織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2022年,啟動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對全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土壤進行“全面體檢”,摸清土壤質量家底。三是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監管。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建成全國農田建設‘一張圖’和監管系統”要求,加快推進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建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使用等各階段相關信息進行全流程管理,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開展上圖入庫,準確掌握各地農田建設進展,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精準監管。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優化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護好耕地數量、有效提升耕地質量。一是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制度,綜合運用行政、技術、經濟、法律手段,嚴格管控一般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種植用途,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加強耕地質量監測。組織實施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定期開展全國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推動耕地質量數據信息上圖入庫,提升全國耕地質量信息化工作水平。三是嚴格管理。建設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健全完善監督評價方式,促進高標準農田持續發揮效益。
上一篇:米果、乳品及糖果業績凸顯 中國旺旺2021財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下一篇:四川省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德眉資)培訓在德陽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