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10:11 瀏覽量:1275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8月17日,中國冷凍食品千商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冷凍食品經銷商、廠家代表、資深營銷專家、業內實戰精英等齊聚一堂,共享這場中國冷凍食品圈的思想盛宴。
會議對近幾年熱議的新零售,以及新市場環境下,未來冷凍食品產業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廠家、經銷商、平臺商、零售商的角色會有什么樣的轉換,大家如何應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現場干貨滿滿,觀點碰撞激烈,驚喜不斷。
劉圣蓉 李雋/文
— 部分1 —
中國冷凍食品產業發展分析
四方面制勝速凍食品市場
尼爾森快速消費品研究中心零售研究總監 牛瑛
牛瑛介紹,在穩中求進、進中育新的經濟發展狀態下,消費者信心指數達歷史新高,各種指標提升。尼爾森所做的監測也顯示,線上線下雙引擎拉動快消品增長,快消品指數爬升,消費升級持續發酵,其中速凍市場規模擴大,增長加快。
她從城市下沉、渠道發展、人群細分和生活方式細分四個方面,對快消品發展趨勢與速凍食品市場做了深入分析。
其一,從城市級別上,城鎮化推動下線消費潛力強勁釋放。她建議,凍品從業者要注意把握下線重要性的提升。
其二,從渠道上,大型渠道下沉,便利化渠道發展,電商蓬勃,新零售“初試啼聲”,渠道呈現多點驅動的發展態勢。她建議,凍品從業者利用增長的中小門店加強滲透;對大賣場加強營銷,提升品牌力;區域企業拓展全國市場,可從電商試水。
其三,從人群上,區分人群需求,比如,80后追求健康、90后追求便利、00后等新生代愛個性化飲食。她建議,抓住出生率小高峰、兒童類產品利好的趨勢,挖掘高溢價的兒童產品潛力。
其四,從生活方式上,細分生活場景,比如快生活追求便利,慢生活追求高端享受。她認為,小規格產品滿足便利;單人客群數量龐大;健康營養、口味豐富的產品,都有值得挖掘的空間。
— 部分2 —
新零售對冷凍食品產業的沖擊
凍品行業正處拐點,凍品B2B呈六大趨勢
福建凍品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林志勇
相較于牛瑛對速凍食品市場發展趨勢的樂觀,林志勇開口就潑了一些“冷水”。他認為,實體經濟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社會資本流動性不足,人口紅利消失及人力成本上升,消費持續低迷,消費兩頭分化。在上述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冷凍食品行業正處于拐點。
“因為消費分級明顯,消費升級對高端品牌需求有所提升,大品牌的高端子品牌機會較大;大部分大眾市場,由于消費降級,給低端品牌帶來機會,但中間價位品牌有可能直接下沉縣級。”林志勇說。
至于凍品經銷商升級難點,他認為,主要是觀望情緒嚴重,危機意識不足,人才結構失衡,無法支撐轉型升級。并且產品結構調整能力不足,投入也不足。
會上,林志勇還提出2018年凍品B2B發展六大趨勢。一、無論是廠家、B2B平臺還是經銷商,行業頭部效應將更加明顯;二、廠家授信不再、賬期減少,供應鏈金融將得到迅猛發展;三、受經濟環境、廠家及一批商渠道下沉、B2B競爭等影響,中小批發商正在消失;四、廠家向B2B平臺的重心將進一步傾斜;五、基礎冷鏈設施及“最后一公里”履約能力越發重要;六、C2B2F數據驅動趨勢明顯,將出現一些戰略協同。
新營銷,讓凍品營銷有了“抓手”
鄭州大學副教授、《市場與銷售》高級研究員 劉春雄
從專業營銷的角度,劉春雄認為,傳統凍品營銷的困惑表現為四點:以B端為主,做品牌難;渠道層次多,深度分銷難;規模有限;既難差異化,又難標準化。歸結起來就是,凍品營銷缺“抓手”,即能夠“使得上勁”的營銷手段。
他從新產品、新傳播、新組織、新營銷方面,對如何讓凍品營銷有“抓手”做了深度探討。
其一,每一個產品都是IP。劉春雄分析,現在做產品,已經不再是用戶導向,而是場景導向,要研究消費者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場景下消費。
其二,新傳播的核心特點是社交分享,并且要集體圍觀,瞬間引爆。“細水長流是不見水的。”其三,傳統組織為市場部(品牌)和銷售部(渠道),新組織則是IP部(內容生產)和推廣部(線上線下)。“既要讓產品無處不在,也要讓傳統無處不在。”
其四,新營銷的標配就是IP+社群。“社群是社交結構在線上的遷移、放大。”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意義主要在于社交分享,人們在社交平臺上議論你。”劉春雄說,“過去想隱居,離開人就行;現在想隱居,離開群就行。”
經銷商要向渠道、產品、團隊要效益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行銷總監 李歡
會上,李歡分享了兩個好消息:
其一,快消品整體銷售額增速從2016年的3.6%提升到2017年4.3%,速凍食品增長率則達到了9.8%,遠高于其他行業;
其二,對比美國、日本等國家市場,中國速凍食品可操作空間十分可觀,潛力十足。
至于經銷商如何做好自己的生意,李歡認為,要從渠道、產品和團隊三方面要效益。
他建議,大家務必把握住現代、傳統和機會渠道,做好品牌品類結構,爭取和一線品牌合作,并在經營過程中進行精細化管理,做好用戶體驗、互動和廠商關系。內功練好,好品牌、好產品和好業績自然就來。
面對行業熱點,品牌商要“不忘初心”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渠道總監 肖志雄
面對新零售、消費升級、互聯網+、區塊鏈、供給側改革等熱點,肖志雄表示品牌商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如果一條船自己都不知道駛向何方,那么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不會是順風。”肖志雄說,品牌商一定要想清楚目標客戶是誰,能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差異化價值。基于以上,做好自己最擅長的。
而如何打造出“得始終”的產品,肖志雄認為,生產商要根據個人情況,量力而行,先賺錢再做夢。產品定位務必聚焦,終極王牌產品是有自己的定價權,并且能夠突破產品功能本身的屬性。
面對“互聯網+”,凍品人不必妄自菲薄,行業受到影響是因為傳統渠道運作方式的價值損耗太大,或者說成本太大。
至于如何做好當下的生意,肖志雄坦言,天下奇謀妙計,無過于腳踏實地,再大的生意也要從小事做起。
最需關注的兩個核心——周轉率和鋪貨率
海霸王(汕頭)食品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 謝文峰
談及互聯網,謝文峰指出,其最大的好處就是,使更多差異化產品獲得更大的市場。關于行業發展趨勢,主要有兩個表現:
其一,凍品銷售信心受外賣影響較大,因為目前凍品屬性仍偏向于充饑食品,追求性價比,相較其他食品品類,外賣對凍品銷售沖擊顯著;
其二,貨真價實、口味獨特的產品前景無限,這部分產品無可替換,無論是溢價、市場力和品牌力都將持續走高,長期看好。
經銷商需要關注最核心的兩個點,即周轉率和鋪貨率;生產商則要關注品牌、渠道、規模這三個成長要素。此外,對于社群、線上等新興渠道,生產商、經銷商不妨大膽嘗試、精準跟進,積極擁抱改變,定會收獲豐碩成果。
老字號創新,要打開思維、執行到位
上海南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鋒
南翔食品當家人吳鋒,就老字號如何創新求變做了深度分享。他認為,很多老字號經營狀況不佳,銷售額萎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思維方式受限,認知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定位出現問題。
老字號想做出突破和創新,不需要很大的顛覆,只需要各方面做出一點點創新即可。在新生代消費群體愈來愈重要的當下,食品企業打造明星產品,首先要好看,再就是好玩。
每一個企業家都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要想著田里的。只要思維打開,執行到位,老字號企業都會有新的騰飛機遇。
只有把自己做大做強,才能留得住人才
廣東銀創食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國銀
在競爭激烈的廣州地區,利用四年時間、四位骨干,劉國銀把銷售額做到了億元以上。她表示,其中的秘訣就在于團隊和管理。
搭建好框架后,劉國銀在公司成立之初,建立起專業、極致的口碑和快經營理念,用心培養每一位員工,創造出屬于銀創的故事理念,并為大家做好服務,加強團隊歸屬感和榮譽感。
由此,這個年輕團隊不僅成功邁入億元俱樂部,人員流失率也極低,迅速成為行業“黑馬”。(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2018年7月中國進口啤酒9.2萬千升,增長31%
下一篇:韓長賦: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打好鄉村振興的“當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