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15:04 瀏覽量:28291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記者韓松妍)同比增長9.4%——7月13日公布的外貿進出口“半年報”,傳遞出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的積極信號。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當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外貿規模穩中有增,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做出了貢獻。
李魁文分析,一方面,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外部環境風險挑戰增多,但總體來看,全球經濟仍呈現復蘇態勢,國際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同時,國內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向好,為進口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外貿保穩提質等各項工作加快推進,我國外貿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今年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同比增加5.5%,各類外貿主體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3.6%,比整體增速高出了4.2個百分點,拉動我國外貿增長6.5個百分點。
此外,今年以來,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地出現了局部疫情,相關地區外貿進出口一度下滑,但值得可喜的是迅速克服了疫情影響,上述地區月度外貿進出口增速快速由負轉正、恢復向好,在展現地方外貿發展強大韌性的同時,也有力保住了全國外貿穩定增長的基本盤。5月份,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4.8%、2.8%和12.2%,6月份增速進一步回升到14.9%、6.4%、12.8%。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國主要農產品出口均保持了穩定增長。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了21.7%。其中,水產品出口725.2億元,增長了14.9%;蔬菜及食用菌出口377.9億元,增長了5.5%;罐頭出口137.5億元,增長了55%。進口方面,上半年我國農產品進口7360.7億元,同比增長了5%。其中,糧食進口2724.8億元,增長了16.6%,占同期我國農產品進口總值的37%;肉類897.9億元,下降16.4%;水產品540.8億元,增長了34.1%。
李魁文表示,海關總署專門出臺了促進外貿保穩提質10條措施和進一步助企紓困降成本若干措施,各地海關也結合關區實際和企業訴求,提出了854條細化支持舉措,全力支持外貿穩增長。
一是切實保障物流暢通。在全國范圍推進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試點;在上海、重慶海關開展試點的基礎上,新增在南京、杭州、寧波等海關推廣“離港確認”模式。開展疫苗通關全流程監控,提前驗核企業申報資料,實現新冠疫苗“零開拆”“零等待”。在全國海關設立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綠色通道”。
二是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企業通關保障工作。推進糧食進口便利化和來源多元化,完成緬甸玉米、馬拉維大豆、巴西玉米和花生等輸華檢疫要求議定書簽署。推進RCEP成員國優質農產品對華出口。
三是多措并舉穩市場主體。上半年,完成7.37萬家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在華注冊工作;壓縮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辦理時限,備案企業2.35萬家;加快審核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申請,新增備案1.07萬件,同比增加58%;對企業內銷加工貿易貨物暫免征收內銷緩稅利息,惠及企業1.46萬家。
四是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在全國8個省市10個城市,開展為期5個月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聯合國家相關部門推出10條便利化舉措。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效。落實“放管服”改革,指導9萬余家企業以“多證合一”方式辦理報關單位備案。推進全業務領域一體化改革,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有利因素也很多。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國內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向好以及企業快速復工達產,下半年進出口還會保持穩定增長,促進外貿保穩提質仍然具有堅實的基礎。”李魁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