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10:12 瀏覽量:10796 來源:中國食品網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懶宅經濟”開始盛行,預制菜產業方興未艾。新冠疫情的爆發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預制菜的C端需求在高速增長,加快了產業發展速度。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
近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了《預制菜質量管理規范》《預制菜產品分類及評價》兩項團體標準?!额A制菜品質分級及評價》適用于預制菜的品質分級評價,彌補了預制菜品質分級和評價標準的空白。
預制菜到底是什么?其產業發展現狀如何,發展路上面臨怎樣的問題,怎么解決?2022年7月13日-15日,第十九屆中國肉類科技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全國相關高校的肉類行業專家們,將自己在肉類產業的研究成果作交流分享。本次大會上,“預制菜”相關研究話題成了會議報告中的高頻主題,并引來諸多學者的思考。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則刪。
何為預制菜?
目前行業對預制菜的定義不是很統一,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概念認知亦是比較模糊。現在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初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而有部分專業人士則認為,它是用現代標準化通過中央廚房集中生產,采用急速冷凍技術或其他保鮮技術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預制菜簡化了制作過程,只需要通過加熱或蒸炒等烹飪方式,就能成為直接搬上餐桌的便捷菜品。
關于預制菜的產品分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春暉在第十九屆中國肉類科技大會報告中談道:“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劃分預制菜。按照消費方式分類,預制菜可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按照貯運形式分類,預制菜可分為冷藏食品、凍藏食品、熱鏈食品、常溫食品;按照菜肴屬性分類,預制菜可分為肉類菜肴、水產菜肴、素菜菜肴、預制凈菜;按照地域來源分類,預制菜可按菜系、地域、民族的不同來劃分。”
預制菜步入美食賽道
預制菜起源于美國20世紀40年代,由于美國工業化提升、人口密度增加和速凍技術提升,速凍類預制食品不斷增長。20世紀50年代,餐飲需求量因人口持續增長,肯德基、麥當勞等美式快餐巨頭在這一時間紛紛成立,快速推進了食材標準化加工,為預制菜發展提供契機。與此同時,日本預制菜發展進入萌芽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物流冷鏈完善的背景下,冷凍食品因現代商業的發展銷售額激增。
20世紀70年代,預制菜進入成熟期,美國預制菜行業增速趨緩,而此時的日本預制菜在B、C端滲透速度加快。2010年以后,日本預制菜產業經歷了近20年發展停滯期后,銷售量恢復了增長。目前,美國、日本均培育出了極具影響力的預制菜企業,如Sysco、康尼格拉、泰森、日冷、神戶物產等,并且美、日預制菜在餐飲市場的滲透率已高達60%。
中國的預制菜起于20世紀80、90年代,由于美國連鎖快餐店巨頭入駐中國市場,國內開始出現凈菜配送加工廠。2000年左右,中國出現第一批深加工預制菜企業,但預制菜總體產業發展仍舊緩慢。2011年,外賣行業的興起打開了中國預制菜的B端需求,預制菜發展開始提速。
專家解讀預制菜
合肥工業化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徐寶才教授在《預制菜產業現狀與發展分析》報告中談到預制肉制品行業的現狀,他表示:“預制肉制品加工貯藏品質劣變大,危害物放空難,生產效率低、質量不穩定,嚴重制約了行業健康發展”,深入介紹了團隊10余年來在預制肉制品加工貯藏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發面取得的進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春暉在《重視肉類菜肴工業轉換技術創新與應用》報告中指出,預制菜在工業化加工過程中多變量問題,“中式肉類菜肴加工原料豐富多樣、加工方法千差萬別、工藝模糊品質形成不清、‘大鍋換小鍋‘規?;庸し绞健焸魍降募妓噦鞒?,很難打破生產與消費的地域、時空約束。實現品質傳承與守正創新,是中式肉類菜肴產業化的必由之路。”
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劉平教授在《肉類預制菜肴加工中風味形成機制》報告中分析肉類預制菜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科學技術研究嚴重缺位,企業在原料處理、工業化生產、風味調控及品質保持方面存在技術研發欠缺問題,并表示肉類預制菜肴新型殺菌及復熱還原技術等對風味的影響有待更深入的探究。
成都大學、四川省農業創新團隊劉達玉、張崟等專家通過研究認為,預制菜在加工環節,應推進營養導向型預制菜加工消費,中央廚房尤其注重節能減排和低碳設計,并與預制菜創新技術緊密銜接,如水煮牛肉這道菜品,門店現場只有原輔調料混合工序,沒有油脂“煎炸炒”的傳統工序,看不到200℃滾油,聞不到油煙,再如腌臘肉品低硝免熏加工新技術、牛羊肉電烤調味新技術,從加工技術上規避了傳統煙熏火烤;強調預制菜實現減油、減鹽、減糖,解決生產消費不協調、品質營養不平衡、標準需求不銜接等瓶頸難題。
堅持綠色低碳與營養保健?,F在的糧食安全是大食物觀,它包括三個層次的理解,食品數量能足夠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食品中有害物質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攝入食品所含營養物質能確保健康的需要。食品安全也是大概念,包括食品衛生、食品質量、食品營養等相關方面的內容,也包括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環節。
劉達玉認為,目前,食品行業智能裝備也在逐漸完善和成熟,如智慧和智能冷鏈物流裝備技術,超快速預冷技術、冰溫保鮮裝備技術、螺旋式智能速凍裝備技術、液氮智能速凍裝備技術,AI炒菜機器人裝備技術等等,已經逐步投入產業化試驗與應用;尤其在智能火鍋裝備行業效果表現較為明顯,如天味公司在智能炒鍋引進和配套設備生產線改造、火鍋調料灌裝自動化技術及裝備改造、火鍋調料全自動冷卻成型技術及裝備改造,均已經實現產業化;漫味龍廚公司的火鍋底料炒制與智能裝備技術,采用“反應釜+機器人+快倉運”智慧制造模式,并且,淘汰了傳統天然氣直接加熱方法,實現了綠色健康炒制,提升了火鍋底料的安全性。建議對于頭部企業發展中的裝備技術難題,采用政產學研模式,組織工藝專家與裝備專家聯合技術攻關。
全國爭搶“預制菜蛋糕”
今年1月份以來,全國先后有多個城市公開表示要建設“預制菜之都”,集中在粵魯兩省,分別是廣東的湛江和肇慶高要、山東濰坊市下轄的壽光和諸城。
重慶:梁平區出臺了《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產業規劃》和《支持加快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文件,擬打造“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6月 27日,中國西部預制菜產業園重點項目暨招商項目簽約儀式在梁平區舉行,冷鏈物流及國際食材分撥平臺、食品輻照平臺項目正式開工,中央廚房及三產融合項目等 24個項目簽約,累計投資達 45億元。
廣東:今年3月,廣東發布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部署加快建設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力爭五年內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廣東省的相關措施出臺后,佛山、江門、潮州、肇慶、湛江等市均成立預制菜產業聯盟。
山東:4月7日,山東濰坊市印發《濰坊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為濰坊發展預制菜產業明確目標與方向。明確了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的目標,力爭到2024年,質量效益好、規??偭看蟆a品結構優、符合消費升級趨勢的預制菜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全市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達3000家左右,預制菜全產業鏈規模突破3000億元。
福建:4月17日,福建省商務廳出臺《福建省外貿外資(穩價保供)協調機制辦公室關于印發福建省促進商務領域消費提質擴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到未來要支持開展預制菜產業供需對接會、專業展會等活動,促進預制菜產業發展。
四川:6月 22日下午,四川省預制菜產業聯盟第一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選舉大會在成都舉行,多家預制菜及上下游企業首期加盟。6月30日,四川省預制菜產業發展推進會在成都召開。會議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預制菜產業規模力爭突破1000億元。目前,全省預制菜生產企業近700家,2021年實現產值約700億元。下一步,四川將通過進一步壯大產業集群、培育優質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拓展市場空間、保障食品安全等舉措,扎實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我省食品飲料產業在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基礎上再上新臺階。
河南:6月23日,河南省預制菜技術創新研究院暨現代預制菜行業學院揭牌。6月25日,在2022中國(原陽)預制菜產業大會主論壇上,河南預制菜產業聯盟正式成立。6月30日,河南預制菜創新孵化園招商說明會在原陽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召開。
河北:保定市阜平縣出臺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10條措施。
預制菜,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隨著疫情常態化存在,我國的預制菜產業發展進入快速賽道。作為食品行業新貴,預制菜面臨的挑戰嚴峻,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一、統一標準,加強安全質量監管。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做好舌尖上的安全監管具象到預制菜產業發展上則表現為要盡快、科學地制定產業標準。目前預制菜生產企業魚龍混雜,食品質量不一,產業鏈相關技術規范以及安全監測規程欠缺,急需政府監管部門主導,協同其他權威科研機構和協會制定出臺統一的標準規范。
二、加大冷鏈物流建設,加快實現全國冷鏈一體化。要保障并延長預制菜的保鮮時間,冷鏈物流尤為重要。我國冷鏈物流規模5000億元,冷鏈運輸率相對發達國家而言一直偏低,冷鏈物流行業的問題成了預制菜發展的掣肘。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扶持政策文件大力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建設,但依舊存在著中小企業較多,大型企業缺乏的困境,可見冷鏈物流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重視技術研發投入,降低工業化生產難度。日料由于菜系單一,加工相對簡單,烹飪方式以烤、炸為主,非常容易形成標準化、集約化的生產加工模式。反觀中國地大物博,食材多樣,不僅有粵菜、川菜、魯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和徽菜八大菜系,食物制成還有炒、爆、熘、炸、燉、蒸、煮、熗、拌、腌、鹵等五花八門的烹飪方式。中國預制菜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難度大,且消費者眾口難調,要使工業化廚房產出的菜品不失“人間煙火”,預制菜工業化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
四、做好市場調研,做好產品研發。相比隨叫隨到的外賣,預制菜如何被消費者作為飯桌首選,也是目前預制菜企業面向C端市場應重點考量。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追求不斷提高,表現對吃的態度已從“吃飽”轉向“吃好”,對預制菜的營養均衡搭配、可供選擇菜式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預制菜價格是否合理實惠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企業應打通與消費者對話渠道,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出發生產預制菜,利用多方宣傳打消消費者顧慮。
上善傳播消費觀察認為,中國的預制菜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起步較國外晚,相關設施設備以及制度政策還不夠完善,機遇與挑戰并存。“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面對預制菜產業的痛點難點,這也會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機,勇做破題爭先者,發展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篇:希望之路,四十不惑從新出發
下一篇: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老酒分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