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15:15 瀏覽量:10620 來源:中國食品網
綠意盎然,云霧繚繞,茂林深篁,沁人心脾。馬邊擁有149萬畝竹林,是四川竹產業40個主產縣之一,其中筍用竹達89萬畝。近年來,馬邊注重竹產業發展,依托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工程項目,推廣“三品一標”,大力培育本土優質三月竹筍、八月竹筍等,著力打造竹產業園區、基地,目前已建成2個省級竹產業基地。全縣春秋兩季的竹筍產量約7000噸,產值約1.78億元,竹產業已成為馬邊林業推動鄉村振興和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馬邊竹筍多為天然野生筍,且為林下竹,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這些生態筍的品質極佳。依托優質的竹筍資源,政策的大力幫扶,一批優勢竹筍企業發展壯大,而馬邊華興貿易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情系家鄉,農民蝶變企業家
說到馬邊華興貿易公司,其創辦人彭正興實為傳奇人物。
彭正興,出生于1966年,是光明社區土生土長的人。在1992年以前,他和其他人一樣,下地勞作,外出務工,飽嘗了生活的艱辛。
1992年,在成都務工的他看見商店里一小包泡椒竹筍就要賣好幾元,情系家鄉的他突然想到,馬邊竹筍產量那么大,品種齊全,品質上乘,但是由于沒有深加工企業,只能賣原材料,甚至無人收購,大大減少了群眾的收入。
竹筍產業點燃了彭正興的創業激情,他認識到如果家鄉也有竹筍加工企業,勢必會大大提高馬邊竹筍資源利用率,提高群眾的收入。
從1992年開始,彭正興在光明社區五組嘗試進行竹筍加工。“原來就是一個小作坊,當時缺資金、缺技術,都是一邊做,一邊想辦法,同時四處學習取經,自己買相關的書籍鉆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樣過了近十年。”談起當初的艱難,彭正興記憶猶新。
2003年,彭正興在原來小作坊的基礎上注冊成立四川馬邊華興貿易公司,主營竹筍及農副土特產加工、銷售。2007年注冊了馬邊“大風頂”熊貓圖案商標,成為以生產加工清水竹筍及其它農副土特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
勇毅篤行,科技創新增動力
所謂“勤能補拙”,功夫不負有心人,彭正興十年的執著與努力,不僅讓其竹筍加工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成熟,還申請獲得了“筍衣脫衣機”“竹筍精洗機”2項科技發明。
“竹筍保鮮必須及時加工,以前去筍衣全靠人力純手工搓洗去筍衣,既費時又費力,而且竹筍完整度、清潔度差,于是想發明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工操作。”彭正興說出了搞發明的初衷。
“筍衣脫衣機”于2009年開始研發,經數次試驗、反復修改設計圖紙,投入試驗用筍折合資金10多萬元,2011年終于研發成功,于2012年申請獲國家專利。該機使用方便,過去300個工人一天最多加工6噸成品,“筍衣脫衣機”的發明,1臺機器30分鐘可加工1噸成品,經人機對決,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0倍,大量節約了人工費用,既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具有使用簡單,省時省力,工作高效,還節約能源,又安全可靠等特點。2012年,公司技術團隊又著手研發“竹筍清洗機”,2015年3月申請獲得國家專利,它的誕生,迎來了竹筍加工上又一次新技術大突破,可節約勞動力50人。
2015年4月,中央電視臺10套《我愛發明》欄目,讓全國廣大電視觀眾了解筍衣脫衣機和竹筍清洗機快速高效的實用新型技術,以及遠銷國內外的有機食品“山珍”竹筍。由此,彭正興遠近聞名,并受邀對周邊村落筍用竹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指導幫扶,為馬邊竹筍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有機品質,讓馬邊竹筍“走出去”
2015年,四川馬邊華興貿易公司申請有機認證面積8000公頃(120000畝),原料采集6000噸,年加工清水筍2800噸,正式生產有機清水竹筍產品。2016年獲樂山市知名商標、樂山市重點龍頭企業,成為進入樂山市國家科技園區企業。2017年獲馬邊彝族自治縣先進單位,同年,馬邊大風頂品牌野生竹筍獲國家質量總局頒發的“中國質量先鋒”。
為保證品質,彭正興隨時抽檢竹筍加工個個程序,親自指導竹筍加工、成品放置等事宜,嚴格監管每個環節。加工過程中,采收的鮮筍離工廠7-50公里左右,運輸時間短,設備先進,加工速度快,通過煮、冷卻、脫衣、精洗、平頭等過程,無添加任何化學防腐劑,制作成筍片、筍花、裹片、圓片、筍角、筍條等系列,經陶洗、封罐、滅菌,完成易拉罐和18升罐清水筍系列制作全過程,特殊的加工工藝,保證了鮮筍每個環節都能直接入口食用,保持了馬邊竹筍色質谷黃、鮮、香、嫩、脆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通車后,為馬邊打開了一條追趕跨越和未來高速發展的“希望之路”,讓馬邊融入樂山“1小時”經濟圈,提升了馬邊縣區位優勢,也讓馬邊華興貿易公司的竹筍產品得以走出大山,走進了多個500強餐飲集團。
目前,公司竹筍產品已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寧波等全國近二十個大中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2021年,公司實現產銷超過1000萬元,成為帶動馬邊竹筍產業的有力引擎。
“頭雁”領航,讓村民“富起來”
在振興鄉村的大課題上,彭正興顯示著“頭雁”擔當。馬邊華興貿易公司產業做大了,馬邊筍農依托公司實現多渠道增收。“我心里想的始終是讓群眾獲得更多利益,這是我成立公司的初衷。”彭正興介紹說,“在全年竹筍采收季節,我們公司的竹筍收購價都略高于市場價,有時還會保底價收購,保障筍農利益。同時,竹筍加工期間,公司每天都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公司的務工人員都是周邊群眾,有時一天有百余人在公司務工,管理也全是周邊群眾,每天公司都會根據崗位支付每人每天300到400元不等的工資,而且,所有到公司來務工的,我的要求是家庭收入偏低的一律優先,以便最大限度幫助群眾。”
2021年,公司全年購買青筍鮮筍1500噸,價值1440萬元,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品350噸,銷售額339.5萬元。全年用工超過3000人次,全年支付群眾務工費用超過100萬元,間接帶動超過7000名群眾增收,實現了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
與此同時,為了讓馬邊更多的農特產品走向全國,為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彭正興正在積極探索青梅產業。
2020年7月,公司新研制的“梅夢源”馬邊青梅汁通過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并獲得高度肯定。“梅夢源”馬邊青梅汁于2020年8月下旬進入試生產階段,對馬邊青梅進入產業化發展,助推馬邊全縣“青梅竹馬”特色產業鏈的形成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公司發展受到國家商務部及省、市、縣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支持。
為將馬邊青梅產業做實做細,彭正興深入三河口鎮、梅林鎮、蘇壩鎮、大竹堡鄉等青梅主產區,指導群眾青梅種植、管護,從源頭上保障群眾增產增收。今年,四川馬邊華興貿易公司已和全縣11個村簽訂了青梅收購協議,馬邊青梅產業在規模化精加工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目前,馬邊全縣擁有可采筍竹林面積146萬畝,其中天然林下竹131萬畝,人工筍用竹林15萬畝,年產竹筍6000噸,產值8000萬元。青梅5.7萬畝,全縣年產青梅3000噸,產值1200萬元。待種植的筍用竹林和青梅全部投產后,每年產值將達到4億元以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彭正興以振興家鄉為初衷,充分利用豐富的農特產資源,砥礪前行,不斷創新,終成就了自己,造福了鄉鄰。彭正興坦言:他對馬邊農特產充滿了信心,會更加積極地為馬邊農業特色產業走出大山、走出國門“尋路”。(黃照 付恩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