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08:51 瀏覽量:13032 來源:寬窄研究院
添加劑究竟安不安全?零添加是不是噓頭炒作?
近期,“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成為網絡熱詞。在此背景下,今年國慶假期前后,曾有著“醬油茅”之稱的國內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603288)陷入“添加劑國內外雙標”輿論風波,再度引爆大眾對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劑的爭議。
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含一堆食品添加劑:谷氨酸鈉、三氯蔗糖、苯甲酸鈉……而日本售賣的一款海天醬油配料只有水、大豆、食用鹽、砂糖、小麥。這種產品質量“雙標”模式,讓大眾對海天憤怒不已。面對質疑,海天醬油、中國調味品協會多次發表聲明,然而大家并不買賬。事件負面效應越演越烈,甚至10月10日海天味業開盤大跌。
食品添加劑安全嗎?零添加是否更好?憑什么國內國外不一樣?海天“咄咄逼人”的態度如何讓消費者信服?此次“雙標門”事件反映出企業和行業多方面的問題,“硬剛”和“回擊”的背后應該有著怎樣的發展思考?
“雙標”風波的來龍去脈
“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海天事件”的起點與短視頻博主“辛吉飛”引爆的這兩個話題梗有很大關系。今年8月起,辛吉飛因在視頻中用各類食品添加劑還原出消費者常見的食品,例如淋巴肉、合成低價燕窩、合成大雞排等而走紅。
正是由于“辛吉飛”效應,食品安全的全民關注度和關注點再次被刷新。而其中一期“勾兌醬油”,讓網友關注起醬油的配料表。在視頻開頭,辛吉飛表示,勾兌醋/醬油是一些不正規的飯店老板和廠家的常用伎倆,隨后他拿出幾樣添加劑制作起了勾兌醬油。
“鹽50g,小長粒味精50g,吃了頭發掉光,呈味核苷酸二鈉5g,高濃縮醬油香精一小管,焦糖色素50ml,果葡糖漿增加濃稠度,再兌點真醬油,廠家還會放點防腐劑,要不容易壞。”辛吉飛在視頻中沒有提到海天醬油,但后續一些博主在相關視頻中標注了“海天”的名字。
9月末到10月4日,多位網友在短視頻平臺曬出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購買的海天醬油“配料表”對比,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含一堆食品添加劑,包括谷氨酸鈉、三氯蔗糖、苯甲酸鈉等,而日本售賣的一款海天醬油卻是“干干凈凈”,只有水、大豆、食用鹽、砂糖、小麥。
兩種配料表的強烈反差,引發了大眾對海天醬油“雙標”的質疑。有的短視頻博主稱,海天醬油是典型的“科技與狠活”。事情一經發酵,還有網友開始拍攝將海天醬油倒入下水池的短視頻。一時間海天事件頻頻上熱搜,負面效應越演越烈。面對網友質疑,海天味業和中國調味品協會多次發表聲明,強調企業無辜,強調標準沒錯,要保護好國內調味品企業以及要追討造謠者法律責任等,大家卻并不買賬。
9月30日的聲明稱,“海天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法規要求。”部分短視頻賬號利用大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制造焦慮和恐慌,妖魔化食品添加劑,黑化中國食品安全;為了博取流量,甚至將明顯造謠的“醬油致癌”“吃醬油掉頭發”“坑害國人良心何在”等標簽直接扣在海天產品身上。
海天稱已向多個抖音賬號發去律師函。這份聲明中沒有提到辛吉飛,不過,就在聲明發布的前一天,辛吉飛注銷了近900萬粉絲的抖音賬號,轉投快手和微博。然而,聲明發布后風波并未平息。
10月4日,海天再次回應,對添加劑和標準問題進行了解釋:其一,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的食品制造中。簡單認為國外產品的食品添加劑少,或者認為有添加劑的產品不好,是誤解。其二,由于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法規標準不盡相同,對應的產品標識也有所不同,說是一國(地區)一標也一點不過分,這不意味著出口的就一定都比國內的好。
海天表示:“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遠高于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并表示企圖用所謂‘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不僅打擊了中國老百姓的消費信心,更會嚴重影響‘中國造’的世界聲譽。”
隨后第二天,中國調味品協會也發表聲明,因各國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不同,同一類產品的標準要求會有所不同。但是,標準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同時,協會還表示:“此次事件的發生,對中國調味品的生產和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我們支持因輿情受到影響的調味品企業依法維權,追究網絡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就近期網絡上關于海天味業的相關報道,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澄清公告稱:海天味業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10月10日,受此次風波影響,海天味業開盤大跌7.99%。
海天為何惹“眾怒”?究其原因,是大眾的幾點疑問沒得到解答,食品添加劑安全嗎?憑什么國內國外不一樣?海天“咄咄逼人”的態度如何讓消費者信服?大家需要的不僅僅是食品合法和安全,還需要得到公平對待,此外,態度同樣重要,與道理兩者缺一不可。
食品添加劑被“誤解”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直以來,食品安全都是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而對于食品添加劑的爭議從未停止,甚至“談添加劑色變”。在“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的話題影響下,食品添加劑更是被推到輿論制高點。
在業內看來,網友集體質疑反映了國內群眾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和對食品添加劑缺乏了解而產生的恐慌。然而現實卻是,現代食品工業早已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甚至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據食品行業專家、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解釋,在合理使用的范圍和劑量內,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而“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曝光的很多問題,例如用三花淡奶偽造羊肉湯,本質是違規濫用添加劑導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添加物都是食品添加劑,比如蘇丹紅、蛋白精、三聚氰胺、吊白塊、硼酸與硼砂、膨松劑、瘦肉精、孔雀石綠、工業用甲醛等就屬于非法添加物,這些也是不少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恐懼感的來源。因此,添加劑并沒有那么可怕,但要警惕的是過量、濫用添加劑,以及非法添加物。
阮光鋒認為,海天“不存在雙標。”網友是拿國外的0添加醬油,和國內使用防腐劑的醬油進行對比,兩者不是同款產品。而“零添加”醬油并非只在國外售賣,國內電商及線下商超均有銷售,國內0添加醬油的配料表中也不含添加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此次海天味業對“海天鮮”和“海天醬油”標簽的爭議,實際上是對兩個企業品牌的一種誤解。同時,由于雙方在產品名稱上是存在差異的,消費者在購買時也可能會產生誤會。因此企業應該將好的質量標準傳遞給消費者,而不應僅將好的品牌標注為壞的。
針對此次事件中的醬油使用的添加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范志紅指出,谷氨酸鈉就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在海帶中提取發現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鈉是在雞湯肉湯里都存在的鮮味物質;而三氯蔗糖是一種甜味劑,它甜度高,甜味正,我國許可用于醬油等二十多類食品當中。
在此次風波影響下,“零添加”被炒得很火熱,國慶期間各大醬油品牌紛紛“低調”將零添加、減鹽、薄鹽等主打健康牌的產品掛到線上商城首頁。對于“零添加”概念,目前各大醬油品牌的解釋及應用均不統一。有的是指不添加味精、色素、防腐劑,尊崇原味;有的是指0%添加防腐劑、甜味劑、脫脂大豆……
對比普通醬油,“零添加”醬油意味著價格更高,但就一定更安全、更好嗎?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范世乾表示,零添加不等于健康,是否使用添加劑因不同食品不同工藝而異。朱丹蓬也表示,離開劑量談添加劑沒有意義,也不科學。
正如相關專家所說,規范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本身是安全的,“零添加”并不會使得產品更安全。同時,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在現代食品工業環境里很難找到。食品行業大肆宣傳“零添加”、“不含食品添加劑”,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擔憂和恐慌。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加工業的靈魂,可以說,現代食品工業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劑基礎上的。合法適量的食品添加劑,能夠滿足消費者對食物的外觀、口感、方便性、保存時間等方面的嚴苛要求。它們對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貢獻,應該值得肯定。
失敗公關讓海天失“民心”
梳理此次“雙標門”事件可以發現,海天味業每一次聲明似乎都起到反效果,沒有“平息眾怒”,反而“火上澆油”。澄清聲明為何還成為了事件“助燃劑”?
面對輿論的質疑,海天味業雖然迅速回應,卻選擇了“正面硬剛”,態度強硬,非但沒有將食品添加劑一事說清楚,反而避重就輕,消費者顯然并不買賬。甚至有網友表示,“你選擇發聲明,我選擇不買”“合不合法是你的事,買不買是我的事”。
有專業公關人士認為,海天這波“危機公關”很失敗,會失去“民心”。目前看來,海天最大的危機似乎并不是“雙標”風波本身,而是失敗的回應導致的消費者逃離。
事實上,海天的幾次補救動作,無疑是“傷口上撒鹽”:一是太注重講道理了,而忽略了在態度上先取得與廣大網民的同頻,有時候態度比道理重要。二是調用權威如中國調味品協會等來補救,只會激起網民們挑戰“權威”的逆反心理,不刨根問底不罷休。三是追討“造謠者”法律責任,態度“咄咄逼人”。
安撫公眾情緒,講清楚事情真相,讓大眾對企業形成正面的認知,這是一份聲明最重要的目的是,但海天把核心點放在了追責上。在第二次聲明中,海天把自己上升到民族企業的高度,把網友的質疑說成是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對立,這似乎有著“拱火”的嫌疑。
在如今的新消費時代、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有著廣闊的發聲和溝通渠道,也具有更強的維權意識,企業應該平視消費者,而不是高高在上。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海天作為企業本身不能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不然很難讓消費者信服。
有行業人士認為,想要消除大眾的質疑,應該由不涉及到此次事件且與海天沒有任何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機構來做公證,例如具備公信力的食品檢測機構或是工商監管部門;還可以邀請消費者作為代表當走進企業,面對面溝通。此外,在解決完核心問題后還應當對行業常識進行科普,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辨別產品。
正如海天味業在宣傳片中提到的一句話:“億萬人在意的,也是我們在意的。”海天需要弄明白,消費者真正在意什么?要更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解答疑惑,對其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真心,這或許是除了產品品質以外的另一種“誠信”體現。
“醬油一哥”身處內憂外患
作為中國老字號品牌,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龍頭老大,海天味業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其市值最高時達到7050億元,被譽為“醬油茅”,是走進千家萬戶且十分賺錢的“國民產品”,備受市場追捧。雖說地位不可撼動,但海天這兩年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2014年2月,海天味業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海天過往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在上市后的7年間,其營業收入始終保持了雙位數增長,凈利潤增速除了2016年外也始終維持在20%左右。2021年年初,海天味業股價也在達到歷史最高點近150元,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元。
不過,也是在2021年,海天味業的成績單卻并不理想。公司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50.04億元,同比增長9.71%;歸母凈利潤為66.71億元,同比增長4.18%。這是其自上市以來,營收增幅首次下滑至個位數,凈利潤增速也創造了上市后的新低。
海天在2022年半年報中稱,公司繼續保持在調味品行業的龍頭領先地位,其中海天醬油產銷量連續25年名列行業第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營收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歸母凈利潤33.93億元,僅同比增長1.21%。整體來看,業績依舊疲軟。
海天味業表示,受國內疫情沖擊,餐飲、旅游等行業面臨困境,消費需求疲軟,給調味品市場帶來很大挑戰,公司的產品訂單出貨量放緩,短期承壓顯著。成本持續上漲,產品盈利能力被壓縮,公司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10月27日,海天味業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0.94億元,同比增長6.11%;實現歸母凈利潤46.67億元,同比下跌0.86%。這是海天味業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三季報業績下滑。此外,今年以來,海天味業經銷商已累計減少1061家。就目前來看,想要實現2022年年初提出的全年營收和利潤雙雙增長12%目標,尚有較大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海天味業因食品安全頗受輿論關注。2019年,海天味業旗下一款海天媽愛寶寶兒童拌飯醬油因每毫升的鈉含量高于普通醬油引發爭議。2020年9月,湖南一位消費者爆料自家的海天醬油開瓶不到一周生蛆,海天方解釋稱與其儲存不當有關。而在黑貓投訴上,有針對海天醬油的113條投訴與生蛆有關,投訴時間集中在今年夏季。
此次的“雙標”事件更是為海天敲響了發展的“警鐘”,多次聲明均未阻止其股價接連下跌。10月10日,海天味業股價遭遇重挫,大跌逾9%,市值蒸發逾350億元人民幣。盡管多家券商仍發布研報表示對海天味業的看好,添加劑事件短期擾動銷售,疫情緩解將使海天味業收益,但也難免被投資者所詬病。
朱丹蓬認為,此次“雙標”事件會給海天味業一個較大觸動,企業也許會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和整改。比如,如何將不同國家不同標準的事實趨于合理,趨于科學,要在一國一標和尊重國人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對行業而言,反映出在品牌建設上存在缺失。
零售行業資深專家王國平則指出,經歷此次事件的海天味業或許會失去中高端客群,毛利會下降。一小瓶零添加的醬油可以賣幾十塊,等于好多瓶海天添加劑醬油,消費逐漸分層,海天會逐步失去市場。作為市場的龍頭,未來可能受到的沖擊會很大。
面對復合調味料的興起和品類競爭的加劇,行業環境的“蕭條”和消費者的“信任”危機,身處內憂外患的海天醬油或許應該思考,如何才能進一步抓住消費者的心,跟上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品牌美譽度。
看看這些零添加醬油:
對于零添加概念,各家企業也有自己的說法。以零添加為標簽的千禾味業表示,零添加即不添加味精、色素、防腐劑,尊崇原味,在生產過程中0%添加味精(谷氨酸鈉)、焦糖色、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呈味核苷酸二鈉、三氯蔗糖、安賽蜜;海天味業的零添加標簽則為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味精、脫脂大豆;加加食品也曾表示,零添加是指 0%添加白砂糖、0%添加轉基因脫脂大豆、0%添加防腐劑、0%添加食用香精。可以看出,目前各大醬油品牌對零添加概念的解釋及應用均不統一。
消費者,你對零添加怎么看?
上一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巴中樣本”
下一篇:成都高新區發布年度科技企業創新積分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