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14:56 瀏覽量:11050 來源:食品網
2022年接近尾聲,縱觀酒業申請白酒上市酒企,目前都處于終止審核狀態。
事實上,自2016年金徽酒成為A股第19家白酒上市公司后,以及2019年末巖石股份通過資產并購轉型為醬香酒企業外,至今6年來,再無白酒企業通過遞表上市、借殼或資產重組等成功進入資本市場成功IPO。
今年以來,除西鳳酒多次沖刺IPO鎩羽而歸外,喊出上市目標的白酒企業不勝枚舉。這幾年間,酒企上市越來越難,其中不乏郎酒、國臺酒業、西鳳及劍南春等知名酒企在遞交招股書后,至今仍都未有實質性進展,獨立后的習酒屢次做足上市前“準備”,但也未能如愿。
在感慨白酒企業上市之路曲折坎坷的同時,白酒企業為什么紛紛將上市作為目標?而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白酒企業,卻又為何遭遇證監會“嚴管”仍難以上市?
紛紛上市,坎坷之路
從白酒企業上市的歷史來看,1994年1月6日,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掛牌交易,首開我國白酒企業進人資本市場先河,成為中國白酒企業上市第一股。同年5月,瀘州老窖登陸深交所上市。
隨后,1998年五糧液上市,2001年貴州茅臺上市,此后成長為如今的“A股之王”。2016年,來自西北的第19家白酒企業金徽酒上市之后,形成了持續至今的白酒板塊格局。
梳理可見,除自稱“茅臺鎮第二”的國臺外,貴州省內的習酒、金沙,以及四川郎酒均角逐“醬酒第二股”。
家家有本“難上市的經”,酒企上市難從與貴州茅臺“同宗同源”的習酒可見一斑。
建廠于1952年的習酒,1998年被茅臺集團全資兼管。早在2012年,茅臺集團就曾提出,習酒將在2013年2月登陸H股。而2017年后,茅臺集團、習酒又數次提出將在2019年或2020年完成上市目標。但在2019年10月,習酒的上市計劃被叫停,緣由為“由于證監會的相關規定,涉及到同業競爭,同一集團不能有兩家上市公司,習酒上市計劃終止。”
今年7月11日,習酒從茅臺集團劃出,次日,茅臺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將所持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82%股權無償劃轉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有,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習酒換帥等動作,無疑是為其資本化上市做準備。
作為“醬酒第二軍團”中的國臺酒業和郎酒也曾于2020年先后披露IPO招股說明書,前后僅相差15天,其IPO之路都充滿波折。
去年6月,國臺酒業出現在2021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該名單顯示,國臺酒終止審查決定時間為2021年6月2日。關于國臺酒業原遞交的上市申請,證監會針對其上市申請文件提出了47條問詢,對其存在的關聯交易、經銷商持股、同業競爭等問題提出了質疑。業界認為,國臺酒業終止IPO審查或與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問題有關。
郎酒的上市之路則同樣坎坷,2020年6月謀求上市多年的郎酒終于預披露了IPO招股書,2021年6月,郎酒才更新了招股書,遺憾的是直到今天再未有更進一步的動靜。
同樣,位于赤水河中上游的金沙酒業也是沖擊上市醬酒企業中的一員,原來的戰略投資方高瓴資本也退出金沙酒業。值得注意的是華潤系入主,這一背景下,豪擲123億元的華潤啤酒選擇高位接盤能否享受金沙酒利潤高增長的紅利依然是一個未知數,金沙酒業上市之旅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其規劃金沙酒業計劃2024年實現主板上市,實現千億市值。
如今,從習酒、郎酒、國臺、金沙等都向醬香白酒第二股發起沖擊,但最終也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能如愿。
值得關注的是,往日一起評上“四大名酒”的貴州茅臺、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如今已然是一方巨擎,上市或許是西鳳酒作為名酒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屢戰屢敗卻也屢敗屢戰的老名酒“西鳳”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20年間沖擊四次上市的西鳳酒幾乎每次都是“功敗垂成”。
自1999年成立之初,西鳳酒就曾喊出上市的口號,而直至2009年,西鳳酒才迎來首次IPO。2012年,其被爆出財務業績造假,當年業績巨虧,不滿足連續三年盈利條件,于是被迫中斷IPO計劃,這是第一次失敗。2016年,西鳳酒再次向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卻因貪腐問題導致再次上市失敗。2018年,西鳳酒再次更新招股書,年底又被曝出“兩項塑化劑超標近三倍”而再次折戟。2019年,就在證監會第二天就要審核西鳳酒的上市首發事宜時,西鳳酒卻突然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經歷第四次失敗。
今年3月西鳳酒的第二大股東發生變化的“信號”,讓外界產生西鳳酒即將上市的遐想。隨后又傳出其即將借殼西安飲食、曲江文旅、西安旅游、陜西金葉等企業上市的消息,但直至目前傳言并未成真。6月西鳳酒上榜2022年度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名單,而被外界解讀為西鳳酒再將上市的信號。
同樣,2021年9月,豐谷酒業國資實控人提出將豐谷酒業破產重整計劃,2022年4月完成重整,耗時大半年的破產重組計劃完成后的豐谷酒業,也以“輕裝上陣”的進程步伐上市,喊出在“十四五”期間邁向50億元并規劃實現主板上市的口號。
而在5月,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貴州省2022年度上市掛牌后備企業名單》中,還包括了仁懷醬香酒、小糊涂仙等多家酒企。
實際上,監管仍在收緊,雖然今年3月證監會曾表態“需要上市的行業一視同仁”,但對白酒行業,政策對造酒企業上市非常嚴格,監管部門一直保持謹慎態度。
而早在2020年6月,深交所出臺的“申報及推薦規則”中明確規定,原則上不支持包括“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在內的12類行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此外,2021年8月,白酒行業監管風向再次趨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其中重點討論內容包含部分香型白酒發展過熱、資本涌入白酒行業造成過度競爭和風險加大、部分白酒品牌提價漲價過于頻繁等問題。
顯然,白酒也是首個被提出要“防范過度資本化”的行業。在注冊制實施以后,面對沖擊IPO企業的關聯交易、財務合規、公司治理等程序性的問題,監管層更為嚴格,尤其在白酒賽道持續火熱背景下,監管會更為嚴苛。
也有業內人士坦言,放開白酒股上市,最后會變成反復炒作的工具。國家的主要方向是鼓勵高科技創新類企業上市,通過融資來壯大相關企業發展,但酒本身是傳統且耗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本質上與現有資本市場的政策存在一定沖突。
為何紛紛“搶灘”上市?
11月26日,廣西丹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舉行了揭牌儀式,“桂酒老大”丹泉酒業的股改就此正式啟動,目標上市。作為上市籌備工作,股改是所有企業推進上市進程的第一步,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方可向所在地區證監局上報“上市輔導”。
這意味著,繼“習郎國”之后,作為中國高端醬酒南部產區代表品牌的丹泉酒業開始等資本敲門,踏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目前尚無一家酒類A股上市公司的廣西,早在2019年11月就發布了《廣西桂酒(白酒)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作出“振興桂酒”戰略部署,除了提及要大力振興丹泉、乳泉井等一批名優品牌外,還提出要“進一步鼓勵企業上市融資”。
事實上,推動丹泉酒業上市早前已有預兆,今年6月初,由廣西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主辦的2022年自治區重點擬上市企業路演評審會,邀請的32家優質上市后備企業參加路演,丹泉酒業便是其中企業之一。
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丹泉酒業銷售額已達20億元,其已發展成為廣西最大的優質白酒生產基地,醬酒年產量1.5萬噸,儲酒7萬多噸,醬香型白酒產儲量居全國前五位。盡管距離上市似乎還很遠,啟動股改也意味著丹泉酒業進入新的轉折期。丹泉酒業對外公開規劃,計劃“十四五”前將達成年產3萬噸,銷售3萬噸,儲酒15萬噸,力爭年銷售突破100億元,并爭取在主板上市,創造千億市值。
在行業人士看來,目前丹泉酒業在醬酒行業尚處于第四梯隊,在醬酒集中度愈來愈高的情況下,借力資本擴張才能避免掉隊。除了面臨四川古藺產區和貴州仁懷茅臺鎮產區骨干企業的擠壓型競爭外,還包括習酒、郎酒、國臺等在內的巨頭競爭的壓力,丹泉酒業在雙重擠壓下,丹泉酒業處境非常尷尬。
對于當下的酒企來說,盡管上市之旅艱難,但白酒企業紛紛“搶灘”上市,這與當下的白酒行業格局變化有著關聯。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為965家,白酒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但實現營收6033.48億元,同比增長18.69%,利潤總額1701.94億元,同比增長32.95%,行業繼續呈現“量降價升”的趨勢。
從2021年20家白酒上市企業的成績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順鑫農業、古井貢酒七家企業營業收入達百億元以上,坐守中國白酒企業第一方陣。這七家企業總營收2665億元,占A 股白酒行業整體營收的87.2%,凈利潤990億元,占比91.33%。其中,貴州茅臺一家實現營收1061.90億元,約占20家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的三分之一,行業集中度明顯很高。
整體來看,上市酒企的主要利潤集中在頭部企業,尤其是茅臺和五糧液,兩者營收合計占比達到54.22%,凈利潤合計占比則達到64.36%。另外,營收規模超過百億的白酒企業,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繼續取得兩位數的正向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9月份煙酒類商品零售額為465億元,同比下降了8.8%,而今年前9月份,煙酒類零售總額是3688億元,同比增長4.7%。
在今年的二三季度,鮮有白酒企業執行了漲價策略,絕大部分企業仍舊以壓低庫存為現階段的主要目標。對此,今年大部分企業乃至茅臺、五糧液均在提價問題上保持了較為保守的態度。整體來看,在今年第三季度,絕大部分企業和廠家均交出了較為穩定的正向成績單,尤其是頭部企業均能取得正向增長。
目前,我國白酒行業處于量減價增的擠壓式增長階段,行業整體需求平穩,消費升級與品牌集中的趨勢不改,向優勢品種、優勢產能、優勢產區集中成為新常態,龍頭企業和優勢名酒將持續分享行業結構性增長紅利。
“資本化”向頭部集中,行業估值回歸理性
今年下半年,部分區域酒企開始了資本層面的整合和調整。
其中,華潤系出資112.7億元從宜化集團、宜昌財源手中收購金沙酒業50.58%股權。交易完成后,華潤啤酒將持有金沙酒業55.19%股權,成為金沙酒業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重慶江津區政府宣布對江小白旗下釀造基地江記酒莊進行10億元戰略投資,重慶江津區國資委持有江記酒莊13.79%股權,為第三大股東。
這在業內來看,一方面說明目前資本方依舊看好白酒板塊的發展前途,另一方面,源自今年以來白酒板塊的估值開始回歸理性,更適合戰略方選擇投資的契機。
而從20家白酒上市公司發布的2022年三季報來看,前三季度16家酒企實現了營收增長,17家酒企實現了凈利潤增長。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報“報喜”的同時,但在資本市場,白酒股價卻持續下挫。
從整個白酒板塊的K線圖來看,絕大部分上市酒企的股價均處于走低的態勢。其中,貴州茅臺貴州茅臺從今年1月份峰值的2193元/股,跌至12月15日的1786.99元/股,五糧液從1月份峰值的253元/股,跌至12月15日的181.96元/股。
作為A股具有明顯防守特征的白酒板塊下跌,說明資金對市場前景的擔憂仍在,資金經過多輪的調整,會推動板塊估值的回歸,也從側面說明了在上一階段過多的資金進入到了白酒板塊,導致白酒板塊的估值偏高。
值得關注的是,受習酒、西鳳酒、勁酒等公司欲借殼上市的傳聞消息影響,貴廣網絡股價9月9日出現漲停,環球印務9月1日至今走出3個漲停板,美爾雅在9月13日和14日連續2個漲停。隨著9月14日三家公司澄清“不涉及酒企借殼、重組”相關情形的發布,9月15日貴廣網絡和環球印務2家公司股價跌停,美爾雅股價下跌2.2%。
可見,即便如此,資本市場對音信全無的白酒IPO關注度依舊未減甚至興趣愈加濃厚,畢竟獲得原始超額利潤甚至撥得頭籌紅利是資本逐利本質下最原始最迫切的渴望。
“中國白酒產業是充分市場化的長周期產業,投資者以理性看待資本市場變化,客觀分析產業發展態勢,合理調整基本投資策略,共同塑造良好產業生態。”針對白酒板塊的波動,中酒協表示,盡管出現白酒板塊資本市場波動較大,但白酒行業發展穩中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
業內專家表示, 從白酒股表現來看,白酒已被資本市場明確定義為“優質資產”,若有新的白酒資產上市,有可能會在資本市場上帶來抽資效應。但自今年以來,白酒板塊的股價出現浮動,白酒行業的估值開始回歸理性。
不容忽視的是,白酒行業目前確實存在產能過剩、庫存過高、動銷不暢、需求不振等問題,對股價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眾多投資方開始審視各個酒企開始的新一輪投資,從行業整體來看,目前白酒板塊的主流依舊是整合資源,打造全性質的白酒企業和品牌,以達成充分競爭的目的。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由多方權威機構團隊聯合制作出品的《2022中國白酒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出爐,可以說白皮書作為白酒上市公司“晴雨表”,聚焦了白酒行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及消費特性,盤點了白酒企業20家上市公司的現狀及發展,并對其發展情況做出詳細解析。
白皮書分析指出,目前白酒產業已經進入一個整合期,產業優勢資源向優勢產區集中,存量市場競爭中的關鍵要素品質起決定性作用。同時特別指出,品牌是產品品質和企業服務的背書,高端品牌往上做是酒企長期發展立身之本,而各價格帶層次分明背景下,品牌力打造,仍是白酒企業不變的追求。
近年來,為推動白酒行業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白酒產業發展,鼓勵培育中國頂級白酒品牌,打造世界級酒文化IP。
白酒產業的未來在高質量發展路上,上市之路雖艱辛,但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