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15:33 瀏覽量:13901 來源:中國食品報
小雜糧營養豐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其既是傳統的口糧,近年又成為糧食類別中重要的營養保健食物。從全球供應鏈角度來看,中國小雜糧在農產品市場的貿易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小雜糧貿易已上升為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角,銷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交易量不斷擴大,成為市場銷售熱點品類。過去國內糧油市場基本以稻米、面粉等大宗谷物糧食交易為基礎,占比量較大,但目前已基本轉換成雜糧品種較多的狀況,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推動而形成。
小雜糧成市場銷售熱點
小雜糧,是小宗糧豆作物的俗稱,指除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薯類等大宗糧豆之外的小品種糧食與豆類,包括高粱、谷子、蕎麥(甜蕎、苦蕎)、燕麥(莜麥即裸燕麥)、大麥、糜子、薏仁、籽粒莧、青稞以及菜豆(蕓豆)、綠豆、小豆(紅小豆、赤豆)、蠶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后豆)、黑豆等。
目前,小雜糧日漸成為農產品市場貿易的主角。國際上很少有糧食批發市場,而我國有專門的糧食批發市場,很多大型的綜合市場內也設有專門的糧油銷售專區。我國北部、中部、南部有9家有糧油交易的代表性農產品批發市場。
以河南萬邦物流城糧油調味品干果市場為例,小雜糧50%流通到了二級批發市場,30%流通到了商超,20%流通到了學校、機關單位食堂、飯店。北京大洋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小雜糧交易40%流通到了學校、工地、單位食堂,50%,流通到了超市,10%流通到了飯店。
事實上,傳統的糧油市場,像北京玉泉路糧油市場、北京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等都在發生變化,經營品種都在不斷增加,而很多綜合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也都逐漸增加糧油經營,尤其是小雜糧的交易不斷增加。
小雜糧貿易交易量不斷增加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不僅銷量大,品牌化也做得越來越好,不僅有散貨,更銷售多種雜糧品牌。有的批發商開始做自己的雜糧牌子或經營品牌雜糧,從以往粗放式的銷售模式走向品牌化、精品化的專業型道路。也正是因為這種品牌化,加速了小雜糧貿易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角化的進度。
市場消費需求多樣化
國內小雜糧生產、消費帶動大市場形成。一方面是生產的帶動。在2016年,原農業部就發布《全國雜糧生產指導意見》,將全國雜糧種植劃分為東北、華北、西北、青藏、西南五個區,專門推動小雜糧的生產,加大對雜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滿足消費需求,雜糧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全國雜糧種植劃分為五個區,過去我國的糧食生產最主要抓的是小麥、大米等大宗作物,小雜糧類的,像高粱、蕎麥也比較多,現在隨著消費的要求,從國家層面支持擴大種類繁多的小雜糧生產,小雜糧的生產量必然不斷增加。生產量的不斷增加,讓市場在交易方面小雜糧的數量就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是消費的帶動。農業是以谷物為主,谷物本來就是人類食物的基礎,隨著大健康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小雜糧作為食藥同源的新型食物資源,在現代綠色保健食物中也愈來愈占有重要地位。小雜糧品種多、富含多種礦質元素和維生素,具有糧藥兼用功能,營養特性得到廣泛認可,出現了“雜糧熱”的飲食時尚,市場對小雜糧的需求也開始多樣化,消費群體也相應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小雜糧是中國傳統的出口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較受歡迎,近年來受生產成本和價格等因素影響,中國小雜糧的生產量減少,出口額下降。而中國國內需求提升,進口量則在快速增長。中國小雜糧在國際貿易中的格局由傳統的出口大國、農業大國,轉變成以產品內銷為主,進口作為補充的模式。
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對雜糧認知發生了改變,市場銷售也越來越好,小雜糧市場發展前景看好。國外優質的高粱、大麥、蕎麥、薏仁米、燕麥、藜麥等進入我國市場,將初步形成小雜糧市場的全球供應鏈。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生效實施一年,有關政策推動實際上已經讓供應鏈、產業聚集發生了變化,因為隨著國家在稅收、原產地等方面的變化,貿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生鮮產品中的水產品和水果已經是國際供應鏈的模式,隨著RCEP的推進,小雜糧在這個范圍內也可能發生產業聚集變化,大的小雜糧進口企業通過不斷發展,完全可以建立與全球各個小雜糧生產基地的合作,進而形成與中國消費市場進行鏈接的一種完整的供應鏈。RCEP供應鏈整合、產業集群及全球思維催生了小雜糧國際鏈形成。
小雜糧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以及年輕人養生觀念的養成,使小雜糧在食品消費市場受到歡迎。在批發市場主渠道銷售的基礎之上,數字化也帶來銷售渠道和供應鏈變革,商超入駐、訂單銷售、電商銷售、主播直播帶貨等多樣化、現代化的流通體系都為小雜糧未來市場帶來了較快發展,也讓小雜糧貿易發生一些本質的變化。一是將來除了中國本土消費市場,不管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需要小雜糧,如果小雜糧品牌企業發展強大,就可以占領哪里的市場。
二是市場的發展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尤其是小雜糧貿易在大中城市發展,現在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契機。
三是我國有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國際循環的雙循環政策,小雜糧貿易目前以國產為主,逐步要增加國際產品。未來經營小雜糧貿易的農產品市場、小雜糧貿易商以及全產業鏈企業將進行多方合作。
四是小雜糧經營市場、經銷商和大健康產業需要密切合作,與電商等其他行業結合,推動小雜糧供應鏈的多樣化發展,助推小雜糧市場模式轉型升級。
(作者系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 馬增俊)
上一篇:打造產品文化屬性成咖啡企業關注點
下一篇:北京推動糧食和物資儲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