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5:22 瀏覽量:17254 來源:中國食品報
紫菜是我國主要的經濟藻類之一。相關數據顯示,2018—2019年,我國紫菜養殖產量呈上升趨勢,2019年我國紫菜海水養殖產量達21.2萬噸,同比增長5.22%。然而,中國紫菜產業仍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何規范化栽培、提升加工品質、應對國際市場競爭,成為紫菜生產企業的必答題。專家表示,提升我國紫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就要做精紫菜深加工,形成從紫菜育種、栽培、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
科技助力紫菜養殖
紫菜是生長在淺海巖礁上的一種紅藻類植物,顏色有紅紫、綠紫及黑紫的區別,但干燥后均呈紫色。目前,我國主要養殖的紫菜品種以壇紫菜和條斑紫菜為主。壇紫菜主要是加工成小餅紫菜在國內銷售;條斑紫菜大多是經粉碎、澆餅、干燥等工序加工成片狀紫菜,用于出口日韓等東南亞國家。
隨著養殖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紫菜品種的不斷豐富,我國紫菜養殖產量不斷增加。根據《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統計,2018—2019年,我國紫菜養殖產量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我國紫菜海水養殖產量上升至21.2萬噸,同比增長5.22%。
有著“中國紫菜之鄉”之稱的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年紫菜養殖面積逾3萬畝,年產量達5000噸,年產值達3.17億元。洞頭區政府投資3000萬元在霓嶼街道打造紫菜研發中心,與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等多個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幫助霓嶼當地紫菜養殖戶和企業改進傳統養殖毛竹插桿法技術,引入全浮翻轉式養殖、玻璃彩鋼插桿等養殖前沿技術,已推廣養殖面積7000畝,產量同比增加10%。
天氣晴熱少雨,為紫菜養殖帶來困難,洞頭推出“數智漁業”平臺,服務養殖戶。在海區投放水文水質監測浮標,實時監測分析海區水溫、鹽度、濁度、pH值等數據,建立紫菜“防爛菜”算法模型,水溫如果連續3天高于27攝氏度,系統會發出高溫預警的信息。
做精深加工提升產業附加值
實現紫菜產業附加值的提升,光靠做好養殖業顯然還不夠。業內人士表示,要做深紫菜深加工,提高海洋食品附加值,做大品牌溢出效應。
巖燒海苔、夾心海苔、海苔絲、海苔碎……在一家海苔生產企業,可以看到各種海苔產品的生產過程。從海中采收的紫菜原藻,首先要進行清洗和異物自動分揀,然后經過切碎、脫水、澆制、干燥定型等工序,紫菜原藻就變成了長21厘米、寬19厘米的片狀干紫菜。這些干紫菜還要通過手工剔除不合格品等工序后,每百張以硬紙板分隔后裝箱,再進行烘干殺菌,才能成為終產品。
“紫菜具有很強的熱敏性,一旦被采摘離海,就需要快速進行烘干加工。”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紫菜經過初加工后,更便于運輸和儲存,但是要進入消費市場,還要經過二次加工。從市場格局來看,我國紫菜行業仍處于初加工階段,行業進入門檻不高,國內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市場集中度提升空間巨大。
據了解,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共有150家紫菜初加工企業,曾經面臨著“小而散”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贛榆區推動“特色產業進園區”,在2020年11月啟動紫菜產業園建設。目前園區可容納紫菜加工設備148臺,預計年產紫菜約10億張,年產值可達到4億元。
產品研發是紫菜精深加工中的焦點問題,也是提升紫菜產業附加值的關鍵所在。“要做好‘海苔+’產品,比如‘海苔+調味品’‘海苔+主食’、海苔預制菜等,使海苔產品更加多元化,才能提高產業效益。”贛榆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莉說。
霓嶼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黃仁鋒表示,霓嶼街道是通過加快紫菜全產業鏈招商步伐,發布霓嶼紫菜現代園開發和入園企業管理辦法,提供廠房建設、人才引進、先進設備購置等方面的資金扶持,促進紫菜產業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介紹,在產品加工過程中,質量安全必須要保證。條斑紫菜的售價主要取決于其感官品質,而采購商對條斑紫菜的感官品質評價標準非常嚴格。怎樣在不損害紫菜品質的情況下保障食品安全?業內人士認為,在條斑紫菜加工過程中,可以關口前移,提高環境衛生條件,也可以使用新型滅菌技術降低對紫菜感官品質、營養成分的影響。
數字經濟激活產業發展
產品品質提升了,銷售也要跟上。搭上網絡直播、電商銷售“快車”,數字經濟進一步激活了紫菜產業。
贛榆區海頭鎮海前村,是遠近聞名的“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走在海前村的大街上,隨處可見電商批發點。一名擁有60多萬粉絲的網紅主播介紹:“我主要銷售海苔、海鮮等當地特產,每天銷售額在10萬元左右。我們這兒的紫菜品質好,有很多回頭客。”
贛榆區委書記呂潔表示,電商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連上漁網,近幾年贛榆區電商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接下來,還將制定專門扶持和獎勵政策,拓寬貨源供應,強化質量管控,支持和引導電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讓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取得更大突破。
今年2月,江蘇省2022年新春首場紫菜交易會在連云港市贛榆紫菜交易中心舉行。來自96家紫菜加工企業提供的47266箱、共計2.26億多張干紫菜入場銷售,現場吸引50多家紫菜客商到場選購交易。
一箱箱經過初加工的干紫菜,在交易大廳里有序排列,每個箱子上面標有生產廠家及產品等級等信息,箱體上還印刷著生產批號,能夠據此追溯這箱干紫菜的采收時間和栽培海域。
“這是今年第三次交易了,也是春節后的第一次,進場交易量近5萬箱,紫菜質量不錯,也比較受客戶歡迎。”江蘇省紫菜協會副會長蔡守清介紹。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紫菜產業目前面臨著來自韓國的激烈競爭。韓國已將紫菜產業作為海洋重點產業扶持,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紫菜產業迅猛發展,近幾年紫菜平均年產量達到120億張,2022年更是達到150億張,紫菜產品大量涌入國內市場。
專家表示,提高我國紫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提高產品品質,形成從紫菜育種、栽培、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加強品牌建設,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
(王佳儀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3年03月28日06版)
上一篇:以賽促學 以學促行 反食品浪費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總決賽舉行
下一篇:2023休閑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 東南沿海偏愛糕點 北方鐘情堅果炒貨 西南更愛肉干肉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