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16:16 瀏覽量:18241 來源:中國食品報
想買一杯15元的奶茶,卻發現至少要買到20元才能配送。大概很多人點外賣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近年來,不少外賣商家基本都設置了15—50元的起送價,部分海鮮店鋪的起送價甚至高達80—100元。如果最終下單金額達不到起送價,就無法下單。很多消費者表示,“飯量就這么大,浪費不可避免”“這無異于花錢買浪費”……有關專家表示,外賣平臺和商家可以通過優化配送方案,比如取消起送價的門檻,同時設置合理的配送費用,讓消費者可以自主按需購買商品。
消費者:
“不夠起送價,只得再加一個菜”
外賣的概念不斷擴寬,從最初的餐食,延伸到生鮮、零售等行業。
消費者楊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他的日常生活和外賣密不可分,餐食、買藥、買菜……幾乎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可以通過外賣渠道得到解決。
但在消費過程中,楊先生經常被起送價門檻“卡脖子”,因不夠起送價,不得不點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又麻煩又浪費。
“我上周點了一個炒菜加一份米飯,因為不夠起送價,我只得再加一個菜,最終沒吃完,剩下一大半都倒了,真的很浪費。”楊先生吐槽道。
萬女士愛喝奶茶,她經常因為達不到起送價而苦惱。“明明一杯奶茶只要10多塊錢,但起送價卻要20元。我一個人點兩杯根本喝不完???”萬女士為了將奶茶喝到嘴,只得妥協。
“我理解商家的成本考慮,但我覺得可以設置運費選項,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而不是變相逼著消費者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萬女士說。
商家:
設最低起送價屬無奈
美團外賣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外賣平臺的最低起送價由外賣商家自行設定。關于“最低起送價導致消費者額外購買自己不愿選擇的商品,且造成浪費”的問題,客服人員表示將向相關部門反映,并對系統進行優化。
餐飲商戶方先生自2014年開始涉足外賣行業,至今已有8年,他認為,絕大多數外賣商家設置最低起送價是有原因的。“餐飲企業入駐外賣平臺,每成交一單,外賣平臺會按照成交金額相應的比例計算提成。此外,外賣平臺與商家之間還有最低提成標準。比如某商家一單的成交額僅有8元,外賣平臺按照相應比例提成后,未達到外賣平臺的最低提成標準,那么差額就會從商家賬戶扣除,這樣商家根本賺不到錢,甚至可能虧本,這也是絕大多數外賣商家設置起送價的主要原因。”方先生說。
山東青島一家水果果切店起送價為10元。該店老板表示,起送價的高低確實是由商家自己設定,自己的店設置10元的起送價是經過計算才定下的。“10元錢,消費者點一盒水果剛剛夠。如果起送價設置得太高,很多消費者就不會選擇自己家了,但若沒有設置起送價,一些價格很低的商品根本覆蓋不了成本。”
多數商家表示,外賣配送費一般只有幾角錢,但實際給騎手的錢不止這些。八九元錢的外賣都送的話,覆蓋不了平臺抽成和騎手配送費,是要虧本的。對此不少網友也表示理解:“快遞平臺每送一單的收費也不便宜,如果一單價錢太低,商家就等于白給快遞平臺打工。”
監管部門:
重新分擔“跑腿費”確有必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外賣平臺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通過餐飲外賣平臺提供服務的,應在平臺頁面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
關于是否可以設外賣起送價,法律未作明確。據了解,市場監管部門對外賣起送價相關案件的查處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
就在前不久,浙江臺州兩商家因設定起送價不合理,未引導消費者按需點餐被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整改。
臺州市路橋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反食品浪費專項執法行動中,當地一家餐飲店因設定外賣“20元起送”被責令整改。此前,該局執法人員巡查網絡餐飲店鋪時發現某牛排店外賣網頁標有20元起送,但該店銷售的香酥深海鱈魚條、新奧爾良雞翅(4只)等單價均未超過20元。對此,執法人員開出責令整改通知書。
執法人員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要求餐飲服務經營者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店鋪設定“起送價”高于部分食品單價,使消費者不能按需購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選擇權,過量購買也會形成食品浪費隱患。
在臺州臨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的一批反食品浪費案例中,也有一起因設置過高外賣起送價而被查。“網絡訂餐單位設置起送價,應在核算經營成本的基礎上把握合理區間,尊重消費者自主合理點餐的權利。當事人設置的起送價明顯高于同類行業標準,導致部分消費者不能按需點餐。”臨海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蘇省消保委對這樣的做法發出提醒:超量下單既讓消費者增加了腸胃消化負擔,也增加了荷包支出負擔,“湊單”行為無異于“雙重浪費”。商家設置“起送價”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也與目前反對餐飲浪費的形勢和要求背道而馳。
當然,取消“起送價”的同時,也應考慮外賣商家的經營難處。畢竟取消“起送價”,外賣商家仍要承擔與過去一樣的“跑腿費”,難免會吃不消,因此有必要調整配送的規則。為此,有關專家建議,外賣平臺和商家可以通過優化配送方案,比如取消起送價的門檻,同時設置合理的配送費用,讓消費者可以自主按需購買商品。商家積極配合,外賣平臺也不能當甩手掌柜,應當與商家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利潤評估,重新分擔“跑腿費”,讓各方都能承受。
(本報綜合整理)
上一篇: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將聚焦法治主題
下一篇:中國葡萄酒破局關鍵:普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