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6:41 瀏覽量:22139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高嬌娣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推動數字鄉村向智慧鄉村轉型升級,探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可行措施,北京智慧鄉村創新信息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智慧鄉村研究院”)近日召開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智慧鄉村研究院總體建設方案》,為智慧鄉村發展出謀劃策。
與會專家指出,從目前來看,多數鄉村建設智慧鄉村的基礎條件仍然十分薄弱,推進智慧鄉村建設,不能按部就班,還需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三化”融合、協同推進。
多數鄉村建設智慧鄉村基礎條件薄弱
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農村信息化進程加速推進,但目前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依然很大,并且有擴大的趨勢。智慧鄉村研究院院長李濤表示,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逐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但在各地城市爭先瞄準智能化、智慧化的情況下,鄉村數字化、網絡化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對此,專家呼吁,加快智慧鄉村建設。
“智慧鄉村是指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在農村產業經營、鄉村治理、居民生活、資源環境等多領域的智慧化應用,充分發揮人的智慧創造性地解決農村地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全面服務于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形態。”李濤介紹,具體而言,智慧鄉村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信息技術與鄉村各領域的良好融合;充分發揮人的創新精神,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不斷優化鄉村系統功能;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朝著全面可持續方向發展。
“‘十三五’以來,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智慧城市在政府和各方機構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進行。雖然智慧鄉村是智慧發展理念在鄉村區域的應用,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而來,但智慧城市建設時間久,且正處于全面快速推進時期,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有可能進一步加大。”智慧鄉村研究院副院長賈曉東如是說。據了解,自2012年11月住建部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展開。住建部先后確定3批智慧城市試點(含專項試點)。據初步估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500個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而國家文件層面首次出現“智慧鄉村”,則是在2021年5月財政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的通知》中。
“多數鄉村建設智慧鄉村的基礎條件仍然十分薄弱。”智慧鄉村研究專家段冰欣介紹,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其中城鎮網民規模為7.59億,占網民整體的71.1%;農村網民規模為3.08億,僅占網民整體的28.9%。
六大舉措縮小差距
“按部就班地推進,只會造成數字‘鴻溝’越來越大。”智慧鄉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李家武說,在新的形勢下,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就不能按照傳統的思維,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按部就班地推進,而應該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有機結合起來,實行“三化”融合、協同推進。
《智慧鄉村研究院總體建設方案》提出,我國智慧鄉村的建設,尚處于摸索階段。將智慧城市的實踐經驗,推廣移植到鄉村地區,建設智慧鄉村,契合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助于縮小城鄉之間數字鴻溝,實現智慧城市和智慧鄉村的有機結合、融合發展。
為盡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智慧鄉村研究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突出鄉村特色。從鄉情出發,充分考慮鄉村的特點和需求,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實現“智慧”與“特色”有機融合。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投入,強化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并采取項目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政策性保險等多種方式,積極支持智慧鄉村建設,促進智慧農業、智慧鄉村旅游、智慧農莊、農村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和智慧治理等全方位深度融合。同時,研究制定支持智慧鄉村建設的用地、用水、用電政策。
三是開展試點示范。目前,已有少數地區在智慧鄉村建設方面進行了自主探索。如上海市智慧村莊試點示范建設、北京市平谷區西柏店村“美麗智慧鄉村”集成創新試點項目、廣州智慧鄉村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山東移動“智慧鄉村”項目、湖北省鄂州市胡橋村“智慧鄉村”項目、安徽“智慧云村”物聯網項目等。可以選擇一批具有條件和積極性的不同類型村莊,分期分批開展智慧村莊試點示范工作,同時通過試點示范,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四是吸引民間資本。進一步優化環境,創新項目建設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工商資本下鄉,推動大企業與地方合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廣泛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智慧鄉村建設,逐步形成可持續的多元化投資與融資機制。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環境優化,降低企業的參與風險。
五是強化科技支撐。將智慧鄉村建設中的關鍵技術、技術示范及推廣應用列入國家研發和科技支撐計劃,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為智慧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從發展階段和鄉村特點出發,編制智慧鄉村建設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六是加強人才建設。推進智慧鄉村建設,人才短缺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一方面,鼓勵人才下鄉、“城歸”回鄉、民工返鄉,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參與智慧鄉村建設;另一方面,組織開展針對村領導、村信息員、村民、鎮村企業、農合組織等不同受眾的多樣化信息技能培訓,并將這些培訓納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