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11:08 瀏覽量:26287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王小萱
近年來,我國便利店行業一直保持穩定發展,在服務保障民生、促進便利消費、穩價保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CCFA新消費論壇——2023中國便利店大會。眾多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圍繞“共建便利店發展生態圈”的主題,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大計。與會專家表示,過去十年是中國零售業發生巨變的十年。2013年,連鎖品牌便利店的門店數為62147家;到2022年底,連鎖品牌便利店的門店數達到近30萬家。在我國,“小而美、小而精”的便利店正以小切口帶動大消費。
便利店成為零售業一道獨特風景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吳鳳武在致辭中表示,近年,商務部一直高度重視零售業尤其是便利店行業發展,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二是開展便民生活圈試點。三是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三年行動。鼓勵連鎖企業下沉社區,鼓勵連鎖企業下沉農村,鼓勵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增強管理能力。
江西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小康在致辭中表示,截至目前,江西省品牌連鎖便利店超過3000家。便利店行業已經成為江西省商貿消費的生力軍,在方便群眾生活、提升消費品質、助力消費升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江西省商務廳十分重視便利店行業發展,將持續推進江西商貿消費提質擴容三年行動,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強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工作機制。同時, 江西省商務廳將一如既往地提供熱情高效的服務,對引進的品牌連鎖便利店入駐和擴大經營規模給予支持。
在CCFA便利店專業委員會工作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便利店在我國的發展有近30年的時間,但過去10年,便利店的發展才漸漸駛入快車道。2013年,連鎖品牌便利店的門店數為62147家;到2022年底,連鎖品牌便利店的門店數達到近30萬家。線下大賣場的主導地位不復存在,各種新業態層出不窮,但大都處于摸索階段。線上購物平臺的壟斷地位也受到社交平臺、內容電商的挑戰。從無人店、無人貨架到即時零售,便利店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路走來,經歷了一些挑戰,也有一些企業因為各種原因退出。
“便利店的經營是一場‘馬拉松’,貴在堅持,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展望下一個10年,便利店作為線下零售的重要業態,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便利店需要通過不斷改進管理,持續創新,高質量發展,以應對諸多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變化和挑戰。讓消費者享受更便利的品質生活,讓便利店成為零售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裴亮表示。
共建發展生態圈
“無論從市場規模、產業規模,還是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等方面看,我國便利店行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便利店行業不能單打獨斗,要營造一個生態圈共同發展。”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從消費者生態、供應鏈生態、加盟商生態、行業生態和內部生態五個方面,就如何共建便利店發展生態圈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消費者生態。即便利店要和消費者建立一種長期陪伴、長期依存的關系。便利店要成為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供應鏈生態。我國零售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傳統的零供關系已經不能支撐未來的發展,需要建立起一套與時俱進的、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相融共生的、合作共贏的一種全新的零供合作關系。便利店企業要從長遠戰略層面考慮問題,要考慮供應鏈生態上各方的利益。
加盟商生態。便利店是一個典型的以特許加盟為主流模式的行業。讓加盟商盈利是建立良性的加盟商生態的初心。
行業生態。行業生態分為同行和跨行業。當下我國便利店行業在一些省份和城市已進入充分競爭的階段,即良性競爭,在競爭中互相進步,相互合作,建立一個基于商業文明的行業生態。跨行業方面也是同樣道理,當下各個行業業態的邊界都在逐步模糊化,便利店和互聯網、餐飲行業、超市行業等都能夠合作共贏,建立跨行業的生態。
內部生態。即組織建設。如何在內部建立一套有效的組織架構,有用的激勵機制,有為的人才梯隊是企業的基本保障。不同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需要有不同的組織形態作保障。
王洪濤認為,我國便利店正在從跟隨時代走向引領時代,企業都在逐步內化自身能力,結合自身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建立適合自己的核心能力,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
企業不斷“求變”謀發展
會上,國內外便利店品牌企業代表圍繞便利店的未來發展,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江西省晉利嘉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翔認為,便利店是一個便捷的零售網絡,考驗的是離客戶是否夠近、密度是否夠密、服務品質是否更高。作為一個綜合零售業態,樂豆家近年來在無煙門店、渠道下沉、鮮食本土化、零食模塊等方面做出嘗試。
近場綜合零售業態是“一刻鐘便利生活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便利店系統化運營基本功是前提,要充分利用綜合店的優勢(成本、網絡、距離、靈活)由渠道品牌向“渠道品牌+產品品牌”轉型,同時企業要不斷提升組織響應業務變化的能力,建立新的客戶到店理由。
Today便利店創始人宋迎春在題為“便利店的熱與愛”的演講中,分享了鮮奶與咖啡,燒烤與關東煮,新茶飲料與傳統碳酸飲料,三組不同品類在商品結構、報廢率、凈毛利率等關鍵指標的對比。“鮮奶的凈毛利在41.5%,且報廢率更低,因此Today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該品類。”宋迎春透露。
許多企業為了更好發展,開始不斷“求變”,包括品牌定位升級、產品升級、店型升級、開店模式升級、組織升級、企業文化升級、組織架構升級等,提升競爭力以求“突圍”。一是打造高效組織;二是引進高素質人才;三是高質量發展,實現單店盈利;四是研發高毛利、差異化商品。
西安唐久便利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分享了5S管理體系,并從收銀紙、關東煮紙碗等逾萬條改善案例中,總結出便利店降本增效的方法。他認為,“精益管理”要有貫徹基本、應對變化的思維,以及追求卓越、共同成長的決心。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三宅示修表示,便利店業態的基本是提供便利。首先必須要做好基本,在此基礎之上再去對應變化,不能因為要對應變化而放松了基本。他認為,在此之上,為了再定義便利,還需要致力于以下幾個方面:在技術應用方面,要用新技術進行新品的開發、新品類的拓展等;在時間的便利方面,還需致力于“馬上送達”以及能夠快捷結賬;在安全、健康、美味的便利方面,以前是提供衛生,對健康無害的便利,今后需要致力于對健康有益,甚至是有助于地球環境健康的商品的開發。在商品的便利方面,需要提供更地道、更容易入手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