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10:20 瀏覽量:20039 來源:中國食品網
走出國門,香飄全球。中式預制菜產品正在加速闖蕩海外市場。以我國傳統農產品出口大省廣東為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東省出口預制菜達39億元。伴隨全球貿易的復蘇,去海外掘金已經成為大批預制菜企業發展的新方向。但要真正開拓海外市場,預制菜企業還要跨越多道檻。
中式預制菜開啟“大航海時代”
打包、入箱、封裝……一批又一批的中式預制菜,被工人們依次碼好裝車,等待著銷往海外。這一幕,正在國內多地海關的安檢口上演。
老字號聚春園的佛跳墻預制菜已出口至美國;鰻魚加工企業東龍烤鰻的鰻魚預制菜則銷往日本、美國、東南亞等海外地區;恒興集團的水產預制菜更是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預制菜企業加速往外走的同時,全國各地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預制菜的出口貿易。
福建省商務廳組織舉辦了“福建省預制菜出口專場對接會”;廣州南沙打造預制菜進出口貿易區;廣東省和河南省成立了預制菜出海聯盟;重慶梁平打造了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優品預制菜集散分撥中心,推動梁平預制菜出渝、出國……借助RCEP東風,預制菜登上了“出海”的時代列車,直奔海外消費者的廚房和餐桌,進入美國、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市場。
與此同時,一些預制菜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頗為不俗。2022年1—11月,國聯水產對RCEP國家出口同比增長約40%,金額超過1億元,主要以預制菜等加工類產品為主。另一頭部預制菜企業恒興集團,也在同時開拓歐美、日韓、東南亞三大區域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分布著諸多加工廠和養殖基地,競爭優勢明顯,品牌知名度高。佛山順德懿嘉食品生產的預制菜產品也占據港澳地區商超渠道50%的市場份額。
預制菜“出海”的勢頭只增不減。數據顯示,今年1—2月,經佛山海關監管出口的預制菜產品貨值達約1.5億元;大連海關監管出口水產制品類預制菜達到1.88萬噸。湛江海關公布的數據則顯示,今年一季度,共驗放預制菜532.7噸。2022年廣東省出口預制菜83.4萬噸,出口額310.4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全球約有6000萬華僑華人,這給中式預制菜“出海”帶來無限潛力。“我們將積極布局國際市場,對預制菜在海外‘出圈’充滿期待。”今年以來,多家預制菜企業表示,將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把海外貿易作為業績的增長亮點。
中式預制菜“出海”底氣何在?
不少消費者對中式預制菜“出海”持樂觀態度,其中不少國外的消費者更是對預制菜出口表示了期待。網友“興中會”表示,“中國人的烹調水平就是做成預制菜,還是要勝于西方的大多數小菜館,如果能夠推進預制菜出口,就等于又增加了一個出口點。”
事實上,對研發實力強的預制菜企業而言,出口業務確實是未來值得發力的一個方向。
一方面,海外預制菜發展較為成熟,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市場空間廣闊。國外預制菜產業在數十年發展中早已扎根市場,孕育出一批實力不凡的規模性預制菜企業,如美國的Sysco以及日本的神戶物產、日冷集團,消費者對預制菜也形成了較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華鑫證券首席分析師孫山山曾表示,中國預制菜滲透率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國內預制菜滲透率僅為10%—15%,預計2030年將增至15%—20%,而美國、日本的預制菜滲透率已達60%以上,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人均預制菜消費量為8.9公斤/年,遠低于日本的23.59公斤/年。總的來看,國外預制菜的消費者接受度遠高于國內。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有數量龐大的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留學生,這部分群體有望成為中式預制菜的忠實擁躉。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海外僑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在國外約有五六千萬華人華僑。以廣東潮汕為例,據《潮汕大百科全書》統計,潮汕的海外華僑有1000多萬人,其中80%集中在東南亞,這直接帶動著一批潮汕風味的美食乘著預制菜的東風銷往東南亞。
海外華人對中餐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各地的中餐館要么稀缺,要么人均非常高,要么口味不地道。與此同時,很多海外中餐館也面臨著成本增加、廚師短缺等難題。北歐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季展有曾表示,“中餐對烹飪技藝的要求高,但當地華裔新生代大多不愿從事廚師行業,由此也造成菜式更新慢、口味改善難等問題。”西班牙巴塞羅那青田同鄉會會長周建虹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在疫情期間,不少僑胞選擇回國,西班牙國內很難招聘到專業的中餐廚師,而在西班牙人中重新培養專業中餐廚師就更難了。”
預制菜“出海”,或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海外中餐館的經營壓力,滿足海外華人對中餐的消費需求。以古井恒益食品為例,今年恒益的燒鵝預制菜產品出口至美國,其負責人呂日新曾透露,公司的國外客戶主要是華人餐館。
海外掘金道阻且長
新時代背景下,預制菜“出海”的朝氣已漸顯,但這是否意味著預制菜“出海”就是一片大好前程?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雖說海外市場空間廣闊且需求旺盛,但國內預制菜企業想在海外掘金并非易事。
多家預制菜企業表示,海外市場規則、產品規則、運營規則等與國內有諸多不同。如何適應海外銷售環境?如何俘獲海外消費者?如何把握需求痛點?如何培養企業國際人才?這些出口中的全新問題,須在摸索中逐步解決。
例如,多國的進口政策處于動態變化中,尤其是食品安全標準,每個國家都不一樣。這也是預制菜產品“出海”長期面臨的難點。“預制菜企業‘出海’,需要不斷深入學習海外的食品標準,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恒興集團國際貿易中心總監華海燕如是說道。
春雪食品是國內首批取得對日本出口熱加工禽肉資質的企業之一,年出口量約3萬噸。但其品管經理徐淑琴也曾表示,日本對進口食品實行的是肯定列表制度,而且列表經常動態變化,給春雪食品的生產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只有因地制宜地適應規則,才能進一步開拓市場,否則不能長久。”國聯水產海外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同國家間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與法律法規差異巨大,是預制菜產品出口面臨的重大難點。企業必須具備出口國家要求的相關證書,產品必須達到出口國家的相關指標與要求,預制菜才能順利出口。”廣東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業界,國內預制菜產品必須按照出口標準進行各項調整和改變,包括產品自身指標、產品包裝、產品運輸等。
2022年正式實施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也明確,企業出口預制菜等食品時,需要注意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食品包裝和運輸方式、海關監督檢查、通報核查、食品標準要求等相關事項。
在人才方面,不少企業也面臨困境。企業必須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才能持續推進開拓海外市場的布局。
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主席余永文表示,“中式預制菜的配料成分復雜、配比精細,品控難度本就較大,并且預制菜‘出海’產品需符合海外食品標準,這使得預制菜企業的研發壓力加大。”華海燕也表示,企業對預制菜專業人才的需求仍將繼續加大。
大多數預制菜品牌長期把精力放在國內市場,對國外的營商環境以及國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需求痛點并沒有深刻的了解。國聯水產執行副總裁吳麗青說:“預制菜出口到國外,確實面臨一定的挑戰。尤其當產品需要出口到不同的國家時,掌握每個國家不同的市場規則和產品規則要求是預制菜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同時,企業的國際業務人員、公司支撐體系(包括研發體系、生產體系、品控體系)等也將面臨考驗。”
國內預制菜“出海”對企業的資金、實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表示,國外預制菜市場成熟,預制菜品牌濟濟,而國內家喻戶曉的預制菜品牌,進入國外市場,也必然要從零開始做起。要和國外消費者建立聯系并形成信任度,注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意味著,在進入海外市場的前期,企業在銷售渠道的開拓、品牌曝光度等諸多經營層面都需要重金投入。
此外,對于目光長遠、雄心勃勃的預制菜企業而言,海外華僑市場潛力巨大,但開拓海外市場不能僅局限于華人面孔這個單一消費群體。通過新口味研發、營銷活動、品牌推廣等撬動更多市場,開發出外國人也喜歡的中式預制菜也是布局海外的預制菜企業未來要著手的事情。
作為頭部企業,國聯水產、恒興集團預制菜產品的出口歷程,或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為了達到預制菜“出海”標準,國聯水產從多方面準備,包括設置專業品控團隊研究不同國家的準入標準、主動請求中國海關給予指導、與進口國客戶多方溝通和明確出口要求等,以確保順利出貨和清關。據吳麗青透露,目前國聯水產也在發力西餐預制菜。同樣,恒興集團也順勢推出了酸菜魚、功夫鱸魚、烤魚等200多款海外預制菜產品。(來源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