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08:56 瀏覽量:24665 來源:中國食品網
2023年7月25日,佰鴻未來集團全球無血清牛肌肉培養規模化微載體擴增技術體系發布會暨千升級細胞培養肉生物反應器產業平臺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山東威海盛大舉行,威海市環翠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元波發表致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佰鴻未來集團董事長史雯亮、英德生物董事長李春陽代表雙方進行簽約,民盟陜西省委常委張紅晨,陜西省營養學會理事長張瑞娟,佰鴻集團首席戰略顧問金巖教授,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恒開,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制藥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蔣孚波,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三級調研員鄒輝,威海市環翠區委書記張剛,威海市環翠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張元波,威海市環翠區副區長、羊亭鎮黨委書記張明璽等共同見證佰鴻未來產業化平臺的新跨越。
此次簽約標志著我國細胞培養肉產業突破細胞規模化培養尤其是貼壁細胞大體積培養與無血清培養技術瓶頸,從“被卡脖子”到“領跑世界”,正式邁入細胞培養肉千升級時代。
沖破自然肉源邊界,定義肉類飲食新方式
肉,是人類飲食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之一,以傳統“六畜”為基礎的肉食結構史前就已形成。然而,近年來傳統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占據全球15%,已超過地球所有交通工具排放量之和,全球每年耕地荒漠化中有30%因畜牧業所致,畜牧業每分鐘消耗全球約7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植被……人口規模激增帶來的肉類需求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生態平衡。
傳統肉類“溢價”換來的生態代價侵蝕著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因此,人們開始積極探索替代肉的可行性。2013年,荷蘭Mark Post教授團隊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塊細胞肉,但由于細胞規模化培養與細胞微載體技術扼喉,這塊“肉”成本創下200萬天價。
圖:佰鴻未來細胞培養肉技術體系已成熟構建
科技創領產業新革命,顛覆傳統肉類生產方式
佰鴻未來集團憑借著再生醫學與合成生物學領域深厚的技術積淀,圍繞技術底層、技術應用和技術輸出,構建了動物源干細胞庫構建、工程化微組織肉構建、成型肉3D組織構建及食品化加工四大細胞培養肉產業化平臺體系,先后攻克了細胞規模化擴增技術、無血清培養技術以及細胞肉無血清規模化微載體培養技術難題,顛覆了傳統食物結構與生產方式,極大推動了我國細胞培養肉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
在本次全球無血清牛肌肉培養規模化微載體擴增技術體系發布會上,強調了微載體擴增技術的突破對細胞培養肉產業化瓶頸突破的重要意義。細胞培養肉制備首先從動物身上獲取原代細胞,通過少量擴增形成種子細胞,進而轉入基于微載體的細胞肉規模化培養程序。細胞要在微載體上實現貼附、擴增、分化、融合等一系列生理過程,這對微載體的表面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微載體規模化細胞肉培養也成為量產最大技術障礙與挑戰。不同于疫苗和重組蛋白等生物制劑中的微載體應用,佰鴻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微載體在對標其使用效果基礎上,實現了原料選擇、制備工藝與培養工藝開發突破性和引領性創新,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制備環境要求可控、食品安全保障和極高成本優勢。
在安全性上,無血清培養為細胞培養肉提供了可靠保障。傳統細胞培養需要添加胎牛血清來滿足細胞對特殊營養的需求,胎牛血清顧名思義,就是在牛出生前進行血清提取,此類制備工藝在動物福利、成本控制與人畜共患病風險上均面臨嚴峻挑戰。靶向施策,佰鴻自主開發的無血清培養技術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
強強聯手,開啟細胞培養肉千升級時代
為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糧食安全戰略、雙碳經濟和大食物觀”政策號召,作為再生醫學與合成生物產業化引領者,佰鴻未來集團前瞻性布局新蛋白與合成生物科技產業,從食品行業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升級提質著手,全鏈探索食物結構科技創新、技術交融、產業化應用和商業模式變革。
以細胞培養肉為試點,為彌合樣品、產品與商品之間的技術變現三級斷層,搶占細胞培養肉全球產業制高點,佰鴻未來集團與國內生物制藥裝備國產化引領者——新華醫療·英德生物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依托佰鴻未來微載體規模化細胞擴增術體系的核心技術和英德生物成熟反應器放大工藝支持,推動我國千升級工藝放大推動細胞培養肉生產量級跨越。
佰鴻未來新蛋白與合成生物科技產業園的在山東威海落成,標志著具有革新性的細胞培養肉和植物基人造肉雙產業化基地正式搶灘登陸。這一舉措,將極大增強我國新蛋白與合成生物學技術在食品垂直領域的全球覆蓋能力,擴大威海延鏈補鏈強鏈戰略版圖,助力國家頂層戰略規劃落地落實。
本次活動中,佰鴻未來也向與會的各大企業代表及院校代表展示了其已產業化、規模化相關的品牌矩陣及產品體系,并獲得了一致好評。據記者了解,其集團在新蛋白與功能/特膳食品及新蛋白與植物肉領域中,已上市產品已有150余款,下半年已立項即將的產品也有近150款。市場營銷渠道和產業化已趨于成熟,銷售業績也以每年100%的增速快速發展,遠超同行。
佰鴻細胞培養肉千升級規模產業落地威海,將進一步夯實佰鴻未來新蛋白與合成科技產業園百億產值保障,為全球第一座同時擁有植物基人造肉與細胞培養肉兩項高精尖技術的產業基地蓄勢儲能。
上一篇:珍酒黑金朋友圈踐行新通路,能否成就中國酒業BC端融合新樣本?
下一篇:川農大學生到宜賓市南溪區釀酒專用糧基地開展暑期實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