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11:37 瀏覽量:10613 來源:農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定不移把維護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重于泰山的政治責任,聚焦總目標、打好“組合拳”,全疆呈現出大局穩定、形勢可控、趨勢向好的態勢,各族干部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穩定紅利持續釋放,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環境。如何以總目標為統領,在新疆扎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李鵬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今年是鄉村振興開局之年,新疆在頂層設計層面,如何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中心工作深度銜接、融合,統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振興”?
李鵬新:新疆是我國反恐維穩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在新疆,沒有穩定一切皆為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推進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前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新疆社會主要矛盾,筑牢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堅實基礎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部署。今年2月7日,自治區黨委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對新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今年自治區黨委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具體安排。自治區黨委九屆五次全體會議把鄉村振興作為三項重點工作之一進行安排部署,強調要抓住用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積極推進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和組織振興,讓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成為新疆的靚麗名片。新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已于8月19日提交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審定通過,將以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名義印發。近期,新疆還將召開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會議,部署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
總體來講,新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樹牢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把總目標作為“三農”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一產上水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話”總要求,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大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七個之路”。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堅持一產上水平,按照“穩糧、優棉、促畜、強果、興特色”的要求,調優農業結構。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專業流通服務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農村一戶一個明白人培訓工程,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天池計劃”等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鍛煉成長計劃,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加強農業高端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實施農業天山創新團隊、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等各類人才培養計劃。實施邊遠縣市科技人員專項支持計劃,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隊伍建設。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堅決維護農村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領導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萬家”活動。充分發揮“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作用,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持續開展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主題教育活動,強化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新疆歷史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深入開展發聲亮劍,持續推進“去極端化”,徹底鏟除宗教極端思想滋生蔓延和傳播滲透的土壤。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常態化推進民族團結結親周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民族團結。強化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文化下鄉,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生態紅線底線,堅決執行嚴禁“三高”項目進疆的要求,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繼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耕還濕、退牧還草、已墾草原治理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發展環境質量。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快殘膜治理,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持續深入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選派好“第一書記”。堅決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堅定不移打好反恐維穩“組合拳”。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平安鄉村。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強化法律權威地位,讓德治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
記者: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新疆作為特色農產品大區,有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產量大的優質農產品,在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進一步做大做強品牌、提升附加值方面,新疆有什么規劃和舉措?
李鵬新:新疆是農牧業大區,水土光熱資源豐富,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新疆特色農產品優質、綠色的品質,新疆自古以來就有“瓜果之鄉”的美譽。2017年,新疆棉花總產量456.6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76.5%;果品年產量1100萬噸以上,紅棗、鮮食葡萄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一,核桃、蘋果、香梨等果品產量居全國前列;釀酒葡萄、啤酒花、枸杞、紅花、制醬番茄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截止到2017年底,全區有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阿克蘇蘋果、庫爾勒香梨、若羌紅棗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7個,“三品一標”產品達1300個。
今年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一號文件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產品加工業、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等工作作出重點部署。
著力培育優勢特色農業。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調減過剩糧食品種種植面積,優化棉花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提升林果業品質,壯大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積極推進制種業,實現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增加綠色優質高端農產品供給,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
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吸引各類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推動在特色林果、肉、奶等領域引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強勢加工龍頭企業。提升主食加工業水平,提高馕、抓飯等特色主食產品工業化生產水平和社會化供應能力,引導龍頭企業構建與農民公平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
著力深化農產品市場開拓。實施“百城千店”工程,加快在援疆省市布局建設新疆農產品展銷中心和農產品營銷網點。在區內、國內中心城市,有重點地規劃建設農產品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和分倉,特別是要突出建設農產品冷鏈體系,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大力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
著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快形成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力爭到2020年,培育發展自治區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個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穩定在2000個以上。按照“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同一商標”的原則,重點支持“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阿克蘇蘋果”“和田玉棗”“和田玫瑰”“伊犁薰衣草”等一批具有知名度的區域農產品品牌發展。
著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冰雪沙漠、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不斷豐富休閑度假、農耕體驗、創意農業、旅游觀光、鄉村手工藝等產業類型,提升休閑觀光農業基礎和配套服務能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到2020年,全區鄉村旅游接待國內外游客力爭突破1億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消費600億元以上。
記者:總體來看,新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面臨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復雜等矛盾和挑戰。對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李鵬新:新疆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特別是南疆四地州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復雜而特殊,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新疆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走出了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2017年,全區44.38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底的15.51%下降至2017年底的11.57%。
新疆將繼續遵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目標標準,強化領導責任落實,強化扶貧政策落實,強化攻堅資源聚合,確保到2020年全區貧困人口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著力推進精準施策。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著力推進“七個一批”(通過轉移就業扶持一批、通過發展產業扶持一批、通過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過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扶持一批、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扶持一批、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三個加大力度”(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到底子清、路子清、責任清、資金清,確保精準到人、精準發力、精準脫貧。
健全政策支撐體系。強化財政投入,健全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財政涉農整合資金達到80%以上。新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全部用于深度貧困地區,自治區預算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80%以上向南疆四地州傾斜,安排下達到南疆四地州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占到全區資金總規模的80%以上,安排下達到深度貧困縣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占南疆四地州資金總規模的85%以上。加大金融支持,用好用足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加強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培養。
形成脫貧攻堅合力。深入開展“五個一”包聯幫扶。深入開展援疆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嚴格落實中央關于80%以上援疆資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縣及縣以下基層的要求。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區內協作扶貧,兵團幫扶,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幫扶。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南疆四地州及所屬深度貧困縣市、鄉鎮增設專職副書記,專司脫貧攻堅,不脫貧不脫鉤。注重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干部考核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保持貧困縣(市)、鄉鎮黨政正職穩定。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加強貧困群眾生產技能和國語培訓,提高其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能力。(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