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09:01 瀏覽量:11978 來源:中國食品網
“整體向上發展,是白酒業過去三十多年的基本規律;白酒企業都是熬出來的;新的機遇窗口期來臨,高品質、價格適中的品牌白酒將迎來大的發展機會;酒企應當‘樹品牌、強品質、擴產能’三管齊下持續發力;白酒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11月18日海南舉行的AIIC 2023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上,珍酒李渡集團董事長、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發表《白酒行業挑戰與機遇》主題演講,著眼于行業三十多年發展規律與趨勢,講述白酒企業如何穿越艱難長周期,以及如何在新機遇窗口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再次引發行業共鳴。
作為行業,吳向東躬身酒業近三十年,以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前瞻眼光打造具有傳奇色彩的行業范例,從成功實踐中累積起的洞察力與權威性不斷為中國酒業撥云散霧。
白酒發展整體向上
增強信心要有耐心
“調整一段時間,發展一段時間,整體向上發展,是白酒業過去三十多年的基本規律。”作為中國白酒業三十年風云激蕩的見證者,吳向東以一個長周期、寬視野的視角回顧了近三十年白酒行業的興衰沉浮。
20世紀80年代末,名優白酒銷售價格放開后,白酒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行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提速。90年代中后期,一些企業家已洞察到中國白酒的潛在機遇和巨大商機,吳向東正是其中代表。
他表示,在過去30年發展歷程中,白酒行業經歷過許多階段性調整,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金融風暴,2012年塑化劑風波和國家限制三公消費政策,以及2020年之后的三年疫情。
在吳向東看來,縱然行業起起伏伏,但不難窺見其中的規律——總體是向上的。同時,他認為:“白酒企業都是熬出來的,如今的頭部企業大都經歷過困難時期,如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鬼酒等等。”
可以看到,無論從宏觀趨勢還是微觀表現,吳向東始終對行業向好發展抱有信心。做酒近三十年間,他親歷了行業浮沉,遭遇了無數次消費下滑,一直通過調整心態來打破困境中的低迷,鼓舞前進的勇氣。
從1996年開始學著賣酒,到1998年創立金六福,再到2005年創辦酒類連鎖華致酒行,以及陸續收購珍酒、李渡、湘窖等一些有歷史底蘊的地方酒廠,吳向東不斷打破酒業創業邊界,在傳承堅守與創新突破中成功挑戰整個白酒業態。
不斷投入、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吳向東向行業證明了“強周期強者愈強,弱周期創新者勝”的真理,一次次昂首挺立時代潮頭。
2023年,白酒行業和市場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需要進一步提振信心,積蓄向上的力量。“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也許明年比今年會好一些。”基于行業與經濟的深度觀察,吳向東傳遞積極心態,表示當下白酒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他的信心,來自對當前消費環境的信心,對白酒行業和醬酒產業發展的信心,以及對珍酒李渡未來持續向上的信心,對于行業而言,也無疑是一顆極具分量的“定心丸”。
白酒保障糧食安全
踐行責任與擔當
以糧食谷物作為原材料的白酒,不僅具備飲用價值,更具社會戰略價值,為農業糧食生產、社會消費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談到白酒業的戰略意義,吳向東表示:“白酒業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事實上,由于目前的糧食價格偏低,“糧賤傷農”,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吳向東講述:“現在貴州的高粱四塊多一斤,農民把邊角余料的地都用上了,如果不是幾家大酒廠收那么多高粱,那些地都荒廢了,會非常可惜。”
一直以來,糧食和白酒都是休戚相關的。糧食是白酒的基礎,白酒是糧食的“蓄水池”,也是糧食安全的閥門,起著調節和穩定糧食生產的作用。
當農村出現糧食生產供應過剩情況時,白酒通過糧食深加工消耗了大量的粗糧和雜糧,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加工轉化效率,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余糧釀酒避免糧食浪費,也增加了其收入。同時,高檔白酒用糧數量大、比例高、糧食收購價格高,解決了“糧賤傷農”的問題,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另一方面,釀酒用糧一般需用隔年糧,新糧需儲存一年以上才能用于生產,這都符合糧食安全的舉措。此外,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因為種植高粱用地大多數是山坡零星用地,增加了糧食儲備量。
“余糧釀酒,調節糧價,維護農民利益。”通過闡述白酒行業的社會價值,吳向東也彰顯了他作為一名企業家,以及珍酒李渡作為白酒頭部品牌的責任與擔當。
珍酒李渡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以六大ESG社會責任體系為導向,助力鄉村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倡導理性飲酒、踐行社會公益、致力產區建設、推動價值共享。在諸多積極實踐中,吳向東做了許多除釀酒之外的事。
以珍酒為例,2023年珍酒打造40萬畝黔北紅纓子高粱基地,幫助4萬戶農民增收。目前珍酒擁有員工8千余人,其中一線釀酒員工中超過90%來自附近的農村地區。在解決就業、助農增收等多項成果下,2022年,《高質量助力鄉村振興的珍酒探索》入選2021-2022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白酒企業。
正如吳向東曾說,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基因和動力,珍酒李渡集團將結合白酒產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管齊下持續發力
為時代釀一杯好酒
“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這是中國白酒行業已持續很久的狀態與共識,“喝好酒”成為消費者的共同期待。受消費升級等因素持續影響,中國白酒消費向主流品牌、主力產品集中,白酒產業向品質、品牌、產能集中,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強,酒業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吳向東談到:“老百姓也需要喝好酒,未來的消費升級,是普通老百姓有可能幾百塊錢可以喝到現在幾千塊錢才能買到的高品質好酒。”從量到質,從功能主義到品質品牌,消費者給酒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競爭更加綜合化、精細化。
“新的機遇窗口期來臨,白酒行業的這次調整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會,高品質、價格適中的品牌白酒將迎來大的發展前景。”吳向東認為,隨著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產品品質升級、品牌文化故事、產品結構劃分、消費者深度培育等更加細節的維度比拼日漸激烈。
品質作為核心基礎,賦予品牌產品無可比擬的稀缺性,產能噸位決定品牌的地位,而品牌是品質、品格與品位的統一體,推動整體價值的不斷躍升。
在吳向東看來,未來,白酒企業符合三個要素會發展得很好:一是品質要好,二是產量要大,三是要有品牌。珍酒李渡就是遵循這個規律在發展。珍酒李渡由珍酒、李渡、湘窖及開口笑四大白酒品牌組成,產品覆蓋醬香、兼香、濃香等主流香型,以“三個企業、四大品牌”為核心,構筑了三級增長引擎。
旗艦品牌珍酒擁有獨特的品牌故事,可用“1234歌”總結,即中國白酒一號工程、中國醬香白酒第二股、貴州三大醬香品牌、中國四大國宴白酒;知名品牌“國寶”李渡擁有全國發現時代最早、遺跡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燒酒作坊遺址,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作為地區領先品牌的湘窖及開口笑,是湖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具有濃香、兼香和醬香三種白酒香型生產能力的“一樹三花型”企業。
一直以來,珍酒李渡持續踐行高品質戰略,積極提速產能建設。以珍酒為例,2023年下沙季,珍酒釀酒投產4萬噸,優質基酒儲備已達6.5萬噸,穩居貴州醬酒企業產能規模前三。更深層次地看,產能、儲能優勢的積累,核心是服務于高品質戰略,只有掌握生產和調整的主動權,才有底氣不懼競爭、不懼周期,才能保證酒體品質的穩定。
“我認為老百姓還遠遠沒有喝到又有品牌、又有質量的好酒,酒企應當‘樹品牌、強品質、擴產能’三管齊下持續發力。”吳向東表示,未來,珍酒李渡將繼續貫徹“兩高兩中”戰略,即保證產品高質量、優質基酒高庫存,同時立足中高價位,保持中高增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言同行要實干
共贏在更好的未來
在業內人眼中,吳向東是實干爭效的代表,是助推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言者與踐行者,一次次對白酒行業發展形勢和規律“冷靜”深思,對白酒產區產業、龍頭企業滿懷“熱情”,也為酒業奮進之路搖旗吶喊。
在2023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上,吳向東建議“共同保護好茅臺品牌,加強核心產區聲譽保護,以中華美食為支點,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支持貴州建設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
在珍酒李渡上市答謝會上,吳向東的七句箴言“一絲不茍釀美酒、精雕細琢造產品、耕植文化創品牌、誠心誠意建渠道、精心策劃搞體驗、實實在在做企業、勇擔責任促振興”,不僅清晰擘畫了珍酒李渡的方向,也為白酒行業如何在新周期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啟發。
在2023泰康資產消費產業領袖大會上,吳向東線上作了題為《白酒行業的長期價值發現》的主旨演講,提出了“七點思考”,即白酒的兩個基本邏輯(白酒在食飲行業市值占比高、白酒抗周期能力強)、消費場景在復蘇、千元價位繼續擴容、次高檔邏輯沒變、轉醬邏輯沒變、品牌消費繼續集中、醬酒庫存消化加快。
吳向東深耕酒業三十年的親歷踐行給予行業的建議,兼具前瞻性和適切性,他在帶頭遵循和身體力行中增添了中國酒業向前邁進的信心。“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這是吳向東的自信,也是中國白酒的自信。
(酒莊號)
上一篇:金堂縣市場監管局2023年“你點我檢”專項抽檢40批全部合格
下一篇:中國食藥促進會召開騰訊會議研究標準編制實施服務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