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09:23 瀏覽量:21272 來源:中國食品網
羅振宇、吳曉波、任澤平,可喻為商業經濟界熱點人物,以知識輸出的跨年演講成為關注熱點。思考、預測、解疑、分享、格局,總是讓人受益良多。看看2024的跨年,他們有說了什么?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是什么讓我眼前一亮?”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誕生于2015年12月31日,羅振宇開創了“知識跨年”新范式。九年來,每個歲末,聚焦“穿越時間周期、讓改變持續發生”的好經驗、好方法,持續分享洞察、啟迪思考、傳遞知識。
羅振宇2024“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深圳體育場舉辦,他曾公開發言要辦20年,今年是第9年,我相信并期待他能堅持20年如期落幕。
“是什么讓我眼前一亮”主題,為現場近萬名和屏幕前的上千萬名終身學習者,帶來過去一年中在社會各個角落創新地解決問題的行動,既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真實創新故事,又有背后的做事方法與前進方向洞察。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第九度如約而至。11個行業,27位創業者案例,涵蓋科技、餐飲、快消、母嬰、教育、運動、文創、健康多領域,羅振宇繼續觀察者和記錄者的身份,挖掘點評能讓他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和創業機會,用蘊含在這些人、事、物中向上、向前的信心和行動,尋找點亮未來的“火種”。
演講延續了他標志性的知識分享和深度思考模式,帶來過去一年中在社會各個角落創新地解決問題的行動,既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真實創新故事,又有背后的做事方法與前進方向洞察。
金句:
1、只要肯換角度,世界總有驚喜。
2、悲觀樂觀事小;年不年輕事大。
3、你覺得自己還能干活,就年輕,你覺得自己啥也干不了了,可就真老了。
4、樂觀者不是相信永遠陽光明媚,而是在聽到預報后立即去找傘。
5、變革,不是說服的花朵,而是行動的果實。
6、一行動,就創新;一具體,就深刻;一困惑,就出門。
7、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8、尋找新答案,不要只盯著本行,學到其他行業的基本功,也是自己行業的競爭力。
9、標準答案上天堂,參考答案走四方。
10、省的就是賺的。
11、降成本,不能只在系統內想辦法,而應該:把各行各業各個學科的跨界知識引入到自己的系統內,把老辦法替換掉。
12、做服務,要提供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這是做加法;做體驗,得從人與人的關系入手,引爆某一種極致感受,這得會做乘法。
13、喪氣迷茫的時候,找人,找過來人,明白人,找干具體事的人請教聊聊!
14、破“卷”的方法千萬種,歸根到底就一條:各做各的卷子。
15、邊做業務,邊生活,美好;邊交朋友,邊掙錢,光榮。
16、不被別人的答案定義,而是只做自己的卷子、答自己的題。少看別人,多看自己;少看遠方,多看附近。
17、剛剛學會了,又說不對了;才說不變了,又來軟件了。
18、與其琢磨怎么用技術取代人,不如想想怎么用技術支持人。
19、技術進步給我們真正的考題,不是“我會不會被替代”,而是“我要當會改行的人,還是要當不會改行的馬”。
20、我們缺的,不是什么“提示語工程學”,而是Ai的領導力。
21、誰來當領導?不僅僅是看誰能力強,更要看誰有擔當,誰敢公平地承擔后果。在人類世界中,人永遠是機器的領導。
22、做事兒的人不怕擠,只怕不成事。
23、還鄉,不是因為人情網絡的溫暖,而是因為合作網絡的高效。
24、我們做事的人必須到事情正在發生的地方去。
25、“惜弱”也可以成為成功策略,把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留住,讓普通人看到希望,也會長出生意的機會。
26、哪里珍惜人,哪里有多樣性,哪里就更能聚人。
27、我們總覺得生命是一口永遠不干涸的井。其實,生命里的每件事,都有個特定次數。
28、他比世界允許他做的事情,多做了很多。哪怕是自己已經不能親眼所見的事,也要做。這是一種什么狀態?是一種對命運無常的反抗狀態。
29、發大愿,邁小步,走遠路,磕長頭,不停頓,不著急。
30、我們中國人什么沒見過,我們不僅經歷過,我們還解決過。
31、李希貴:在真實的成年人世界里,每一個人都要有自主定義任務、自己規劃節奏的能力啊。在學校里不養成這種能力,什么時候養成?
32、李希貴:人怎么才能解決問題?不是天天坐在那討論理念,而是要深入到這個世界的具體場景和行動中。
33、鄧凡華:所有的行業,都是知識服務業。
34、胡光書:客戶經營改善型營銷。
35、陳區瑋:精益化管理不是語文,是數學。說白了,不要用感性的模糊判斷,而要用理性的精算方法。
36、陳區瑋:成本要下來,能力需要上去。
37、武洲:引入新知識,替換老辦法。
38、張瑞:提供服務,是做加法;提供體驗,是做乘法。
39、張瑞:最燃的體驗,不在于經驗之外,不在于要看到前所未見的東西,而恰恰在于生命之內。
40、梁優:我們不運營客人,我們運營打酒師。
41、馬寅:有品質的簡樸,有節制的豐盛。
42、萬維鋼:人永遠是最終決定者,因為人可以用血肉之軀承擔決定的后果。
43、王坤:AI不是一個簡單的降本增效的工具。因為降本也好,增效也好,都是單一維度的改變。AI真正的用處,是讓原來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
44、李睿:我用Ai一個人變成一支隊伍。(一人創業企業家)
45、真實的情況是,工具越強,對我們的要求就越高。AI真是一個遇強則強的能力放大器。
46、剛好:陶溪川在創業的時候就想好了,我們要去大師化。
47、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建筑中產生的生活模式越多,它看起來越美。
48、梅賜琪:別讓這個世界對我們完全得手。
49、何維——新一代中國人的出海時代,終于來了。“我奮斗處,就是故鄉。”
50、王朔——“生活不能改變,我就改變,誰也別想破壞我的好心情。”
吳曉波:預見2024·定力至上
2023年12月30日,以“預見2024·定力至上”為主題,吳曉波工廠年終秀,為大家呈現“何為定力”“定力者的方法論”等年終總結,帶來關于2024年的“8個預見”。
聚焦“活下去就是勝利”的主題深化從實體經濟、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多個維度出發,通過詳實的數據分析與生動的企業案例,闡述了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如何求生存、謀發展。
金句:
中國經濟正處于康德拉季耶夫波動周期的第三階段。
中國成為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中間軸。
企業的發展是企業自身的任務,無論經濟好壞。
定力原則包括值得活下來的理由、甘于當“笨人”、排除噪音、不害怕被討厭、相信相信的力量。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獨特,快速變革時代,跑得早和迭代能力同樣重要。
AI準備是企業特別重要的事情。
預見資產緊俏、并購流行,消費K型分化,大型企業進入裝備競賽期。
告別剛需,擁抱改善,設計和服務成為消費動力。
擁悅己創新,興趣消費,自我體驗、圈層呼喚、引爆流行、小眾悅己。
平臺賦能,優化供給,數字化是企業的未來。
工廠升級,制造當家,企業面臨挑戰和機遇。
專精特新,尖兵矩陣,創新式顛覆是產業變革的標志。
汽車行業將迎來定局之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自主創新。
生而全球,再下南洋,中國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
新一輪全球化將更加豐富,創業者在全球背景下思考產業和生活。
任澤平:點燃希望——2024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2023年12月22日,任澤平年度演講“點燃希望——2024中國經濟十大預測”在上海舉行,名創優品作為從中國走向全球的新消費品牌代表,入選年度預測案例,深度解讀名創優品的全球化之路和超級品牌方法論,為中國新消費品牌出海提供新的范本。此次年度演講,任澤平從宏觀視角切入,從新興行業、人工智能、新能源競爭、消費升級新趨勢、大健康等多角度分析、闡述、展望2024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任澤平憑借其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對經濟趨勢的精準把握,對中國新一年的發展做出了十大前瞻性預測,他不僅分析了中國經濟的特點和優勢,還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整個演講過程思路清晰,邏輯嚴謹,讓人受益匪淺。
任澤平深入剖析了全球與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結合政策走向、市場動態以及科技創新等多元因素,描繪出一幅詳實且充滿活力的經濟藍圖。他強調,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鼓勵各界人士在悲觀與樂觀之間保持理性判斷,并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金句:
長期樂觀主義者將主導世界,適者生存。
改變自己,順勢而為是大智慧。
2024年全力拼經濟,宏觀政策全面轉向友好。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AI加速度重塑千行百業。
中國品牌全球化迎來爆發期,國貨走向世界。
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持續爆發式增長,行業洗牌。
儲能、氫能、智能駕駛成為新賽道,碳資產潛力巨大。
消費對經濟貢獻增大,“國貨復興潮”迎來元年。
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悅己需求和情緒價值成為新時尚。
少子化、不婚化、老齡化社會加速,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2024,我們定力前行,努力活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