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4:20 瀏覽量:14922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高嬌娣
在我國產業主體中,中小企業占比達90%以上,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給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增添了新變量。國家應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多向中小企業傾斜,激勵中小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穩健發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聯系著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同時,中小企業也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是確立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我國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6.3萬家,其中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10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
“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在發達國家其實早有驗證。”張學武介紹,比如,德國出口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就在于其擁有一大批競爭力極強的中小企業,被稱作“隱形冠軍”,構成德國制造和出口貿易的中堅力量。
張學武解釋,中小企業業務專注單一,自主創新的動力更強,更加靈活,更具效率,最有可能實現激進式創新或者顛覆式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同時也更加注重技術創新成果落地。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消費者行為和習慣出現新變化,給企業生產經營增添了新變量。在張學武看來,當前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面臨科技計劃缺失、科技創新市場機制不足以及企業創新資金不足、人才不足、能力不強等諸多挑戰。
多舉措激勵中小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針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張學武建議,國家應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多向中小企業傾斜,激勵中小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穩健發展。
一是設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計劃。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顛覆性的、原創性的創新,但在我國現有科技計劃機制中,中小企業無法與大型企業同臺競技。建議在國家科技計劃中設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項,或在國家重大研發計劃中,設置中小企業參與比例,鼓勵中小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申報,促進技術從實驗室向市場轉移和轉化。
二是設立中小企業技術轉讓資金,促進成果轉化。當前科研單位和高校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科研活動與市場需求脫節,造成科技資源的巨大浪費。建議政府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研究平臺,設立中小企業專項財政資金,支持科研單位和高校向中小企業轉讓技術和開展技術創新合作。
三是在財政資金科技計劃中引入充分競爭機制。在政府資金支持的創新項目中設置多輪篩選程序、引入充分數量的競爭主體,允許多種所有制企業參與競爭,并與多輪篩選程序相匹配,政府資金支持按批次下達。同時引入外部專家組成審查團,確保篩選程序的公平性和專業性,并向競爭主體反饋相關專家意見。
四是加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國有資本是我國風險投資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2021年國有獨資投資機構、政府引導基金和其他政府財政資金依次占創投募資資金總額的24.4%、18.3%和5.6%,三者合計占比48.3%。建議優化政府引導基金管理和運作,提高資金支持技術創新的使用效率,并通過事前審查和優先受償權設計等降低投資風險。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11日02版)
上一篇:從2024年中國兩會看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下一篇:昝林森委員: 建立健全糧食安全保障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糧食生產區和種糧農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