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4:48 瀏覽量:27964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 《科學報告》最新發(fā)表一篇植物科學論文顯示,可可樹或至少在5000年前就通過貿易路線,從亞馬孫盆地傳播到了中南美洲的其他地區(qū)。這一發(fā)現基于對古代容器的殘留物分析,揭示了不同可可樹品種如何繁育,提示可可制品在古代中南美洲文化中的使用比之前認為的更普遍。
該論文介紹,可可樹的豆子可用于制作巧克力、酒和可可脂。現代可可樹學名的含義為“眾神的食物”,是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已知一共有11個遺傳種群,包括廣泛使用的克里奧羅種和特立尼達種。雖然可可樹最早在亞馬孫盆地上游馴化,但一直不清楚它在其他文化中的使用是如何在整個中南美洲傳播的。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作者分析了時間跨度在約5900年前至400年前的19種前哥倫布文化的352個陶器的殘留物,遺存地區(qū)覆蓋了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墨西哥、伯利茲和巴拿馬。
通過確定是否能檢測到古代可可基因和現代可可樹品種中存在的三種甲基黃嘌呤(溫和的興奮劑)成分——可可堿、茶堿、咖啡因,論文作者以此判斷古代可可樹殘留物的存在。他們還利用76個現代可可樹樣本的遺傳信息確定了這些陶器中發(fā)現的古代可可的祖先,或能揭示古代品種如何實現多樣性和傳播。
研究結果顯示,在至少5000年前,可可在亞馬孫盆地馴化后就開始沿太平洋海岸大量培育,古代品種的高度多樣性提示遺傳上有差異的品種被放在一起培育。
論文作者指出,在厄瓜多爾瓦爾迪維亞沿海地區(qū)發(fā)現了起源于秘魯亞馬孫的可可基因型,說明這些文化長久以來一直有交流。秘魯品種還在從哥倫比亞加勒比海岸出土的文物中檢測到。他們認為,這些研究結果綜合表明,可可品種在不同國家廣泛擴散,在被不同文化的使用過程中被交叉培育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對可可遺傳史和多樣性的進一步了解,或能幫助現代可可品種抵御各種風險,如疾病和氣候變化等。
(孫自法)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11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