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4:48 瀏覽量:21099 來源:中國食品網
成都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作為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在發展中充分發揮“四服務一加強”職能,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加強自身建設。
尤其是在科技助力三農工作上,成都市老科協通過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建立科技助農聯系點、開展農技培訓、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等措施,團結帶領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為助推成都農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作出積極貢獻。
9月12日,成都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與郫都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聯合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火花村“天府稻花香”水稻生產基地進行“天府稻花香”優質水稻良種良法收割現場會。
科技助農助力鄉村振興
成都市老科協下設8個工作委員會、14個專業委員會,中電集團10所老科協等32個團體會員單位,擁有2萬余名老科技工作志愿者。近年來,成都市老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主動將工作融入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決策咨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主動作為、發光發熱。
老科協的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榮獲中國老科協先進集體獎、省老科協先進集體獎,市民政局授予“5A”社會組織。2023年4月,成都市科協授予市老科協”科創中國”會地合作體系建設和“十佳”學會榮譽稱號。
尤其是在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上,老科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開展科技助農活動,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為科技助推成都農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建立科技助農聯系點,搭建老專家科技服務平臺。成都市各級老科協組織持續開展科技支農助農,建立“科技支農助農服務聯系點”148個,確定了都江堰市四川省圣壽源農業有限公司等6個“科技支農助農聯系點”為提升服務功能、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引領示范點,進一步鞏固科技支農助農成果。
建立科創聯盟,推進創新發展。圍繞成都市委、市政府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一帶十五園百片”的規劃,充分發揮老科協集體智慧,匯聚科創智力,組建了蔬菜、水稻、水果科創聯盟。為從事糧油、蔬菜、水果產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搭建了共創共享、創新發展平臺,助推成都市蔬菜、水稻、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穩糧增收作貢獻,助力“天府糧倉”建設。組織老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農民選育優良水稻新品種,助力“天府糧倉”建設。成都市老科協糧油專家服務團和服務“三農工委”,先后在都江堰川芎生產基地篩選出產量高、品質優的多個早熟優質新稻種;在金堂縣官倉鎮推廣水稻+早熟短季蔬菜等新技術;在溫江區推廣特種稻、草莓水旱輪作;在大邑縣試驗推廣紅糯等有色多功能水稻新品種。
通過不同生態區,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前后作物連作的實際情況,篩選出最佳熟期的產量高、米質優、口感好的早熟優質水稻新品種,提高各種經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實現水稻、經濟作物的雙豐收,進一步提高農民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開展農技培訓,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組織多領域、多學科的農業老專家配合農技部門舉辦水稻新品種新技術培訓,果蔬、茶葉、水產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術、數字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等培訓和科普講座。帶領青少年進入農耕基地,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農業知識的田間教育實踐活動。
通過搭建農業老專家科技服務平臺、建立科技助農聯系點、開展農技培訓、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等措施,老科協充分發揮涉農老科技工作者人數眾多、經驗豐富的優勢,結出眾多服務“三農”的智慧成果。
老驥伏櫪服務田間地頭
農村糧油蔬產業發展要突破瓶頸,必須依靠科技助力,而科技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斗,是科學家精神的薪火相傳。
成都老科協農業專家們勇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穿行在田間地頭,問需于農村農業農民,問計于農業新質生產力,展現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的風采,為成都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貢獻力量。
周明鏡原四川農業大學研究員,現任成都市老科協農林專委會副主任。從事農業科研工作已有48年,多次獲得四川省豐收計劃獎、省農業農村廳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優質香型抗稻瘟病不育系選育及高產優質雜交稻新組合選育方面達到同領域先進水平。
科技賦能,研培“稻芎輪作”水稻新品種;“天府稻花香”書寫“天府糧倉”新篇章;桔桿還田,走好糧經生態良性循環之路,總是褲管沾滿泥水的周教授,用重重稻浪筑起“天府糧倉”安全根基。
周明鏡介紹,“我們連續多年的試驗示范,就是想通過優選品種,篩選出適合都江堰種植品種,不斷提高水稻產量、品質,并通過生物防治的方式,達到少施農藥或不施農藥,讓老百姓吃到真正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
“以周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們,可謂是‘大國工匠’。他們到田間指導,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憑借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助力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的提升。”成都市老科協農林專委會主任劉建華表示。
成都市老科協三農工委主任吳逢根提到,老科協在農業基層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培育大批土專家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無償服務,開展科普宣傳、技術培訓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生態振興、人才振興、鄉村振興、經濟振興、社會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我們做不了大事,但可以協助政府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懷著三農情懷賦能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周明鏡說道。
吳逢根表示,老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出的是最終成果,隨時接受農民的檢驗。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成都市老科協將利用平臺優勢,持續為成都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貢獻老科技工作者的“銀齡”力量。
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火花村“天府稻花香”水稻生產基地進行“天府稻花香”優質水稻良種良法收割現場,當地村民代表、鎮村社干部、收割機機手們,早早來到稻田,一起參加了現場會。經周明鏡教授等農業老專家們現場抽樣測產,平均畝產預計在625公斤左右。
(農業科技報四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