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0:16 瀏覽量:3003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 高嬌娣)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就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圍繞精準扶持不同經營主體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維護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等內容,介紹四部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一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服務經營主體工作。”羅文介紹,市場監管總局積極引導平臺企業用流量幫助平臺內商戶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交易量,鼓勵網絡交易平臺企業合理配置流量資源,重點向農產品經營主體、特色經營主體和新入駐經營主體傾斜。此外,針對個體工商戶,該局將其分為生存、成長、發展三個類型和名、特、優、新四個類別,將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全國統一的分型分類“個體工商戶名錄庫”,并將在此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在稅收、社保、就業、融資等領域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在場地、成本、培訓、招工等方面對個體工商戶實施精準幫扶。
小微企業對于經濟、就業和民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金融監管總局近期牽頭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叢林介紹,這項機制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機制的優勢,加強央地聯動,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小微企業只要是合規持續經營,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經營狀況良好,同時有真實的融資需求,貸款用途是合規的,都可以通過這個機制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受社會關注,未來在加大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方面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舉措?王江平介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國務院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始終堅持專精特新的發展方向,梯度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目前,我國已經涌現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著力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周期培育體系,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前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被認為是提振民企信心的重要舉措。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司法部已經收到了1000多條意見和建議。胡衛列表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草案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寫入法律,并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表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這些內容成為法律制度后就具有了穩定性和剛性約束,必將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為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此外,王江平透露,四季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出一批促消費、擴內需的一些具體舉措,幫扶企業拓展市場、釋放活力。圍繞擴大消費,組織優供給、促升級系列行動。如啟動建設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從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維度選樹千件中國消費名品,推出首批百件具有全球認可度的優質品牌,并組織開展全球性的傳播推廣活動;在全國布局建設特色食品產區以及“吃貨節”等“三品”全國行活動。深化場景應用,培育壯大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質生產力。如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聚焦典型行業的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的智能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