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0:16 瀏覽量:2576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 王金臣)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是我國食品工業重要發展載體和關鍵增長引擎。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重點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通過對符合條件的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加以重點培育,充分挖掘區域資源稟賦,明確發展方向和培育優先級,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形成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優勢,釋放傳統產業發展活力,打造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營造“百花齊放”發展格局,推進制造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區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通知》指出,地方特色食品是指以特定地域為主要生產區域,產品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征與其生產區域的資源稟賦、加工工藝、飲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消費者認知中已形成其與生產區域間存在直觀映射關系的食品產品,應屬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國家標準中“13農副食品加工業”“14食品制造業”和“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3個大類范圍內,一般應具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由制造業企業通過工業化工藝流程生產,不包括現制現售的即食餐飲類產品。傳統優勢食品產區是指以地方特色食品為主導產品的企業分布相對集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該地方特色食品生產傳統、相對全國其他地區在該特色食品產品生產及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方面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特定地域范圍。
《通知》要求,申請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重點培育的需滿足以下推薦條件。一是傳統優勢顯著。特色主導產品分類準確、界定清晰,生產和消費歷史悠久,符合消費者長期形成的認知,生產歷史或食用傳統一般在30年以上。二是地域特色鮮明。特色主導產品生產地域范圍一般應明確到市、縣級行政區劃。產區內擁有的同類產品營業收入居全國前10位的生產企業數量原則上不少于2家。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特殊區域提出申請,相關申請條件可適當放寬。三是產業規模領先。產區內以特色主導產品生產為主營業務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營業收入原則上不低于2億元,特色主導產品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0%,產區內該類型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原則上不低于5家,與國內其他生產相同或相近特色主導產品的產區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或差異性,其中特色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的產區,在申請時可適當放寬產業規模、企業數量的要求。四是管理制度完善。產區應具有相關非營利性機構或第三方服務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質量控制、管理體系認證等服務。產區企業普遍制定完備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體系,近3年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五是產業鏈完整度較高。產區內特色食品產業鏈條完善,農產品原料種養殖、初加工、倉儲物流、冷鏈等環節和設施配套良好,處理能力能夠與特色食品生產規模形成較好匹配。六是產區建設政策體系健全。應編制并實施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或工作方案、實施方案等),實施時間原則上不少于2年,產業發展定位、體系結構、空間布局等方面具有較強科學性和前瞻性。
《通知》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統籌推動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培育工作,對有關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進行指導,協調相關部門對培育工作給予必要支持,對列入重點培育名單的產區(產業)進行持續跟蹤培育和動態管理。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本地區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工作,對本地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區(產業)給予重點培育和扶持,提升其發展質量和水平;鼓勵符合條件的地區和單位積極提出申請,指導列入重點培育名單的產區(產業)所在地政府部門制定年度發展目標和工作方案,確保培育工作落到項目、落到專人、實時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