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09:40 瀏覽量:22985 來源:中國食品網
進入春季后,全國各地氣溫普遍升高,近日惠州每天的最高氣溫更是接近30℃。大街上,已有不少市民穿起了清爽的夏裝,也有很多人的“換季”行為被長輩制止了,理由是“春捂秋凍”。那么,“春捂秋凍”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春季養生應該注意什么?中國食品網
春天要防寒更要防流感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春天要多穿而秋天要少穿,認為這樣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然而,養生藥膳志愿服務工作室負責人陳文濱卻說,這是一種錯誤的養生方法,“是對‘春捂秋凍’的誤讀”。中國食品網
原來,“春捂秋凍”是指在天氣變暖時不要急于換掉棉衣,天氣變冷時也不要突然穿得過多。“春天是流感多發季節,很多人看天氣變暖,一下子穿太少,就很容易感冒。”陳文濱強調,人們應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減少衣物,特殊群體包括老人、小孩、孕婦和病患更要注意保暖,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顧氣溫的變化,一味穿著厚重的衣服,“還要注意穿衣要寬松”。中國食品網
除了穿衣指南,陳文濱還點出一條春季養生秘訣——多梳頭、少戴帽,“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頭部少捂有利于陽氣上升,多梳頭有利于梳理陽氣,利于陽氣升發”。中國食品網
陳文濱說,春天是養肝的好時節,“春天在五行中屬木,主升發,中醫認為,春天是肝脾之時,要避免肝氣郁結。”他表示,人們在春天容易感到煩躁,情緒起伏大,養生中應注意精神調理,保持心胸開闊、心情愉悅,可以使肝氣順暢、氣血調暢。中國食品網
那么,春天應該服用什么藥膳?陳文濱建議可以多喝靈芝茶,“靈芝具有護肝養肝、扶正固本的作用,喝點靈芝茶也是不錯的選擇。”中國食品網
足浴療法可緩解“春困”中國食品網
到了春天,很多人常常“犯春困”,可是一到晚上卻又徹夜失眠,陳文濱表示,調理失眠癥狀還需借助科學方法。中國食品網
“春天水分充足,溫度適宜,濕氣容易在人體內淤積,”陳文濱說,這正是人們容易在春天感到身體疲乏的原因,同時,溫暖潮濕的天氣也很容易引發傳染病,比如兒童的手足口病正是在春天高發的。中國食品網
“春季養生的關鍵在于防濕祛濕,除了內服中藥,還可以適當結合足浴療法,能夠更好地幫助提高睡眠質量,”陳文濱提供了外用和內服的兩種中藥處方。其中,外用的泡腳藥方為:艾葉10克、生姜30克、丹參30克、夜交藤30克、茯苓20克;而用于內服的茶飲藥方則為茯苓5克、苡米20克、扁豆15克、木棉花5克。中國食品網
從事臨床一線工作20多年,陳文濱碰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的體質要用什么藥材,該煲什么湯調理?”然而,這些咨詢也給他帶來困惑,“不少美味可口的湯其實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湯,大多數人對藥膳不懂得吃、不會吃,適得其反。”陳文濱說,很多人并不了解喝湯起到什么作用,是否合適自己的體質,生病后如何利用藥膳來調養。為此,他堅持用最時尚、最簡單的藥膳方式發揮最傳統的草本功效,并從此走上普及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膳食療的路。(廖鈺嫻)中國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