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15:37 瀏覽量:1167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日前,第九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食藥同源產業發展高峰會議同期舉辦。高峰會議上,來自業內的專家、企業代表圍繞食藥同源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科技創新、法規現狀等話題展開討論,探討了食藥同源產業如何進行產學研協同發展。
厘清食藥同源物質的“食品”邏輯
會上,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曲鳳宏指出,食藥同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發展食藥同源產業對于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食藥同源產業雖然蓬勃發展,但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如同質化競爭嚴重、品牌建設難度大,同時法規監管也是一大難點。在曲鳳宏看來,解決問題,還需要每一位從業者以務實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共同推動食藥同源產業向更加綠色、安全、高效的方向發展。
如何利用科技創新賦能食藥同源產業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指出,由于組分復雜、機制不同,實現食藥同源物質產生特定健康益處的核心問題就是要做合理的配方設計。而一個產品要聲明有健康益處,就一定要做充分的科學研究,這就需要用現代技術予以科學評價。但是在功效評價方面,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的還是基于西方營養學的評價手段。“如何根據食藥同源的原料特色來進行個性化的、精準的功效評價,也是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 謝明勇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食藥同源原料還能給一些患者提供營養支持。據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鐘志強介紹,一些癌癥患者可以通過靈芝孢子油、雙歧桿菌、紅景天提取物、原花青素、魚油等的組合使用,協助抑制腫瘤發展。
隨著多個相關政策的落地,我國食藥同源產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越是在這樣的時期,越要冷靜思考行業未來發展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冊處處長宛超認為,食藥同源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要明確食藥物質如何把內涵外延;其次要厘清食藥同源物質的“食品”邏輯;要回歸科學證據,有確切的科學事實依據和科學共識。他強調,行業發展離不開監管,而這種動態管理也是符合守正創新的管理理念。“要加速食藥同源物質在保健食品中的應用和轉化,各省要盡快實現備案,把真正的食藥同源物質轉化為高質量的產品,造福百姓。”宛超表示。
發揮食藥同源物質健康功效
我國食藥同源物質的研究還應關注哪些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殷繼永指出,藥食同源主要強調中藥的可食性,更突出治療;而食藥同源更突出中藥在保健食品中促進健康和預防的作用。他認為中醫養生要想規范化發展,需要制定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規范而靈活的管理以及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何春年通過食藥同源的東西方比較研究,分享了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針對當前對食藥同源認識不清、科學研究不深、國際競爭力弱等問題,何春年建議,加強科學研究投入;完善法律法規,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監管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積極推動國內外食藥同源產業的交流。
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呂圭源同樣認為,當前我國食藥同源產業發展面臨概念不清的問題,這也導致目前的產品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健康需求。他認為,由于缺乏必要科普,民眾認知水平亟待提升;產品的效果評價則缺乏方法和標準、產品研發認識和思路差異大等。面對挑戰,呂圭源建議,在食藥物質開發過程中應將提升舒適度、增強體感作為基本要求,強化基礎研究、配方研究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不斷突破創新,提升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事實上,有些經典方劑在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現代化應用中已有所體現。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朱穎通過列舉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等經典方劑的現代化應用案例,闡釋了如何從需求分析到經典方劑應用來進行功能性食品創新。
(劉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