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15:45 瀏覽量:274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秋糧占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產量常年占總產量的75%,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今年我國秋糧面積繼續增加,從南到北,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由“綠”轉“金”,各地接好夏糧豐收“接力棒”。科技裝備、先進種植技術以及貼心助農服務,共同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現代耕耘圖”,讓大國糧倉更加豐盈。
農業科技進步顯著
夯實“大國糧倉”的根基,農業科技裝備是支撐。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在耕、種、管、收四個環節,做到了智能化農機和新農技、新農藝相結合。
在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眾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大田里,數臺現代化收割機馳騁,揚起陣陣塵土,轟隆聲中一排排玉米被快速壓倒完成脫粒。今年汛期,遼寧省鐵嶺市多地迎來強降雨天氣,部分農田受澇。鐵嶺市從8月16日起,開啟針對玉米、水稻、大豆的“一噴多促”作業,噴施面積超過200萬畝。在昌圖縣,一臺臺植保無人機依次升空,按照預設路線在玉米田上方勻速飛行,將白色的霧化藥劑均勻地噴灑在玉米葉面上,為萬畝玉米披上“防護衣”。
“植保無人機作業走得直,使用成本也低于人工。”昌圖縣眾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文說,得益于植保無人機作業,種植的3000多畝玉米病蟲害風險大大降低,目前好的地塊玉米畝產能達到1800斤。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三門鎮月形村,工作人員將收割機連上云平臺,隨即操作平板電腦選擇地塊,點擊開始,收割機開入稻田內,開展自主作業。在物聯網、云計算、北斗導航系統加持下,各類農機便能在田間行走自如,按照規劃路徑有序作業,誤差控制在2.5厘米以內。無人收割機作業時,高度精準的操作可將農機對稻苗的碾壓率由40%降至12%左右,大大提高再生稻發芽率和產量。
在山東省鄒平市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里,智能農機大顯身手。收割、轉彎調頭、卸糧,無人駕駛籽粒收割機來回穿梭,按照既定路線進行無人收獲作業,頃刻間,顆顆飽滿的玉米粒便從卸糧筒裝入運糧車,干凈利落。“不同于以往的普通農機,這臺無人駕駛收割機依托智能駕駛系統中的北斗衛星系統,可以實現精準定位,行駛路徑更直、軌跡偏差更小,保證每一行玉米都能準確入倉,減少收獲籽粒的破碎率和壓倒率,實現提質減損。”濰柴雷沃拖拉機研究院智能駕駛首席工程師王輝介紹。
全力奮進提單產
眼下,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長嶺鎮赤湖村,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開鐮收割,廣袤的田野上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我種植了700多畝水稻,濕谷畝產達到了1500斤左右,較上年畝均增產了50余公斤。”望著一輛輛堆滿了稻谷的運糧車,種糧戶鄔星求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年來,赤湖村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通過引進先進種植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對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的海蘭稻果香家庭農場負責人羅中海來說,今年秋收意義重大。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測產中,他種植的水稻實現最高畝產801.4公斤,創下羅江區水稻高產新紀錄。“今年我種了2500畝水稻,相比去年畝產提高了約10%。”羅中海說。
單產提升,是今年四川糧食生產的關鍵詞。在耕地面積提升空間有限的背景下,四川將目光聚焦到單產水平提升上,提出重點挖掘單位地塊產量潛力,充盈“天府糧倉”。去年,四川水稻平均畝產達到535公斤,處于歷史最高水平,高于全國水稻平均畝產。“但和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劉基敏說,四川水稻平均畝產比江蘇低60公斤左右,單產水平仍有明顯提升空間。
今年四川將提升單產水平列為全省糧食生產首要任務,同時首次啟動“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推動115個縣(市、區)建設1000個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集中連片糧油千畝高產片,力爭全省糧食單產再提高3公斤。
建設行動效果如何?秋糧生產表現亮眼。“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要求各地通過科技支撐,優化匹配資源要素,轉變管理方式,助力產量提升。在新品種新技術護航下,盡管今年秋糧先后經歷連續降雨和高溫極端天氣,但表現依然優異。其中,在瀘州市瀘縣潮河鎮五谷寺村,200畝百畝超高產攻關片中稻平均畝產782.21公斤,超過目標產量30多公斤;在自貢市榮縣雙石鎮黃家村,玉米高產示范片平均畝產589.2公斤,較去年高出30多公斤。
助農秋收“零距離”
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消息,截至10月上旬,全省累計收獲秋作物10819萬畝、占種植面積的92.5%,其中秋糧收獲7173萬畝、占種植面積的94%。除沿黃水稻、晚茬紅薯、倒茬蔬菜外,河南秋收工作基本結束。
為確保“三秋”期間各項服務保障措施到位,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印發《河南省2024年“三秋”工作方案》,成立綜合工作、氣象服務、交通保暢、農機工作、農資打假5個工作組,統籌農業農村、氣象、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石化石油等部門力量,全力保障“三秋”生產順利進行。
針對今年“三秋”疊加國慶假期集中出行因素,河南交通部門對8個易緩行路段、4個重點樞紐、10個大流量收費站預置應急力量,動態設置保通駐點285處,投入駐點人員1894人,機械裝備493臺;公安部門對有組織的機收車隊采取帶道通行、接力護送等措施;氣象部門加強“三秋”信息服務工作,利用氣象服務平臺發布氣象、安全提醒、機收指導等信息;全省上下通力合作,為農機調度、秋作物及時收獲提供了關鍵助力。從生產調度情況看,今年全省玉米機收率94.6%、水稻機收率97%、花生機收率83.9%,均較上年有所提高。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黃榆鄉王家街村的田間地頭,有3個“紅馬甲”駐村工作隊人員格外顯眼。他們與農民群眾一同收割玉米。據了解,該村村民程守信為脫貧戶中的殘疾人,勞動能力弱,母親還體弱多病,每年秋收的時候都是雇人。自從來了駐村工作隊,工作隊人員已經連續四年幫程守信家收玉米。此次秋收,他們又為程家節省雇人費用約1500元。
(本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