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15:53 瀏覽量:13217 來源:中國農科新聞網
近年來,黑水縣積極探索扶持帶動農戶發展新模式,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堅持企業政策支持與落實聯農帶農責任相結合,積極推行經營主體直接帶動農戶發展生產的利益聯結模式,引導支持經營主體與農戶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經營主體與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有發展意愿和能力的農戶納入產業發展之中,不斷增加農戶收入。
建立利益聯結,帶動農戶共同發展。自古以來,黑水縣晴扎片區便是黑水糧倉,是高原地區難得的冬小麥產區。為進一步利用開發該地區氣候和土地資源,2022年,黑水縣利用晴扎片區在海拔2300米以上區域中氣候溫和獨特,具有自然災害少、春季升溫快、冬季初霜晚的特點,招引優勢企業成立了黑水縣睿禾亮農業有限公司,在晴扎片區建立具備農技、農資、農機、種植托管以及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農業服務平臺和多模式的示范產業集群。目前,公司現有生產管理團隊30人,技術科研人員8人,特聘高級職稱專家5人,擁有社會化服務團隊200余人;建成豌豆示范基地900余畝、小麥示范基地1000余畝、訂單推廣基地2000余畝,產業涵蓋糧、蔬、果、藥等方面。同時,以“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企業兜底,村集體充分參與,使農戶收入得到保障,建立起了運營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公司在縣內4個鄉鎮8個村流轉土地2000余畝,每年以500元/畝的標準向農戶支付土地流轉費用,簽訂蔬菜訂單2000余畝,與朱壩村、吉布村、牙窩村等縣內集體經濟簽訂購銷合同,目前訂單蔬菜收入已超100萬元。
促進穩定就業,提升聯農帶農成果。加強園區內政企聯動,逐步建立“保障農民收益、強化技能培訓、加強組織管理、提升農民主動性”的產業農民培育機制。公司實行工資日結制,調動農民積極性,制定了農民工資日結、土地流轉費先付的農民工資保障機制,就近吸納就業農戶100余人,目前園區務工人員實現了工資無拖欠。同時,強化技能培訓,制定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重點選擇當地年輕、接受能力強、文化素質高的農民進行重點培養,并由農業公司從其運營基地抽調技術骨干、產業工人共計20余人,分階段、分批次對園區農機組、種植組、植保組、管理組、采摘組等務工農民開展班組培訓,分步提升綜合能力。企業強化獎優罰劣提高效率,多措并舉引導工人由傳統種植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通過試行采收計件、選優入編、表彰優秀等措施,園區正式員工日均收入由原來的120元/天提升至200元/天,最高可到300元/天。
共享資產收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組建農機服務隊,睿禾亮公司與縣國投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由縣國投公司提供部分機具,睿禾亮公司提供機具運營、維護、保養,目前園區內機耕、機播、機收率大幅提升,平均降低生產成本300元/畝。組建農技服務隊伍,由縣科農局抽調專業人才與公司農技人員、科研人員組成,充分利用“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以“科技扶貧萬里行”等活動為載體,構建“線上+線下”全域服務模式,開展點對點的技術服務,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縣域農技服務能力。今年以來,該園區通過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種植,實現小麥增收600元/畝,蔬菜增收2000-3000元/畝,中藥材畝產值增加5000元/以上。同時,黑水縣高山蔬菜種植示范基地還通過了GAP認證、有機認證、供港澳出口備案,并通過建立港澳市場、海外市場等各種出口渠道,園區品牌價值得到有效提升。(供稿:阿壩州黑水縣科農局)